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服裝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師隊伍的經驗不足
我國服裝設計教育起步比較晚,多在高職院校開設,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實踐經驗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與市場脫節的關鍵因素。據調查研究,教師隊伍中60%以上的教師都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而且學歷一般都是大專,也有一部分為本科文憑,很少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由此可以看出,整個教師團隊的科研能力不強、實操實戰能力不強,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有部分資歷較老的教師,雖然有實戰經驗,但是有些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還是按照以前的內容進行講解,沒有創新性,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
(二)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強、操作能力強的學科,學校教育不同與其他學術類專業的教育方式,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服裝設計是手繪與圖繪相結合的,然而有些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還不足,直接影響了設計效果;其次,服裝設計強調個性與創新,然而傳統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最后,服裝設計源于靈感,然而在教學方式與內容上很少激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的熱情,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足。
(三)服裝設計重視創意忽視使用
創新是服裝設計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然而學校過于重視這一點,使得學生在理解上出了偏差,忽視了服裝的實用性價值。高校服裝教育經常會強調學生設計成果的創新性,這里指的“創新”并不是說用最少的布料或是另類的設計,認為別人越欣賞不了的就越時尚,這樣就違背了創新的本意了。創新要求學生既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設計風格而又不能太過開放、大膽,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實用性。服裝設計最終還是以服裝的形式呈現的,越多人購買、銷量越好才是市場最關心的。
二、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市場化的改革
建議基于現階段服裝設計與市場不相符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因此,迫切需要對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進行改革,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師方面
首先,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基于教師隊伍學歷低、年輕化的特點,需要高校在聘請教師時要更加注重學歷要求,一般來說具有較高學歷的教師具有較高的科學精神、科研精神,課堂講解不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新信息。同時,要多多聘請服裝企業的專業人才做老師或是邀請他們來學校為學生做講座。因為他們是對服裝市場最熟悉的人,他們的加入一方面讓學生吸納更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他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欠缺之處。其次,改進教學方法。要摒棄原來的填鴨式教育方法,給學生更多的啟發。首先,課堂的講授過程不再采用填鴨式、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更多的采用一種討論式、探究式的方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各自的經驗,互相學習,有助于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次,多動手。定期交一篇設計,只有多動手、多練習才能找到感覺。最后,與服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學生可以在該服裝企業實習,從熟悉服裝流程開始,并與經驗豐富的人多交流來擴充自己的想法。企業可以安排一些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在完成設計的過程中了解市場需求。這種雙向的學習模式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方面
首先,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信息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這就要求學生在服裝設計學習過程中掌握好計算機技術,用好這種先進而有效的工具。其次,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老師所講的優秀案例中獲得啟發,將靈感轉化為實際的設計圖;課后要多與老師溝通交流,這樣有針對性地指導才能獲得最快的提高與進步。再次,善于發現與搜集信息。計算機除了用于作圖外,還可以用來搜集資料,時刻關注服裝設計前沿的信息,保持與時尚的聯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只有這樣才會有創作靈感。最后,多多實踐。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可以找一家服裝企業進行實習,在實習的過程中多留心觀察、多請教學習。只有平常多實踐,才會避免畢業后吃閉門羹的尷尬局面。
三、小結
本文就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市場化這一中心問題進行研究,發現高校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隊伍、關注重點等方面與服裝企業、市場的要求相脫節。為了使高校培養出社會實用性人才、為了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提出了要求,促使高校教育增強針對性、實用性。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本文僅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對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幫助。
作者:鄭美卉單位:吉林動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