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素描課程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設計領域對現代設計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素描作為廣告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造型基礎和構圖能力,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審美能力、想象力及創造力。因此,要學好廣告設計,打好設計基礎,素描是必修課程。但現階段素描教學也存在不少問題,為提高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對素描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研究顯得尤為迫切。
一、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對設計專業開設美術課程的用意不是很理解,認為設計專業應該把重點放在設計軟件的學習上,設置素描課程意義不大。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學生美術基礎不扎實,部分學生在素描基礎學習過程中感到困惑、迷茫,無法有效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第二,從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情況看,首先,因學生美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難度大;其次,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材的選擇缺乏專業特色和針對性,學生未能將素描課學習的內容與專業課有機銜接;再次,素描基礎課程課時較少,一般學習周期為一學期或半學期,學生所學的素描基礎知識難以得到有效鞏固;最后,教師多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參與性逐漸下降,課堂缺乏活力。
二、廣告設計專業中素描課程教學策略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型和技能型設計人才,而素描基礎課的課程目標則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素養得到提升。因此,專業教師應在學生入學之初就對其進行深入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對自身專業有了宏觀的認識和把握,進而明確專業方向和學習目標,增強學習信心。此外,教師對廣告設計專業所涉及的基礎課程要制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改變傳統的全因素素描教學目標,并結合設計專業需求,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手繪技能和創作水準,樹立造型意識,培養創新思維,以便更好地從事設計工作。
(二)豐富教學內容
筆者調查發現,很多高職院校藝術一級學科下所有專業方向通用一本教材,缺少專業針對性。因此,學校應遴選與專業特色相匹配的學習工具用書,教師應結合產業需求努力開發校本課程和教材,使學生學習內容緊密貼合市場需求。在課堂上,教師應針對廣告設計專業的特性,將素描教學內容向造型基礎、創意表現等方向傾斜,重點教授設計素描、創意素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優秀素描作品賞析,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上多下功夫。此外,教師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帶領學生進行校園風景寫生、植物園采風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感受力,為設計實踐及創作儲備豐富的素材。
(三)革新教學方法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單一,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素描課程教學方式應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革新。第一,科學編組,互助學習。針對學生專業基礎和水平差異大的情況,教師應以問題為導向,對學生進行科學編組,讓學習程度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同時讓其履行對小組成員的督促幫扶義務,小組成員之間結對幫扶、共同促進,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素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合理運用數字媒體進行教學,有效延伸學習場境。傳統的素描教學多在固定的教室里進行,教學模式主要沿襲西方素描學習的基本步驟(幾何形體、靜物、人像),循序漸進,逐步展開。雖然這樣的教學安排非常系統,但是對于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其效率仍然很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優秀作品、繪畫技巧和創作步驟等在數字教室、手機平臺上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進行同步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將抽象、單調的素描理論知識變得直觀有趣。而學習場所如能延伸至實訓室、企業中,則會有效縮短學校教學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專業能力。
(四)多元教學評價
素描課程有其特殊性,評價學生不能單純地依靠一張試卷或一次作業,還應該構建多元、常態的評價體系,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客觀。傳統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所忽視,因此在考核評價中應更加注重綜合性因素。教師可將考核內容分為三個方面,即平時作業、創作及結業作品匯報展;將評價方式分為自評、互評及教師綜合評定等三種類型;將素描作品考核結果分結構形成量化積分(考核內容:平時作業占20%,創作占50%,結業匯報展占30%;考核方式:自評占10%,互評占30%,教師綜評占60%)。教師還可對綜合評選優異者進行表彰,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種常態化、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不僅能促進學生理性認識自我,取長補短,及時反思,還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認知度,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優化學習效果。
作者:牛帥 辛相君 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