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中班進行非正式數學活動的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設計各種游戲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中班的幼兒正是處在對數學的敏感期,他們對數字、數量、空間感等充滿好奇,因而我們應當利用這個敏感期,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游戲與活動,把理性的數學知識結合到游戲當中,我們在對兒童數學學習興趣激發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教育的教學目的、內容、要求進行統一融合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讓兒童感受到在數學學習中的興趣,從學習中感知、體驗、積累數學知識與經驗。在數學教學上根據兒童在不同年齡時候的特點設計相應的有興趣的游戲,有效地使兒童積極快樂地投入到教學學習中。我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游戲,有個人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集體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有“好玩的牌”,(1)教師幫幼兒準備牌,正面寫上6~10任意一個數,背面畫有圖案,其個數小于正面的數字。(2)厚紙剪成的撲克圖案若干,玩法為:輪流抽牌;輪流取與自己牌上相同的圖案,每次只可取一個圖案;擺對者可收進牌,并再取一張牌,直至桌上的牌取完為止;最后誰手中的牌最多為勝者。
二、創設良好的“非正式”數學活動的環境,提高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數學,我們必須以幼兒為學習主體,創設自由、積極、主動的環境。正如皮亞杰所說“兒童學習數學的最佳方法應該是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兒童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的環境”。
我們在游戲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數學區,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利用各個環節開展數學活動,同時將其他學科領域有意識的與數學活動相結合,并滲透數學教育的內容。
三、有計劃地投放材料,讓幼兒主動學習數學,激發他們的興趣
教學材料本身有暗示性,在激發兒童操作興趣與主動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作用。在“非正式”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大量使用教學材料,材料分兩類,一類是我們與兒童共同收集的內含數學功能的玩具與日常生活用品,另一類是教師自制的學具。在使用學具和玩具時,考慮學具要有趣味性、美觀性,同時考慮如何通過學具和玩具調動幼兒思維積極性,如:瓶寶寶找帽子、扣紐扣、雪人排隊、毛毛蟲等材料,都是根據幼兒學習的需要制作的。
在投放材料時必須做到適時、適度和適量,做到三個結合:序列性與層次性相結合;多樣性與多功能性相結合;滾動性與隨機性相結合。序列性要求材料的內容必須由淺到深,方法由簡到繁,操作的時間由短到長,層次性就是圍繞同一教育內容,投放多種層次的材料,兩者相結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適應幼兒學習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顧及個別特征,使幼兒保持長期穩定的興趣。
四、教師正確指導,能夠使兒童的學習具有主動性
在非正式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兒童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兒童的活動進行觀察。年齡越小他們對學具與玩具會反復擺弄,但是不一定能很快去感知隱藏著的數學知識,中班幼兒也是這樣,他們也需要時間經過反復多次擺弄才能從中積累經驗,才會體驗到其中內含的數學知識。在非正式數學教學中教師用“最少干預、最多觀察、最大耐心”指導兒童活動,在了解兒童學習過程基礎上進行點撥,促進概念形成,激發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將非正式數學活動作為兒童學習數學的形式,它的形式是多樣的,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開發與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能否將適宜的情景和環境作為促進幼兒數學概念建構的重要來源。幼兒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他們的探索與嘗試,都是在自由、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的。非正式數學活動能夠有效地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幼兒在累積直接經驗基礎上發展思維的能力,同時將集體學習改變為個人學習,從而促進兒童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并使其樹立自信心,讓每一位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