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外教師文化研究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有關教師文化方面的研究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許多學者對其都有著不同的理解。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學校教師文化研究現狀分析,發現教師文化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其相關研究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不過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教師文化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將為此提出幾條改進策略。
[關鍵詞]教師文化;研究現狀;改進策略
關于教師文化變革的研究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許多學者對教師文化變革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與建議。
一、國外有關教師文化研究的現狀
縱觀國外教師文化變革相關文獻,我們可以將國外的教師文化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
教師文化研究最早起始于20世紀30年代,以美國社會學家沃勒的《教學社會學》為標志性著作。沃勒在《教學社會學》(1932)中,從社會學的角度描述了學校教師文化的特征,即權勢、卑屈、狹隘等特性,并揭露了形成這種教師文化偏差的社會性和制度性的原因。此外,沃勒在《教學社會學》一書中,還具體研究了師生、生生、教師以及社區之間的具體關系,認為教師的形象應當為公仆,道德化詮釋的角色需要由教師來扮演。
(二)第二階段。
在20世紀70年代這一時期,教師文化研究方面表現最突出的是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家洛蒂,他的代表著作《學校教師———社會學研究》(1975)風靡一時,因為當時洛蒂看到了知識和權力在教師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他還認為教師文化具有典型的個人主義特征,他將個人主義分為三個方面:現實主義、保守主義和個人主義。爾后以英、美的社會學家和人類文化學家為中心,把教師文化作為學校研究的一環發展起來,并受洛蒂的影響,通過更為詳細和深入的研究,對教師個人的情感以及人際關系極其關注,讓教師作為個人來說,變得更為豐滿以及全面。目前的時代提倡的是教師文化的合作化以及開放化,因此如果繼續沿用教師的人文主義,無論是對于教師自身以及專業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阻礙性。
(三)第三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教師文化研究蓬勃發展。這一時期因受教師專業化運動與教師教育改革運動的影響,教師文化研究也開始注重自身的研究領域。這一時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學者哈格里夫斯,在教師文化的主要表現方面,哈格里夫斯還提出了個人主義、自然合作主義、人為合作主義、派別主義文化這四種形式。從其研究中發現:只有當合作成為教師的行為方式和行事風格、成為自然狀態下的教師的教師無意識習慣行為時,才是真正的合作,對于目前形勢下的教師文化來說需要從教學實踐經驗的靜態化向教學實踐理論性的動態化轉變。隨后,日本學者佐藤學則把教師文化的研究與教師日常交往活動結合起來,在《課程與教師》一書中佐藤學曾對教師進行了劃分,他認為可以劃分為四種,分別是作為公仆的教師、作為勞動者的教師、作為技術熟練者的教師和作為反思性實踐家的教師。從他對教師文化的闡釋可以了解到:教師的專業化它不僅僅是在技能、行為方式方面的專業化,更是教師文化的專業化。
二、國內有關教師文化研究的現狀
通過中國知網,以國內教育類數篇優秀碩博論文和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以“教師文化”為關鍵詞,從1951年至2014年1月期間進行檢索,其中核心期刊共檢索到5955篇,碩博論文5488篇。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教師文化研究大多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文化界定的研究。
相關學者在探討這一文化內涵時表示,作為亞文化的教師文化,綜合了所有教師的行為準則以及價值體系方面的文化,和其它文化一起構成了學校文化。包含內容極多,如教師自身的行為規范以及習慣等,另外同事之間的關系,結合成員的方式等都被包含其中,形成了集體無意識,對于教師個人來說,內在約束力很強,也能夠以此為依據來對教師行為進行解釋。另有學者認為教師文化屬于組織文化的一種,或者也可以說是群體文化的一種。以學校教育環境作為背景,教師群體通過自身的教學過程,來創造出精神以及物質成果的具體表現。這樣的觀點對教師文化有如下的劃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二)教師文化的特征研究。
教師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尤其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征,這種特征與其他社會群體所具有的特征是有區別的。有關學者表示,作為一種群體文化,精神層面是群體文化最為核心的部分。對它的探討如果是從精神層面來開展,可以分析出它的三大特點,分別為融合性、精神性以及可塑性。教師文化是可改造的,也就體現為了可塑性,在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了相關的習慣以及態度等,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師文化。
(三)教師文化類型的研究。
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其《文化與承諾》一書中,針對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代溝問題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理論,后人將其遷移至教師文化研究領域,進而演繹出了三喻型教師文化理論,將教師文化分為三種類型,即前喻型教師文化、并喻型教師文化和后喻型教師文化。我國有學者依據其“三喻文化”理論來分析我國的教師文化,認為當前我國的教師文化屬于“后喻型教師文化”,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前喻型教師文化”。相關學者結合當前教師文化的本質以及未來具體的走向對教師文化進行了分類,認為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適應型以及創生型。
(四)教師文化功能的研究。
學校文化的建設者有許多,最為重要的當屬教師,所以,當我們要建設學校文化時,需要以教師文化的建設作為基礎,建設學校文化的狀況到底如何,教師文化的好與壞與其有直接的關聯。相關學者經過研究后發現,當建設學校文化時,教師文化的引導功能十分明顯,同時示范以及預警等功能也同時存在。還有研究者結合農村教師文化來進行分析,認為加強建設農村學校的教師文化,對于中國農村的教育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在國內還有許多學者從教師文化變革研究入手,認為教師文化重構需要理論提升,需要在實踐中形成發展。還有學者從生命哲學視角、從主體間性哲學視角、文化四維度理論視角等來研究教師文化。總之,在國內教師文化的研究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并且教師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不過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教師文化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仍有改之處。
三、學校教師文化研究的改進策略
(一)薄弱學校教師文化研究需加強。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教師文化建設文獻的深入研究,發現當前在研究教師文化時,往往選擇的對象是城市或者是市區的學校,而很少涉及到農村地區學校,因此在教師文化建設方面出現了失衡。從城市學校來看,一般這類學校的教學設施較為先進,而且在教師文化建設方面,有很多接受專家教育的機會和指導,但是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學設備較為落后,同時信息十分封閉,因此教師文化建設方面所能獲得的理論依據非常少。另外比較農村以及城市學校,無論是領導者的素質、還是學校的設施等方面,都較為落后,因此想要開展教師文化建設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日后對于農村地區教師文化建設的研究投入需要加強,讓城市以及農村都能夠在教師文化建設上獲得同步發展。
(二)教師文化研究的視野需拓寬。
研究如何建設教師文化,不僅僅是學校范圍內需要考慮的,我們需要將研究的視野進行拓寬,放眼到整個社會文化環境當中,因為不管是學校文化,還是社會文化,信息都是相同的,社會文化會制約學校的教師文化建設。葉瀾教授曾經說過,對于建設學校文化,我們不能僅僅認為是建設校園、課程文化等,如果僅僅從這些方面開展研究,那么無論是建設學校文化的任務,還是意義都將是極其狹隘的。教師文化建設亦是如此,所以今后的教師文化建設研究應在視野角度上要有所拓展。
(三)教師文化變革的研究需深入。
縱觀有關國內外教師文化相關文獻,發覺教師文化變革是當前學校變革過程中的焦點,而國內研究者對這個問題并沒有深入的探索。早些年和教師文化相關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教師文化時,大多數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如構建教師文化、界定教師文化的內涵、如何繼承以及發展教師文化等,沒有真正的把教師文化變革放在學校變革的現實背景下進行研究,并忽視了它在學校管理變革中的價值和意義。
(四)教師文化研究需與實踐結合。
有關教師文化建設的觀點在教育界中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從多視角、多學科進行教師文化的研究屢見不鮮??墒牵@些研究大多側重于對教師文化建設理論的闡述,而有關具體情境下的教師文化的建設分析較少,不是因地制宜,忽視了每一個學校有其不同的文化特點和變革、重構的獨特性。有些研究仍停留在說理的層面上,對于怎樣建設學校教師文化、如何創建先進教師文化缺乏實踐指導意義,與實踐方面出現嚴重的脫節。
四、結語
總之,作為教師文化的研究者,不能局限于教師文化的文獻與思辨研究為主要內容,不能只局限于對教師文化文本的解讀與闡釋,和對教師文化的研究只提出一般性的見解。研究者應該移出房門,多去了解一下教室的實際生活,去用敏銳的眼光挖掘出教師文化最實際的問題,以便能提出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教師文化理論。
參考文獻:
[1]劉成.我國社會轉型背景下教學文化建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鐘祝平.我國教師文化研究的發展趨勢[J].中國教師,2009(14):13-14.
[3]車麗娜.教師文化的嬗變與重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尹彩.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轉型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5]張九洲.當代教師文化釋義[J].中國民族教育,2006(6):4-6.
[6]趙文平,于建霞.多維視野中的教師文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7(6):56-60.
[7]陳力.前喻型教師文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內在需要[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2):8-10.
作者:楊繼富 黃小娜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