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西方文化生產理論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文化生產理論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西方文化生產理論研究

      【摘要】自工業革命以來,機械復制技術迅速發展,文化的生產也從個人創作轉變為集體勞動,產生了新的特性與規律。馬克思以及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研究、美國文化社會學分別從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消費對生產影響以及組織結構的作用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揭示資本主義文化生產過程的特點與規律,進而形成了文化生產研究的不同理論路徑。

      【關鍵詞】西方;文化生產;理論路徑

      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文化生產是否與其他工業生產一樣,遵循著物質生產的規律,還是有其特殊性?生產方式的改變又給文化內容及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西方不同思想流派的學者們對此都分別有過深入的研究,展現出了不同的研究傾向與結論,極大地豐富了文化生產理論,也為我國當下的文化生產實踐提供了積極的參考與借鑒作用。所謂文化生產,即是“把文化作為一個在群體過程中生產出來的‘產品’”。①此處“文化”的含義不再是作為共同的價值觀,也不代表最高美學標準,而是“視為一種被生產和消費的具體事物”。②文化產品也不是超越了時間與社會的天才的創造,而是與社會結構有著依存關系的實踐活動。這種把物質生產分析的方法運用到符號生產領域的研究視角與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以及機械復制技術興盛的歷史發展是分不開的,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了不同的特點。

      一、馬克思的文化生產理論

      馬克思是用物質生產的方法來分析精神生產,為西方的文化生產提供了理論源頭。馬克思把生產分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指出精神生產是“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③而“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④。在馬克思看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活動都是精神生產,只有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納入到生產和再生產環節的精神活動才是精神生產。“作家所以是生產勞動者,并不是因為他生產出觀念,而是因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書商發財,也就是說,只有在他作為某一資本家的雇傭勞動者的時候,他才是生產的。”⑤為此,馬克思還舉例說明,如果一個作家為實現自己的創作欲望而創作,并且將作品賣了錢,這種非生產性精神活動和在書商的授意下編寫作品,獲取利潤的生產性精神活動是不同的。“因為他的產品從一開始就從屬于資本,只是為了增加資本的價值才完成的。”⑥這充分說明,馬克思認為生產性的精神活動(即文化生產)是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遵循一般生產規律,分工合作的社會組織過程。雖然馬克思發現了文化生產的商品屬性,其對精神生產的分析也奠定了文化生產理論的基本立足點,但是他沒有詳盡的論述,更沒有提出有效的文化分析模式。

      二、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生產理論

      20世紀進入到晚期的資本主義,傳統文化向媒介文化轉變,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們將馬克思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劃分,運用到現代文化的分析中,不斷豐富和深化文化生產理論。本雅明從馬克思的文化生產理論得到啟示,并繼承發展了布萊希特的“生產美學”,“把藝術看作同物質生產有共同規律的一種特殊的生產活動和過程,即它們同樣有(應為“由”,引音注)生產與消費、生產者、產品與消費者等要素構成,同樣受到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制約。”⑦探討文化生產技術對現代文化的影響,是本雅明文化生產研究的重點。在《作為生產者的作者》和《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他反復闡述強調了生產技術(不僅僅包括社會生產技術,還包括藝術的技法和新的形式創新)對文化生產的決定性作用,阿多諾、霍克海默同樣關注新的文化生產技術。他們用“文化工業”指稱現代文化,認為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生產方式,資本代替了個人,掌控了整個生產活動。為了贏取利益,降低風險,生產者采用“文化工業的流水線,以及具有綜合性和計劃性等特征的生產方法”⑧,把“所有未經檢驗的事物都當做風險排除在外”⑨,只在細節進行創新,并不斷改進大規模的標準化的生產方式,使得文化藝術喪失了其批判和審美價值,淪為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一個部分。利奧•洛文塔爾是法蘭克福學派中對大眾分析研究最廣的人,在其對通俗文化的研究當中,文化生產者和把關者納入了他的研究視野。洛文塔爾指出,大眾市場條件下,生產者更關注消費者需求及如何拓展傳播渠道與對手競爭,而不再把表達自己的思想作為目標。而在金融集團、廣告和傳媒公司的把關決策下,文化內容既沒有反映公眾需求,也不是藝術家的審美表達。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生產分析雖然非常透徹,但因為文化生產復雜多變、充滿斗爭,其對文化的分析,犧牲了具體的歷史分析,忽略了資本主義文化過程的矛盾復雜的過程。通過在具體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用文化馬克思主義研究模式,分析文化產物的生產、解釋和接受的英國伯明翰學派,補充了其不足。

      三、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文化生產理論

      英國文化研究學派一直以生產和消費作為研究的重點。雷蒙特•威廉斯沿用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范式,繼續了本雅明所關注的文化生產技術問題。威廉斯認為歷史上導致了新型社會關系的生產技術,第一次是書寫技術,第二次是復制技術。文化生產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文化生產關系的變化,首先是生產技術的變化導致了文化生產從政府控制走向了市場控制;其次生產技術又使得文化生產領域發生三次社會勞動分工變化,即從個體生產向集體生產的勞動分工,精細的專業化分工和文化生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工。與早期的研究者關注生產環節不同,以霍爾為代表的后期研究者更在意消費的作用。霍爾認為產品如何滿足和迎合消費者,是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而且“產品的意義既不能由生產廠家簡單地‘送出’,也不是由消費者被動地‘接受’,而是通過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對產品的使用使產品在消費過程中主動地產生意義⑩”,強調了消費者的能動性及其對生產的影響。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繼承和發展了法蘭克福學派對資本主義文化生產實踐的思考,但是他們更關注在文化生產過程中消費者的能動力量,并且也不同于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將文化當作是由政治經濟決定的配角,而強調了文化對社會構成的重要影響,從而“把文化從上層建筑拉回到經濟基礎中來,與社會經濟生產和結構相聯系”。

      四、文化社會學

      把文化看成與政治經濟一樣影響社會構成的還有文化社會學,文化社會學主要源于美國。用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文化現象,以及用文化的研究視角來觀察社會,這是文化社會學的兩種研究思路,文化生產理論則是建立在第一種思路之上。霍華德•貝克對藝術世界的研究,開創文化社會學對生產研究的取向。貝克認為藝術界是“一個人際網絡,網絡中的人們以他們對行事慣例的共識為基礎開展合作,生產出讓這個藝術界得以聞名的藝術作品”,文化藝術的生產過程分為生產和分配兩個體系。生產是將一個想法或者觀念變成作品的過程,而分配是把這個作品傳播、傳遞給消費者的過程。文化作品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方面都最終塑造了作品。克蘭總結生產體系的四種報酬類型。在獨立的報酬體中,藝術家控制象征報酬和物質報酬;半自治的報酬體與亞文化報酬體都是藝術家控制象征報酬,消費者控制物質報酬;異文化報酬體則是商人同時提供象征和物質報酬,并控制創作過程和財政。報酬體的研究表明,越是局內人控制報酬體系,創新就越可能出現。赫斯奇則對分配體系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分配體系是如何篩選產品,為什么只有一部分的文化產品抵達受眾,從而揭示了把關人和決策鏈在文化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彼特森和貝爾格通過對流行音樂變遷的研究,指出了市場結構對文化產品內容的影響。結果表明市場化程度越高,創新就越少,壟斷市場導致文化產品同質性,而競爭性的市場則會產生更多樣和富有創造性的作品。美國文化社會學與英國文化研究學一樣認為文化與政治和經濟一樣建構著社會,對文化的意義加以了重視,并且強調文化是一個斗爭的場所,同時美國社會學更關注的是行動者和機構的具體能動性,對生產的探討的是影響文化產品創造過程的文化與制度因素。

      結語

      文化生產從一個純粹精神的社會意識改造成為一個物化的理念,從歷史溯源來看,其濫觴于馬克思主義的對社會進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分化,從而展現開來的生產與異化,并在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的基礎上,經西方不同思想流派在每一個新的時期持續的理論改建上,逐步形成了運用不同的文化視角來切入研究的各種文化生產理論,展現了資本主義的文化生產過程以及暴露出的問題,為我國的文化生產提供了積極的借鑒和警示作用。

      參考文獻:

      [1][德]利奧•洛文塔爾.《文學、通俗文化和社會》[M].甘鋒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RaymondWillams(1982).TheSociologyofCulture,NewYork:SchockenBooks

      [3][美]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M].祁阿紅、張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丹尼爾•戴揚、伊萊休•卡茨著,麻爭旗譯,《媒介事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5]Crane,Diana(1999).TheEmergingTheoreticalPerspec-tives,Cambridge:Blackwell.

      [6][美]戴安娜•克蘭,趙國新譯《媒體與都市藝術》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4

      [7]Hisch,Paul.,ProcessingLadsAndFashionsAnOrgani-zationSetAnalysisOfTheCulturalIndustrySystem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2(77):639-659[8]Peterson.richard.A&Berge.David.G(1975).CyclesInSymbolProduction:TheCaseofPopularMusic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40.158-173

      作者:汪敏 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