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實施策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實施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實施策略

      摘要:為了提升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應用水平,實現信息化時代應用型人才高質量的培養。通過梳理信息化教學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中的研究邏輯,分析并找出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運用大數據推動精準學習,信息化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植入微課提高教學效率,引入虛擬現實技術改善學習環境,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專業資源數據庫來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專業基礎課;環境藝術設計;虛擬現實

      引言

      信息化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建設,要結合信息化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特點,強調技術與內容融合后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構建起促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信息化教學生態。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將信息化技術引入教學的關鍵環節,突出設計的實踐性和藝術的創新性。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多渠道、多角度獲取行業發展信息,并對不同教學環節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設計和分析,力爭實現信息化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中更好的融合與發展。

      一、信息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研究邏輯

      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信息化的探索研究,是一個既有理論指導意義又有現實應用價值的課題,既是對優化和完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有益補充,又是對信息技術浪潮的積極響應。從理論層面看,研究信息化條件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審視和分析信息化教學,研究信息化與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關系,可以提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有效性。信息化背景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構建是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基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點作出的具體闡述,這不僅是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且是對整個高職藝術教育理論體系的充實。從實踐層面看,信息化背景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構建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結合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原則,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并且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深化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手段,積極構建企業、行業、學校三方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最終實現高水平藝術設計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目標。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現存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含糊,缺乏針對性

      高職教育快速擴張的時期已經結束,但由于“步子太快”而產生的弊病已經漸漸顯露。基礎課程教學目標定位普遍不明確就是當時留下的“病根”,已嚴重阻礙了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向內涵發展的要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制定課程的教學目標,往往只通過經驗之談,主觀性較大,缺乏細致深入地了解客觀的各種影響要素,例如:對學情的分析、區域市場人才的需求、行業發展的動向,這些都或多或少影響著教學的實際效果。特別是高職的學生普遍專業基礎較弱,加之教學目標的不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環節的正常開展,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有效性

      傳統教學方法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通過教師耐心和細致的講授確實取得不錯的成績,面對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已經非常寬廣,如果還是繼續沿用單一的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式接受知識,課堂教學依舊還是枯燥的文字和圖片,再好的教學能力也難以“吊動”學生的胃口,很難滿足當前的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雖然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設計教學基本上都運用了多媒體等信息化手段,但“換湯不換藥”,只是運用技術手段進行“填鴨式”教學,缺乏教學的有效性。

      (三)量性評價占主導,缺乏質性評價

      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以量性評價為主導,缺乏學習過程評價。不完善的評價機制,常常以最后的設計作品來判定最終的學習成績,教師的主觀性較強,違背了藝術設計課程標準的宗旨,也不利于學生對設計構思過程的重視。同時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缺少微觀的“干預”,造成了學生學習出現“斷層”,日積月累下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性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

      傳統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維,造成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以往“灌輸”式教學,不僅在學生知識層面上,效果不甚理想,反而造成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窘狀”。特別是高職類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生,由于本身專業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方法和效率不高,自制力也相對較弱,導致自主學習在學生整個知識獲取比重中占比極少,也對專業的理解層度不深。

      (五)教師技術運用不合理

      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過度依賴新的信息化技術,沒有將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甚至出現了“為技術而技術”,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技術上,沒有深耕于內容,導致了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也有一部分教師完全不運用信息化技術,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都不高。“濫用”和“不用”都不利于推進信息化教學發展,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應用探索

      (一)運用大數據分析,推動精準學習

      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并通過各類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分析,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這是利用大數據服務于教育的重要路徑。在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可利用教學平臺、后臺設置分值比例、問卷或測驗準確測算學生的專業基礎水平、興趣方向、發展愿望等數據指標,并依據數據推薦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路徑。從藝術設計教學層面來看,大數據能夠對學生的藝術特質進行多維度分析,有力助推大數據支持的精準學習,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以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為例,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依據每個教學節點的過程測驗數據分析,對于成績下降較大的同學,建立預警溝通機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上給予更多的“關照”,從而實現“一人一策略,一人一目標”的基本設想。近一兩年,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教師的工作量有了明顯減輕,但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二)翻轉課堂與項目教學搭配,優化教學模式的研究

      教學內容的逆序實施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發揮其互動性,從而實現倒序教學。在實踐教學中,重構教學任務,首先將教學基礎內容讓學生通過網絡終端進行預先學習,并完成單元測驗,然后在接下來的教學課堂中,根據測驗結果選擇性地調整重點和難點,從而改變單一灌輸式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例如在《空間構成》課程中,我們在上課之前先將要完成的空間形態文件在職教云或藍墨云班等信息化平臺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程的安排計劃、教學的目的、教學重點等信息,化被動為主動,極大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翻轉課堂以問題為導向,倡導自主性創新思維的培養,鼓勵相互協作、相互討論,以開放式的教學來提高藝術設計教學的針對性,符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要求,幫助學生實現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微課,滿足教與學的需求

      微課通過短視頻能夠快速將教學內容立體、形象地展現出來,滿足信息化時代教與學的需求。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動手實踐能力,還應注重學生創意能力方面的培養。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利用微課加入互動式的設計構思、小組討論等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意能力,強化其設計基礎能力。同時加強微課在教學理念、教學活動、教學策略等教學設計方面的調整與完善,進一步助推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優質化,讓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簡單的問題直觀化。以《手繪效果圖表現》課程的“建筑景觀表現”小節為例,將手繪的每一步進行視頻錄制,同時配上字幕注解,讓學習的內容更加立體,講述的內容更加充實,同時在學校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時效性。所以,充分利用微課與其他教學要素的融合,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可以進一步實現教學效果和效率的優化,如圖1、2。

      (四)引入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實現互交式教學新體驗

      真實環境中的交互動作在虛擬世界中同步反映,實現教學情景化新體驗。環境藝術設計簡而言之就是對三維空間的重構與優化,但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在空間類課程中,普遍還是沿用二維的平面照片進行授課,學生在課堂中很難對空間有著立體的思維,更難對案例進行深刻理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創意能力。例如,在《景觀裝置藝術制作》課程中引入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實現教學環境的虛實結合、三維沉浸式學習、教學過程的實時互動,有助于提升學習體驗,讓學生360度無死角感受“真實”的學習情境,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對設計方案作出相應的優化,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五)創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助力個性化學習

      完善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為推進信息化的教與學提供了支撐。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加強企業、行業的信息和資源的互通,豐富資源庫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也為教師提供更多素材來解決教學問題。以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通過與廣州融德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廣州DIDI設計組有限公司、廣州盛品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的等幾十家一線設計企業合作,對項目案例、設計技術、環保材料等資源實現共享,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提供平臺。隨著教學資源庫不斷的建設和完善,極大地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全面提高了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質量。

      (六)加強教師隊伍自身的建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信息化教學建設中,教師應主動順應網絡給教育帶來的便利,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加大對信息化教學的投入和學習。在教學形式上,教師需要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將專業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職業技能,完善信息化技術促進教學模式的提升,以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繼續教育資源,鞏固專業基礎能力,把握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從而加強自身專業的提高,以適應新時代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發展的要求。

      四、結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已成為教育發展新的成長點。所以,在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改革中,需要深入了解自身學院專業的特點、內部要求,并及時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而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在新時代,我們可取的態度是:對教育各環節資源進行信息化重組、科學合理地設計教育教學流程,同時加大信息化技術與專業的融合,優化教學方法,鼓勵校企共建網絡資源庫,倡導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從而構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新模式,保證信息化條件下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高效。

      作者:卞觀宇 李楊紅 朱琦聰 單位: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