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創設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利用設置適當的問題進行創設課堂情境教學
要使問題具有新穎性,問題情境必須是新穎的和未知的,就不能簡單地根據答案直接提問,必須換個角度,換個方法,才能設計出新穎的問題。如果老師問得好,就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和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人們積極探求新奇事物的傾向,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動機之一。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就曾說,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在創設探究性情境時,應注意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問題互動,能夠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通過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助于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有效的問題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遠為近,化虛為實,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精細別致,學生對情節內容容易理解,但要悟透文章蘊涵的深情卻是不易。為此我設計一組問題引導學生:“背影”是什么時候出現的?“背影”是在一個怎樣的家庭背景下產生的?這樣的背景與主題有怎樣的聯系?本來認為這篇課文很簡單的學生被激發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課文,置身于情境當中,細心體會樸實語言中蘊涵的深情。
二、利用音樂效果創設課堂情境教學
音樂能通過旋律,表現人類最為細致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波動。如果使學生能感受到這種情感變化,也就能在他們心中引起共鳴,使他們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體會到美的意境。音樂與文學相同,既能反映社會生活,又具有很強的情感性。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將音樂與文學和諧的結合溝通,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課時,可以這樣來進行情境教學的創設,課文朗讀的同時配以優美典雅的古箏曲《漁舟唱晚》,可以讓學生聯想起一幅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的畫面,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意境清遠,筆調深婉,引用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長久》,曲調優美,讓學生在聽歌曲的同時體會詞的意境,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三、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演創設課堂情境教學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篇目,特別適宜表演。故事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環境等諸多要素組成的,這些故事情節曲折的課文,其特點是內容豐富,情節完整,角色不同,個性鮮明。教師在學生學完課文后,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不同角色之中,深刻體驗不同角色的個性,這種表演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且創造性思維也能得到提高。在學習了一些故事情節性較強的課文之后,可以在學生學習理解課文后,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一些當堂課進行排演課本劇的任務。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學生之間會主動合作完成,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讓他們中作文好的人承擔編寫劇本的任務,而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承擔表演任務,鼓勵同學們課外自己動手做道具,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給劇本配上音樂等等。這樣,在完成這項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的各種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在課本劇的表演過程中,同學們入情入境,不但把課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而且對課文的思想內容也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徹底了。如教《變色龍》一課時,我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再如這一首流傳甚廣的北方樂府民歌《木蘭詩》,學生對內容大都比較熟悉,且大多數看過由此改編過來的一些影視作品。在課堂上,我要求一部分學生自己動手,將它改編成劇本,另一部分學生上臺表演。這樣,讓學生與木蘭跨越時空,展開心靈的對話,產生情感的共鳴。綜上所述,我們要積極適應新課程的理念,用優質的知識呈現情境教學,既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就顯得極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質的飛躍和提高。
作者:尚曉玉單位: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黃金園街道黃金中學
第二篇 一、情境朗讀,真情涌動
“讀”,永遠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與指導。朗讀的實質是讓學生站在課文中人物的地位,來替他們說話。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善于引導,并使學生在人情入境的朗讀中,觸摸文中人物的內心,從而真正和文本對話,讀出文中的情,讀出自己的情。《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要想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根據課文的具體語境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被激發出來的。在情境中朗讀,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上的訓練,而是與學生的閱讀感悟密切聯系,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在這種環境中,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個性得到解放和張揚。
二、情境拓展,拓寬視野
高中語文教學中,適當拓展、延伸課文情境,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情境教學使高中的語文教學成為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但要想創設一個成功的情境,要想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得到多維的訓練與發展,實踐經驗告訴我,作為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情境,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情境創設要有明確的目標。有明確目標的情境,才是一個有效的情境。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與意境融為一體;才會設身處地與課文角色同悲同喜;才會在和諧、平等的交流中摩擦、碰撞出火花……而目標的確立是建立在深入解讀文本,挖掘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將多維訓練與情境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的。二情境教學要融人情感。高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情感性極強的課程,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在情境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對于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也就是說,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感染著學生。所以,教師自身的情感要投入。再是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參與,善于用恰當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情有境。三是創設情境要選擇合適的手段。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手段創設情境,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潔,才會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
三、情境感悟,心靈對話
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總是在特定的語文環境中進行的,離開了一定的語文環境,各種訓練幾乎是不可能進行的。因此,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得到扎實的訓練,受到形象的感染,獲得情感的體驗。在理解、感悟文本時創設情境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對話”創設情境:揣摩內心,升華情感。高中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題,富有感情色彩的師生、生生、生本的對話情境,能讓學生沉浸其中,真切地體驗,愉快地交流,盡情地抒發。通過簡短的對話,親切的交流,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課文情境,揣摩角色內心,領會到獨立學習本領,作為一個有效的對話情境應該是有層次的,有時是要有幾個回合的,是以“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的。情感是紐帶,情境是磁場。閱讀教學中創設這種自由、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能夠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縮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距離。學生沉浸其中,在情境對話中展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分享智慧。二是利用“文章空白”創設情境:引發想象,激活思維。在很多文章中,作者特意留下“空白”,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回味。高中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些“空白”,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展開合理而豐富的想象,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他的智力發展,提高其語文能力。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遵循:自然、貼切,有助于興趣的激發、思維的展開和學習潛能的開發。另外,教師還要學會適時的抓住教學中的重要信息進行教學情境的再創造。教師在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同時,一定要防止出現新的套套,即反掉了老傳統,形成了新傳統。現在的新課程強調多樣化,那么教學方法也要提倡多樣化。教學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讓學生反思哪種方法更好。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時,不要落入沒有實施“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沒有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就不是好課的新套套。
作者:成玉紅單位:貴州省桐梓縣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