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淺談民族音樂進課堂的重要性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民族音樂進課堂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淺談民族音樂進課堂的重要性

      一、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自知、自信與自覺

      文化自覺是一種文化心態,它以文化自信為前提,在廣采博納其他優秀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本民族優秀文化。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對本民族、本地區文化的自知。所謂“自知”,即是對本身(本民族或本地區)的文化有較全面的了解和較客觀的認識,這一點是必須通過文化普及的手段———學校教育來實現的。通過學習,我們先對自身的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即自知,知其利弊,明其長短,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如果我們對自身的傳統文化都知之寥寥或者是知之片面,又怎樣去繼承和發展我們自身的傳統文化呢?有了對自身文化的自知,并認識到其價值,才會有對自身文化的自信,遇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既不會固步自封、通通抵制,也不會人云亦云,喪失自我。在自信的基礎上,充分地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覺承擔,合理地把握它、運用它,取長補短,不斷發展自身的文化,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自覺”,這是我們學習文化、掌握文化、發展文化的一個必經歷程和軌跡。廣義的文化如此,具體的音樂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可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的青少年對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知之不多,一方面是因為環境生態的改變,許多的民俗活動規模日益縮小甚至消失,民族音樂文化失去了原先肥沃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的學校教育缺失了民族音樂文化這一塊。這就造成了民族文化傳承斷裂的客觀事實。根據我們對民族地區中小學生的不完全調查,會唱本民族民歌的僅占17%左右,對本民族民歌有所了解的也僅有32%,這一數據到了城市,可能會更低。而在開展了“民族音樂(或民族文化)”進課堂的學校,這兩項數據分別達到了64%和86%。由此可見,學校里教與不教,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正如有的孩子甚至成人在聽到過民族音樂后為之癡迷,為之感嘆,并從此喜愛上民族音樂文化,投身于保護與傳承工作93中,問其原因,他們的回答是:民歌太美了,不是我們不喜歡,是我們原來不知道、不了解……由此可見,文化的“自知”,對于文化的發展傳承是多么的重要。假如沒有自知,何來自信與自覺?

      二、對民族音樂文化價值的認識

      各民族自身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識別標志,是一個民族的“魂”,其中音樂更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音樂是文化因子中流傳時間最長、受眾面最廣、涉及面最豐富、最易于傳播的藝術形式。經過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選擇,流傳到今天的各民族民間音樂,已經成為各民族精神情感、道德傳統、個性特征以及凝聚力、親和力的聚合體,這是各民族傳統音樂的特征和共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就是史書,音樂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在許多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各種音樂文化事象承載著其自身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民間習俗、社交禮儀、生活常識等,在歌(樂)聲中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民間音樂口傳心授、師徒相承的自然傳承方式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各種民俗活動,是民族民間音樂流傳至今的主要渠道和傳播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原先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文化選擇也隨著視野的開闊與轉變而悄然變異。一些與民族民間音樂水乳交融的民俗活動,逐漸被外來強勢文化沖擊甚至取代,民間傳承這個主渠道已面臨斷裂,各民族民間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已處于瀕危的境地。許多孩子已經不會說本民族的語言,不會唱本民族的歌曲,更不了解本民族發展的歷史和各種風情習俗,也更談不上去繼承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粹。我國各民族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將何去何從?音樂是文化因子中流傳時間最長、受眾面最廣、涉及面最豐富、最易于傳播的藝術形式。經過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選擇,流傳到今天的各民族民間音樂,已經成為各民族精神情感、道德傳統、個性特征以及凝聚力、親和力的聚合體,這是各民族傳統音樂的特征和共性。因此,在貴州省榕江縣(國內最早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的地區之一)的車民小學,在20世紀80年代自行開始試行的教學試驗中,首先開展的就是“侗歌進課堂”試驗,他們自編教材,聘請當地的文化干部和民間歌師任教師,采用“雙語”教學法,每首歌除侗語外,均譯配有漢語歌詞,可以用兩種語言演唱。學生既學會了唱歌,又提高了漢語的閱讀能力,學生非常喜歡,積極性頗高,并成立了專門的藝術團進行表演、宣傳。一經亮相,就得到了領導、專家和家長等各方面的高度認可。逐步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政策、資金上等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其影響力逐漸從榕江縣到周邊,從地、市到省城,乃至首都和國外。同時帶動周邊的地區,紛紛效仿,掀起了一陣“民族文化進課堂”的熱潮。侗歌進課堂實驗帶動了民族文化進課堂的實驗,吸引了更多的適齡兒童入學。比如栽麻鄉田榜小學20世紀80年代只有50多個學生,引進侗歌后,第二學年就吸引了很多輟學兒童復讀,還有不夠年齡的孩子要求入學,在校生猛增到140多名。歸柳小學自1992年以來,把民族歌舞引入課堂,聘請民間藝人上課,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把一些原來可能流失的適齡兒童吸引到了校園里。許多學生通過學習侗歌,得到了到州里、省里更高一級學校深造的機會,得到了到首都的、國際的舞臺展示侗族文化的機會。哪怕是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也多了一技之長。侗歌進課堂實驗受到了當地侗族群眾和家長的積極支持,這些不正是音樂價值的體現嗎?

      三、對傳承方式的認識

      而現今的情況卻是,面對社會環境的改變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已不是年輕人所能接受的唯一選擇。許多年輕人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程度大打折扣,興趣轉變。筆者在2012年4月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情況進行調研考察時發現,部分的“國家級傳承人”在家里帶學生,對沒有“生源”這個問題而深感頭疼。有的不得不采取買糖果、點心;冬天買炭烤火等方式“誘惑”孩子們來學習唱歌,真可謂煞費苦心!這種部分回歸過去自然傳承94的方式,能夠承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嗎?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民間的自然生態、人文環境被改變之后,學校教育應該成為民間文化傳承最有效的主渠道。正規學習環境和非正規學習環境中的學習狀態,會影響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價值取向。所謂傳承,實際上是一個互動的關系,有“傳”無“承”抑或是有“承”無“傳”,都不可能使文化流傳下去。在國家大力推進對各民族文化進行保護、傳承的政策引導下,在“傳”的方面,做了許多有效的工作,比如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對民族文化的大力宣傳,“傳承人”、“傳習所”的設立,各方資金的投入等,使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工作看起來開展得轟轟烈烈,而實際上依然面臨著重重困難。筆者認為,這正是“承”的方面做得不夠而造成的窘境,也就是沒有解決好由誰來“承”、怎樣來“承”的問題。學校教育是人們學習文化、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文化普及、文化教化的功能,是通過選擇文化、傳授文化、創造文化等促進文化的傳承發展,而且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應該發揮引領的作用。讓各級學校的藝術教育承擔起民族民間文化普及教育的傳承職能,這對培養學生從小了解、吸收本民族文化的精粹,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營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具有積極的作用,也是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國家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民族音樂進課堂納入國民教學大綱,進行民族音樂的普及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知曉自身的傳統文化,培養一批各民族文化自己的、對本民族文化具有相當了解和認識,并深深熱愛的、愿意把它發揚光大的傳承人。因為文化的傳承不能靠別人,要靠我們自己。

      四、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持續發展

      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民族音樂進課堂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也面臨著許多困難,目前大多數學校仍然停留在教學實驗、業余時間學習、摸索嘗試的階段,許多地方難以堅持與發展壯大。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缺乏一個固定、長效的民族音樂文化進入國民音樂教育課堂的政策法規民族音樂進課堂應該成為教學目標而不是教學實驗,中小學校應對此進行普及教育,而不能僅僅是興趣教育。民族音樂進課堂應有一個長期的制度和標準、目標,而不是靠各個學校自身實驗,摸著石頭過河。要想使各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并發揚光大,建立一個與之相關的長效教育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現在下多大的力氣,決定著將來取得多大的成績。只有當我們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各項教學制度和用人制度,集各方力量,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編寫出相應的統一教材,擬定教學大綱,并加大對師資隊伍的培養,從辦學經費上予以一定的傾斜和保障,形成一種長效的運行機制。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族文化進課堂”將真正的從教學實驗轉變為教學目的,各級學校將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主渠道,各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地繼承并弘揚下去,我們也不再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后繼無人”而擔憂了。關于促進民族音樂進課堂的發展,從鼓勵、激發孩子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來說,筆者有一個建議,即能不能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來促進民族音樂進課堂的教學。現在的中考、高考都有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一說,那么能不能把掌握了一定民族音樂文化知識的考生也同樣以“特長生”來對待?在中考或高考時對通過相關考核的考生進行一些政策上的照顧,以鼓勵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筆者認為這一點是切實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一項措施。甚至應該在獎勵的條件上高于其他的特長生。或者在有條件的專業藝術院校中,從附中部起就開始設立民族音樂專業,放棄普通院校的部分課程而加入民族音樂方面的學習(如普通音樂院校的音樂專業,對于文化課的學習是只學文科不學理科的),并且對各民族地區是定向培養,以保證學成之后回到地方能專門從事民族音樂的傳承工作,即學有所用,學能所用。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來自加拿大的馬丁在2011南京國際教育高層論壇的發言中指出:“音樂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現時的學習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是否有作用。”這一點,筆者深以為然。

      (二)現在的情況是“各自為政”,以當地的某類民歌作為教材交給學生,不分年齡和程度,不分內容和形式,僅僅是為“唱”而唱。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有的可能所得之形也未必是之根本,這樣的教學確實也只能是一種試驗。因此,編撰一套由淺入深、經過分析提煉、有較科學的方法鞏固并掌握所學知識的標準教材,是民族音樂文化真正進入課堂的保證。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們都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的傳統音樂都要進國民音樂教育的課堂,這容量就有多大?作為民族主體的漢族地區又怎么體現?國家的統編教材該怎么編?各民族地區(省份、自治區)各民族聚居區的教材又該怎么編?民族混居區(一個地區幾個民族)的教材又該怎樣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小階段、高小階段、初中階段的民族音樂教材又怎么編?真是復雜至極。若這樣來考慮,全國有多少個地、州、市?有多少個民族,就該有多少種適應不同地、州、市和不同民族的國民音樂教育教材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民族音樂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但也不是什么都適合引進課堂的。傳統的歌詞繁瑣、冗長,缺乏時代感,難以引起青少年的共鳴與興趣。是否可以在選編教材時進行一些創新或改編,以順應時代潮流,吸引青少年(包括他族人)的喜愛。民族音樂文化中,哪些可以進課堂?哪些應該進課堂?以什么樣的形式進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絕不是某個人、某個單位、甚至某個地區能夠完成的,這需要一個統一、科學的規劃和組織協調。即以什么樣的思路、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內容,由什么部門來選編一套相應的教材。因此,以省為單位,組織有關學者編寫一套專供民族音樂教學使用的統一教材是一條可行之路。只要方針定下來,責成專人去做,也能完成。但問題在于,怎么處理這個自編教材與國家統編教材的關系,在課程設置上,在內容的比例設置上如何做到科學可行?當然還涉及一個不太難的技術問題就是民族音樂進國民音樂教育的教材還不只是選幾首民歌,還應有國家統編教材的每個綱目的內容,比如“欣賞”、“音樂”、“常識”、“音樂游戲”等等。總之,必須得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教材來告訴我們什么是應該學習的,應該怎樣去學習,也就是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同時也具備了一個統一量化的評價標準。國家統編教材和地方民族音樂教材的關系,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這應該由教育部專門研究解決。有了教材,實際上就是有了實施的標準、教學的標準和評估的標準,甚至對教師是否勝任,怎樣教學等也有了一個實在的標準,這也應該是民族音樂進課堂是否能通過教育部門的認可而形成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只要解決好了上述兩個方面,那么其他的問題應該是迎刃而解的,因此,筆者認為,相關政策的出臺和統一教材的誕生,是民族音樂進課堂持續發展的最大保證和動力。

      五、結語

      文化自覺不僅是對少數人(比如文化精英)而言的,而是對整個社會和全體民眾的,是應該自下(民眾)而上(文化精英)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按照文化自覺的內在邏輯自知、自信到自覺,可見對于文化的普及是其根本,因此,中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對我國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是一條最重要的途徑,這對我們的孩子們在未來能不能擁有文化自覺的精神,傳承并弘揚我國各少數民族絢麗多彩的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發展、交融、變化著,有的歷經社會變化流傳下來,有的已離我們遠去。這是客觀的規律,但至少有一點我們應該做到,不要讓我們的后代因為“不知道”而讓它消失。

      作者:張泉侗族單位:貴州省音樂家協會

      av无码东京热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