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黨建推行結合實踐的形式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社會實踐黨建融入機制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辦學規模擴大,學生黨員人數增多,如何在新時期充分發揮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將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有機融合,本文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為例在融合的模式上做了具體的探索和嘗試。
一、社會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黨建工作
(一)社會實踐能發揮學生黨建工作效能
高校黨建的根本目標是“以育人為本”,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材,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是大學生黨員真正成為黨的事業可靠接班人的堅強保證。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在全面育人過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強化了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融合“實踐育人”的新理念。大學生黨員在社會實踐中參與學生黨建工作,形成了學生集體中的核心力量,能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黨建工作政治核心的效能。
(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課堂
真知源于實踐,社會實踐能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它是學校第一課堂的延伸,具有直接性、現實性和及時性的特點,社會實踐所帶來的感性認識積累加速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吸收,而其平等滲透的教育形式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正因如此,社會實踐成為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最為有利的手段,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在學校團委和學院黨委的重視和領導下,園藝學院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三下鄉”,隊伍和人數越來越多,學生黨員更成為其中的主要力量,通過實踐,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奉獻社會,增強了黨性修養和政策理論水平。
二、社會實踐為載體,探索學生黨建工作新機制
(一)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主體意識
所謂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主體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觀念的表現。在社會實踐中,學?;驅W院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機會、舞臺和方向,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進行活動。
為了更好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骨干作用,在學校及學院舉辦的重大活動中,我院組織學生黨支部協辦或主辦各類活動,要求學生黨員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學生黨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極大體現。此外,在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努力促進社會實踐的活動主體多樣化,充分利用黨團組織、學生會、社團等學生團體的力量,創造一定的條件,營造良好的、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氛圍,支持學生自覺組隊、自主立項,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開展社會實踐的途徑和內容
大學校園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條件,應將校內社會實踐應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渠道,尤其要發揮黨支部和學生黨員的作用,將黨建工作貫穿于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下班黨員到各個班級中,深入了解各班具體情況,協助做好班級黨、團建設工作;安排學生黨員進行志愿服務;開展幫困助學;協助輔導員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登記等工作;協助做好文明離校;率先帶頭到偏遠地方實習、就業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院結合專業特色,承辦茶文化節、花藝文化節、果蔬文化節等具有園藝特色的活動。在校園文化節的各項活動中,都活躍著學生黨支部的身影,學生黨支部積極承辦或組織各大文化節的主要活動,正是由于他們的積極努力和參與,這些文化節已成為我院的品牌活動。如:茶文化節,由本科生第五黨支部(茶學專業黨員組成)主辦;花藝文化節由本科生第二黨支部(花卉與景觀設計方向黨員組成)協辦;果蔬文化節由本科生第一、三、四黨支部(園藝專業黨員組成)主辦;學院團委實踐部的“百花園”,也成為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個重要實踐基地。通過積極投身社會工作,鍛煉與提高了能力,用勞動與工作為同學們提供服務,最終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大學生活早已遠離“圍墻”的模式,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校外社會實踐也成為大學生課余的重要生活內容。在學生黨建工作中,必須充分重視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全面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黨員應先走一步,在社會實踐中起骨干作用,學院黨委根據學生黨建工作的需要設立專項實踐調查,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方案的制定等,重視培育大學生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先進性意識、學習意識和模范意識,激發他們勇于實踐、勇于創新、奮發向上的熱情。
學院黨委十分重視校外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的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等活動。2006年暑假期間,園藝學院共有138人參與社會實踐或“三下鄉”活動,占學院總人數的15.42%。其中三四年級參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92.34%;2007年,學院共有197人,共11支隊伍參與社會實踐或“三下鄉”活動,占學校隊伍的近11%。參與人數占學院總人數的18.45%,其中三四年級所占比例為93.42%。實踐內容豐富多彩,有科技下鄉、支教、結合專業實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志愿者服務、受災調查、掛職鍛煉、社會調研等等,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專業,涉及面廣。在這些社會實踐中,隊員們更多的收獲是走進了社區,走進了農民,深入生產過程,將專業理論運用于實際,即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又服務了社會。同時,學院黨委也積極鼓勵同學們走進第二課堂,申報大學生科技創新課題,僅在2006年,就申報了34項科技創新課題,為全校之最。超級秘書網
(三)強化社會實踐的效果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評價是提升活動質量、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內在要求。在學生黨建工作和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中,應重視從社會反應、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等多種維度進行考察和評價,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努力促進社會實踐的效果連鎖化。如:挖掘社會實踐在學生黨建、就業、心理輔導、科研等多方面的作用和價值,引導學生全面的進行自我教育: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就業聯系起來,為學生擇業提供機會和便利;將社會實踐與國家方針政策的學習相關聯,引導學生全面、深刻理解國家關于三農問題的各項決策和措施,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加強社會實踐與專業課題或成果研究結合程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業技能等,將黨建與大學生的政治學習、專業學習、就業實習等結合起來,開拓思路,深化學生黨建工作。
園藝學院黨委堅持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不斷探索實踐育人新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嘗試以黨支部為單位承辦校園文化和社團活動,以黨員為主體開展社會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構建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