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黨建工作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黨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高校黨的建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具有重要價值。在“互聯網+”模式下,對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個別高校黨建還不適應“互聯網+”模式,需要大力改革和創新。本文對“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簡要分析“互聯網+”對高校黨建工作積極作用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黨建;工作載體;方法創新
在我國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也步入了信息化的軌道,而且與過去相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的促進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但在“互聯網+”模式下,個別高校黨建工作還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導致高校黨建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應“互聯網+”模式,運用系統思維和創新理論,大力推動高校黨建網絡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建設,使高校黨建工作步入創新發展軌道。
一、“互聯網+”對高校黨建工作的積極作用
自2013年我國提出“互聯網+”戰略以下,“互聯網+”已經融入到高校教育體系當中。由于其具有很強的網絡化、融合化、互動性的特點,因而對高校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互聯網+”與高校黨建進行有效融合,可以進一步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模式,比如目前一些高校院校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強化學生黨建載體建設,同時還構建了相對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更具有開放性,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將“互聯網+”與高校黨建進行有效融合,還有利于大力推動高校黨建體系創新,比如一些高校利用“互聯網+”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善的黨建工作體系,而且通過加強對各類網絡載體、平臺的應用,使高校黨建工作更具有互動性和即時性,而且也能夠使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并且通過有效的互動開展黨建活動等等。
二、“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1.黨建工作理念缺乏創新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對于開展高校黨建工作來說,必須適應“互聯網+”模式,大力推動黨建工作理念創新。但目前一些高校還不適應“互聯網+”模式,黨建工作理念缺乏創新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些高校黨組織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還沒有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對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影響,因而不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工作,導致學生黨建工作受到一定的局限;還有個別高校黨組織沒有認識到“互聯網+”對學生思想觀念的不利影響,因而在占領互聯網陣地方面缺乏有效的舉措,缺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特別是要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政治建設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
2.黨建工作載體不夠豐富
在“互聯網+”模式下,可以將“互聯網+”與高校黨建進行系統整合,進而打造更多的黨建工作載體,但目前一些高校在運用“互聯網+”模式打造黨建工作載體方面還比較薄弱,制約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比如個別高校還沒有建比較科學、完備、系統的“黨建網”,既有的高校建立了“黨建網”,相關的內容也比較少,在教育、引導、管理、服務等方面還同有形成系統性,制約了黨建工作體系建設。還有一些高校不重視黨建工作載體的拓展,還沒有構建“網、云、端”相結合的黨建工作系統,APP平臺以及“慕課”、“微課”的應用相對較少,特別是在資源體系建設方面比較薄弱,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努力在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黨建工作載體方面取得突破。
3.黨建工作管理不夠到位
從當前一些高校來看,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盡管大力推動“互聯網+”高校黨建模式,但在管理方面還比較薄弱,導致個別高校黨建工作網絡化平臺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矛盾,比如一些大學生的不良言論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再比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特別是互動,導致黨建工作平臺無法發揮積極作用,甚至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還有一些高校不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導致大學生網絡道德意識薄弱;再比如各高校之間還沒有通過“互聯網+”模式構建具有資源共享性的黨建工作平臺,相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同樣會制約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的優化對策
1.創新黨建工作理念
推動“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在創新黨建工作理念方面狠下功夫,使高校黨建工作更具有融合性,拓展性和互動性。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既要通過“線下”舉辦各類黨建活動,又要通過“線上”加強教育、宣傳和引導,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且不斷加強“四個意識”,提高創新發展能力。要著眼于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網絡體系建設,切實加大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同時還要強化高校黨建工作的拓展性,豐富黨建工作內容,強化網絡傳播與宣傳,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2.豐富黨建工作載體
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把構建多元化載體上升到戰略層面,努力提升黨建工作網絡整體水平。要利用校園網的資源優勢,將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到校園網體系當中,開辟專門的欄目,推動教育平臺、學習平臺、活動平臺、互動平臺建設,提升黨建工作網的整體功能。要著眼于強化高校黨建工作載體的多元化建設水平,有條件的高校應當投資建設“黨建網”,重點要在教育、引導、管理、服務等諸多方面形成健全和完善的運行機制。要更加高度重視黨建工作載體創新,大力推動“網、云、端”相結合黨建工作模式,特別是要著眼于提升黨建工作的即時性和互動性,開展具有多元化功能的APP平臺。
3.加強黨建工作管理
在“互聯網+”模式下,黨建工作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因而必須高度重視黨建工作管理。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要把防范和控制網絡風險上升到戰略層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動管理模式創新。比如要切實加強對黨建工作載體和平臺的管理,特別是要強化“過濾”功能,對于學生的一些不良言論要及時發現,并且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并感到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解決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高校黨建工作來說,應當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與高校黨建工作進行有效融合,不斷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從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整體運行情況來看,盡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不斷加強,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不適應“互聯網+”模式,導致高校黨建工作面臨一系列問題和矛盾,需要認真加以改進。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著眼于推動“互聯網+”高校黨建模式,重點要在創新黨建工作理念、豐富黨建工作載體、加強黨建工作管理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推動高校黨建工作步入創新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趙峰松.“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探索[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1).
[2]袁春霞,袁社鋒.“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工作及創新闡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5).
[3]吳昊鵬,余航.“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工作及創新闡述[J].漢字文化,2017(22).
作者:龔建東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