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認知情感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心理認知是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情感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段。只有正確引導受教育者的心理認知,培養他們強烈的情感意識,才能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認同過程中的實效性和積極性。本文淺析了心理認知情感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針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心理認知情感問題,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認知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認知和情感教育對于加強人文關懷,進行心理疏導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中的心理認知和情感教育,才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使“應然”和“實然”達到統一。
1心理認知和情感教育
心理認知,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它是人類行為中最基礎的心理機制,其基本準則是強調知識的作用,心理認知的基本準則包括,要懂得調節自己的心態,用平和的心去看待事物,學會理智處事。具有怎樣的知識和技能,就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怎樣的行為。心理認同是個體心理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社會規范和情感認同上達成一致的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理認同主要是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在心理認知過程中逐漸達成與社會規范一致的思想,使得自己的行為更多地傾向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行為。人們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感受到高興和歡快、氣憤和憎惡、喜愛和崇拜等,這些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現形式。情感是人的一種主觀體驗,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人的高級情感主要體現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要想達到這三者的情感程度,則離不開教育。情感教育,是與認知教育概念相對應的,是一種教育手段,其靈魂則是“情感”。情感教育的過程則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教育內容,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通過進行某些教育活動,引導和促使學生情感領域發生新的積極變化,使其產生新的情感體驗,并形成高尚的情感品質。學校教育是培養和形成人格的重要領地,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關心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習時有什么樣的體驗與感受。
2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過程中的心理認知情感教育的現狀分析
2.1認知上的淺薄性和功利性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接受知識、思考問題并轉換思維的群體,具有很強的變動性和可塑性,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但判斷事物和辨別是非,尤其是遇事冷靜思考的能力差。如今的大學生,是在時代轉型和多元文化交織的大時代背景下長大的一代新人,他們由于對黨和國家的歷史和現狀缺乏全面的理解,再加上學校到學校的過渡,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和對具體事物的理性認知和思考,從而導致一些青年群體對國家出現意識上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社會快速發展和經濟基礎日益豐厚的今天,很多人向利益看齊,忽視了身邊的善與美,丟掉了自己的道德和尊嚴,去換取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利益和權力。如為了得到獎學金和自己出國的機會,做表面的東西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這種功利性則會很明顯,對自己直接有利的知識突擊訓練,對威脅不到自己的考試則抱著糊弄過去的心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這種濃厚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與其要求的價值觀方向發生了嚴重的偏差。
2.2過程中的渲染性和多變性
理性的心理認知和感性的情感體驗在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還有一些大學生對于這一體系在認知上沒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穩定性不夠,大學生情感豐富,對一些事物容易動情,思想上有很強的叛逆心理,易產生沖動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的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是高尚的人格標準,大學生應該具有濃厚的情感,但是在實際的認知上由于環境和自身心理活動特征的各異,表現出了多變性和不穩定性。這一系列的變動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過程中的難度。
2.3體驗機制知和行的矛盾性
人作為一個獨特社會人,經常表現出知和行的不一致性。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中,這種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經常暴露出來。由于社會的發展,掌握的理論知識經常與實際生活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脫節,在成長中,學校教育占主導,而家庭教育卻跟不上,有的甚至忽略這一教育,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更多地傾向于課本和課堂,實踐的感悟就相對欠缺,這些聯系的錯位,使得青年大學生在價值認知和價值實踐中出現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有很高的要求,但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讓人無法接受的現象,小月月事件,老人跌倒事件,不讓座挨打事件……這就是學生兩面人格形成的一個導火線。有些學生有極強的愛國志向但缺乏行動,對于治國之道侃侃而談,但卻在網吧消磨應該奮斗的光陰;有些學生看到好人做好事被訛,就對平等公正的社會秩序產生懷疑,這種知和行的矛盾,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及時調和,對其身心健康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3心理認知情感教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3.1開展學術性的理論研究,加強心理認知教育
首先,要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要實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高校這一學術性研究的平臺,充分展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性的研究,對于出現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提出措施,擴展其外延。大學生不僅是接受知識的群體,還是思考問題的群體,重視其認知和認同這一主體地位,聘請在這一方面有很大成就的著名學者做學術上的報告,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對于自己接受的知識多研究多思考,使其自覺的抵制錯誤觀念。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要求嚴格,制訂理論化、系統化、現實化的內容來回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通俗化的講解,生活化的理解,則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承擔的任務,以理服人,才能加強認知的教育性和深刻性。其次,關注大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注重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將心理元認知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將德與智完美地結合起來,逐漸構成其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思維框架,形成明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2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強化情感認同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是否接受這種教育,愿不愿意將這種思想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完善,努力學習和深入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給學生樹立一個積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使學生在心中由衷地佩服這位老師,,從而使得學生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達到情感上的交流選擇到理性上的接受,這不僅達到情感上的認同,還深入到理性的認知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不僅是德高望重的老師,還有社會這一大導師的感染與教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呈現的榜樣例子很多,而且這些榜樣伴隨著我們的學習歷程,從孝道到治理國家,這些在理論上,給予我們更多的心理認知,但是他們的不足則表現在太理想化,使人望而止步。在大學生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要想對其進行榜樣的教育,可以從身邊的學長學姐為榜樣做起,這樣可以使得榜樣接地氣化、生活化和大眾化。通過在校報上刊登先進人物和優秀干部,這樣可以在大學生中產生較強的感召力,激勵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讓學生自覺地對自己的思想加以強化和發揚。
3.3結合實際,提升大學生需要驅動力
大學生的心理上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人的價值取向。人在追求不合理需要的過程中容易形成心理障礙,這種心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就業、人際交往、感情等具體問題引發的心理不平衡。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這種心理問題則不容忽視,引導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自覺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保持身心愉悅。在高校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教程,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積極面對生活,正確對待感情,勇敢的挑戰困難,將心理的認知轉化為一種行為?,F在的大學生自身的壓力很大,畢業面對的是畢業論文和工作兩大困難,連續的挫折就會使學生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如何去提升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呢,其一,引導,引導是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引導,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尋找希望。其二,培訓。比如研究生的課程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在閱讀書籍,但從這幾年的就業趨勢來看,用人單位偏向于經驗性,所以,應該給他們相應的時間去講課,鍛煉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這樣學生也就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3.4進行情景設計和情感體驗,加強實效性
情景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學校的宣傳部和電視臺可以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某一主題,進行采訪和調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通過鏡頭的設計使其表現出來,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將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設計成一個場景,通過表演來感染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情感體驗是情感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大學生對于情感體驗則有很多的方式,首先是開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理性的實踐和體驗,通過三下鄉活動,深入基層去了解黨的政策,了解社區民意,了解基層社會的文化,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使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認識到自己的存在感,鼓勵大學生創業和勤工儉學等,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生活能力,勤儉節約的美德。情感體驗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論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紅梅.情感教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方法[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4).
[2]陳佳薇.心理認同機制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3).
[3]李建軍.淺談情感教育對認知的影響[J].教育教育,2008(12).
作者:楊麥燕 單位: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