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學發展觀下的生物質產業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發展觀下的生物質產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學發展觀下的生物質產業

      一、發展生物質產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30余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量開發化石資源,使用化石能源,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也帶來了嚴重的資源與環境問題。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我黨和我國全面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要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就必須要發展生物產業等低碳經濟。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大力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這就需要我們發展生物質產業等低碳經濟,保證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生物質產業等低碳經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

      二、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識發展生物質產業

      的重要戰略意義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所追求的發展,不是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而是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以人為本的發展。因此,我們推進發展,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考慮發展過程中的能源、資源、環境及民生等突出問題。生物質產業緊扣“環境、能源、資源、三農”四大主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切合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一)生物質產業是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工業化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我國主要依賴煤炭作為能源資源,煤炭占整個能源結構的70%以上,比全球平均只占25%的水平高出許多。廢氣排放中約有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造成的。過分使用化石原料已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減排溫室氣體和減緩全球大氣變暖已成為人類的共識。目前我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居于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預計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將分別達到4000萬噸和3500萬噸,而環境容量僅分別為1620萬噸和1880萬噸;酸雨區面積已占到國土面積的30%左右。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在逐年加劇。2005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3100萬輛,機動車尾氣排放已經成為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總量的50%,一氧化碳占85%。中小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日益增加,如不及時提高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和燃油品質,到2015年,城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將比2000年上升一倍。如果不對汽車尾氣排放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機動車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將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汽車尾氣不僅直接威脅著人體健康,而且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大量的農林剩余物、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既是污染源又是潛在的農林生物質和綠色化工產品的原料資源。建立高效的農林生物質轉化產業體系,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清潔替代材料、能源和綠色化學品,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還將帶動荒山荒地、沙灘地、鹽堿地等發展生物質資源,有利于減輕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生物質中有害物質(硫和灰分等)的含量僅為中質煙煤的1/10左右。同時,生物質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形成自然界碳循環,如生長1立方米木材可以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熱帶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約11.5~36噸/a.ha,溫帶森林約為2.5~27噸,寒溫帶森林約為2.9~8.6噸。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森林年均凈增長活立木蓄積量4.97億立方米,年凈吸收9.09億噸二氧化碳,其能源利用可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擴大生物質資源利用是減排二氧化碳的最重要的途徑,如能實現替代5000萬噸石油的消費,每年可減排1.6億噸二氧化碳。如果利用非糧食用地大量種植能源林、實現丁醇、生物汽油等生物質液體燃料規?;a的話,以年產1億噸計,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達3.7億噸,實現5.5%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二)發展生物質產業是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國已探明的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分別為世界平均值的42.5%、17.1%和13.2%??梢哉f我國是礦物質能源十分貧乏的國家。2007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64.8億噸標煤,約占全世界總能耗的16.8%。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油消費量及進口量持續快速增長,經濟發展的能源壓力越來越大。2011年我國原油消費量達到4.54億噸,其中2.53億噸靠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56.5%。預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4.5~6.1億噸,而國內的供應量只有1.8~2億噸,缺口達2.5~4.3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達76.9%。過分依賴進口原油,對我國能源和資源供應戰略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物質資源是唯一可以轉化成為氣體、液體、固體能源和替代石油基化工產品的可再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將成為未來替代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資源的最佳選擇。專家研究指出,中國有著豐富的生物質資源。據初步估計,我國僅現有的農林廢棄物約合7.4億噸標煤(實物量為15億噸),可開發量約為4.6億噸標煤;預測2020年將分別達到11.65億噸和8.3億噸標煤。因此,充分利用林業資源開發生物質能源,可以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目前,世界高分子材料的產量大約2億噸/年,我國高分子材料中僅塑料生產就高達1900萬噸,消耗約2000萬噸石油資源;聚酯、聚醚多元醇用于制備聚氨酯節能保溫材料全球總產量已超過1000萬噸/年;表面活性劑全世界市場消費量已超過1000萬噸,生物降解塑料(BDP)市場需求將每年增加30%,到2012年BDP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萬噸。預計到2020年,生物基材料將替代10%~20%的化學材料。國內化石基合成材料(樹脂、纖維和塑料等)總產量超過7000萬噸,聚酯、聚醚多元醇年生產能力達150萬噸,表面活性劑300萬噸,增塑劑160萬噸;可降解塑料在中國市場需求量將達400萬噸。這些材料的制備主要依賴石油資源,生物基替代產品不足1%。[9-11]雖然我國具有煤炭資源優勢,但從長遠和戰略上考慮,能源的多元化和發展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已是大勢所趨,開發各種替代能源已成為我國及世界能源持續發展的緊迫課題。如果能推廣“能源農業-能源林業-能源工業一體化發展模式”來發展生物質產業,使2020年的生物質資源總量達到15億t/a標準煤,并將其中50%的資源用于生產液體燃料,屆時可為我國石油市場提供2億噸液體燃料;如果將當前農林廢棄物產量的40%作為電站燃料,可發電3,000億度,占目前我國總耗電量的20%以上。從而可有效地改善能源結構,緩解能源危機,促進能源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三)­發展生物質產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國廣大農村具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發展生物質產業可以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改善農民生活?!稗r林生物質綜合開發利用”已被《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列為農業重點領域的優先主題,強調要重點研究開發高效、低成本、大規模農林生物質的培育、收集與轉化關鍵技術,沼氣、固化與液化燃料等生物質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產品等生產關鍵技術。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有利于建設經濟繁榮的新農村。生物質原料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通過加快農林生物質資源轉化,發展生物質產業可加速農業領域的拓展和延伸,加速農業和農村的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培育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三農”提供一個新的生產領域和增收渠道。同時邊際性土地的利用,也將給農村經濟和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二是有利于建設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畜禽糞便是我國水體的嚴重污染源,­我國有1.5億畝農田覆蓋地膜,5~7年后土壤肥力下降。通過對農林廢棄物或污染物的資源轉化,緩解了農村秸稈、畜禽糞便和石油基地膜等方面的污染,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促進了農村衛生狀況和生態環境的優化。三是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村。通過對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的轉化利用,拓展了資源利用途徑,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推進了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四是有利于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我國有9億農村人口,約50%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約65%的農民生活仍然采用傳統的煙熏火燎和低能效的直燃式,350萬戶偏遠地區農村至今還沒有用上電。將生物質資源轉化成能源產品不僅將催生新興的綠色新能源產業,同時將為農村提供電能、熱能、生物可燃氣等清潔能源,促進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設文明和諧的新農村。如果通過生物質資源高效利用,全國每年50%的作物秸稈、40%的畜禽糞便、30%的林業廢棄物,開發5%(約550萬公頃)的邊際性土地培育農林生物質資源,可以催生1000個生物質企業,帶動500萬農戶,促進1000萬農業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400億元,使4000萬農戶生活用能效提高2-3倍。

      (四)發展生物質產業是促進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兩大體系建設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發展生物質產業可充分挖掘不適宜農耕的宜林荒山荒地的生產潛力,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相結合,實施能源林基地建設,培育適地適樹的能源樹種,加大抗逆能源林種植,具有保持生態平衡、降低水土流失、調節氣候的作用。同時,能源林特別是木本燃料油植物具有規模化種植的巨大優勢,建立木本燃料油植物基地可以一次投入,而受益期卻長達40~50年,只采收果實或種子不砍伐樹木,不會造成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建立具有林業特色的“能源林基地—林業生物質能源加工”一體化的林業生物質能源工程產業鏈,可帶動能源林業、特色資源原料林基地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的大發展,拓展林業產業的領域,也對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兩大體系建設。

      三、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生物質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投資生物質產業生物質產業在現階段主要是從生態環境、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從中長期來看,將要彌補資源有限性的不足,目前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在目前發展階段,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和財力支撐。國家應在財政、稅收、金融及研發投資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投資生物質產業。

      (二)強化科技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技術,消除二次污染,實現綠色發展生物質產業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中,要把生物質產業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作為優先發展領域,重點加強優質速生生物質資源選育、栽培和示范基地建設,開發林業生物質能源及材料的高效低成本轉化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生物質產業是以生物質資源為原料通過化學及生物技術生產生物基產品的產業,不同的生物質利用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如不能有效解決,必將降低市場競爭力,影響生物質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加大科技投入,減少二次污染的產生,實現綠色發展。

      (三)發展新的生物質資源,建立資源基地,實行企業增效益和農民增收入的發展模式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卻很小的國家。糧食安全是最重要的問題。生物質產業的發展要遵循“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因此發展多元化原料生物質產業是大勢所趨。今后,應合理評價和科學規劃,利用山地、荒地和沙漠,發展新的生物質資源,研究、培育和開發速生、高產的植物品種,在條件允許的地區發展能源農場、林場,建立生物質能源基地,提供規模化的木質或植物油等能源資源。在建設資源基地的過程中,要發揮農民的重要作用,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增效益和農民增收入,堅持以人為本和實踐科學發展觀。

      作者:周永紅單位: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丝袜美腿视频|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黄色激情视频|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区|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