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我國化內涵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
1.意識形態。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主要包括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二是馬克思主義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中對人們思維意識的指導作用。首先,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揮其意識形態作用的主要方面,它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側面:一是在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來分析中國具體實際,制定出符合中國具體實際的方針、政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之一;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來總結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總結上升為新的理論,從而進一步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其次,馬克思主義在整個意識形態中也占據重要地位,無產階級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進行革命斗爭并取得一系列勝利。同時,在整個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在人們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異質文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傳入中國,并能夠在幾千年傳統文化主導下的中國大地得到認可、宣揚,甚是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這其中要得益于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契合之處。比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構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狀態就有異曲同工之意。但不管怎么說,馬克思主義文化畢竟是一種高勢位的文化,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必然要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有摩擦和碰撞的時候,正是這種摩擦與碰撞中,兩種文化得到很好的交流與融合,作為外來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借助其民族形式,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從文化領域解讀馬克思主義也體現在黨和政府的工作指導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文藝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繁榮和發展問題,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及意義摘要: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功能所在,而要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刻內涵,除此之外,也不可忽視馬克思主義自身作為一種文化的特殊性,它作為一種異質文化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逐步融合與轉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1.理論層面。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由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歷史背景、具體國情各有特點,學習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必須要從本國國情出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對這一關鍵所在的實踐過程,它要求立足于中國的現實情況,結合中國民族特點和傳統文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的過程;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理論成果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等,它們既是對馬克思列寧原有的理論成果的繼承和發揚,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取得的這些理論成果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它們都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最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助于黨的指導思想的不斷創新。這主要表現在一系列的理論成果上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中國夢”,這些理論成果是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發展,是助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指導思想。
2.實踐層面。政治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的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和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理論指導下,中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道路,在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經驗教訓,在民主法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這些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果是分不開的。經濟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質的飛躍。在思想指導我們實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了對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逐步建立起相對比較完備的工業化體系。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將市場經濟引入到社會主義國家的陣營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取得質的飛躍。而當今,習又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中國夢”的偉大構想,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的發展,有助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遠大目標。文化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從文化領域透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作為一種異質文化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碰撞與交融,這在中西方文化史上是一種積極的文化交流形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既是“中國化”的過程,也是“化中國”的結果,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不管是馬克思主義還是中國傳統文化,都應該敢于破舊立新,不斷推陳出新,這樣才能文化的與時俱進。
三、結語
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涵的理解,我們不能忽視當時的歷史背景,既要看到它作為政治層面的意識形態的功能,同時也應注意到它本身的文化特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過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只有深刻的理解其內涵,把握其重要意義,才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形態。
作者:趙玉枝單位: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