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學生思政工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
目前,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大多數學生愛黨愛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熱情是不容質疑的。學生們普遍感到這個世界的偉大,中華民族正在和平崛起,快速發展,他們有自己難得的人生機遇,渴望成才,報效祖國,對我們的祖國和黨充滿了信心。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國際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現代社會對高科技的高度重視和高度依賴,必然實現從體能、技能到職能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容易導致重視追逐物質利益,淡化人文精神修養的傾向,從而導致理想信念的缺乏和社會道德、公共道德的蛻化。特別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提供的虛擬世界容易造成人與人的隔膜、人情的冷漠,對誠實、勤勞、友愛等傳統美德也提出了挑戰。而且,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發展轉折期,社會變化快,具有多種經濟成分,文化也有相當大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學生將會面臨著一個選擇和評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出現了一些迷茫、困惑、不解,出現了政治意識相對弱化、理想信念出現動搖、知行脫節、是非觀念淡薄、誠信滑坡、價值體系混亂、缺乏奉獻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社會正義感等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物質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社會價值核心發生了變化,必然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但是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在培養與人溝通、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比較欠缺。他們承受著來自就業、待遇、人際關系的各種壓力,大學生在觀念上更加理性、務實,同時,學生對校園之外的社會感到迷茫、壓抑、焦慮。因此,大學生不可忽視心靈的經營,他們特別需要正確的人生指導和精神引領,這時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途徑
1.正面引導,加強學生政治理論學習
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必須培養自己的政治素質,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潛在的向上精神,政治理論的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想進步,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堅定學生的政治方向。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業余黨校的學習和黨理論的學習,使學生從一入校就接受黨的基本知識理論教育,通過理論的灌輸使學生有一種追求,從而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以及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等。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會對學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所以對學生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政治理論教育灌輸是非常重要的。
2.建設品味高、內涵深的校園文化
學校要通過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經營高品位校園文化氛圍,重視辦學水平的提高,加強素質教育的內涵,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通過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匯報和交流,升華校園學術氛圍,提高學生學術水平。通過組織藝術團體演出,開展學校文化藝術節,舉辦音樂會等活動,陶冶學生情操。
3.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干部的作用,加強學生間的交流
在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中,學生與學生間的接觸最多,利用學生中的優秀人才,加強學生間交流是直接而有效的一種思想工作方法。大學生從年齡、思想、行為方面都有其共性,他們之間比較容易相互了解和信任,彼此交流的時候不存在情感的障礙和年齡的差異,針對這種共性,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學生黨員、干部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的思想工作中,這樣更容易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4.關注、幫扶特殊群體,重視心理呵護
學校在重視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完善學生心理咨詢和特殊群體的呵護工作。要重視學生心理咨詢和服務,完善心理咨詢組織,配備人員和設備,開展心理咨詢和普查。對于那些貧困、單親、成績差、有人格障礙、癡迷網絡等特殊群體要加強思想教育和管理,形成心理防御系統,重視心理危機疏導,促進學生思維和心理更加成熟,積極促進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
5.進一步強化責任感教育,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牢固的基礎
責任感是指在保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中,不忘他人和社會的整體利益,自覺履行各種法定義務,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責任感是道德的內核,也是人們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前提,它作為道德評價的一條“底線”,也是反映一個人道德水平和道德高低的重要尺度。人作為一定的社會成員,在社會中,不論個人是否意識到,客觀上都必然要對社會和他人承擔一定的使命、職責和義務,因而都有對社會和他人履行義務的責任。因此培養大學生的責任心,使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擺在我們政治思想工作者面前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新時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把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教育學生和服務學生結合起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工作體系。這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實效,達到目的,才能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