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概念辨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廓清和辨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的前提性訴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對基本概念的明晰和規范,是任何嚴肅的科學思考的前提。對于理論性、抽象性和應用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研究來說更是如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名定義”的工作,不僅需要框定和闡明它的含義,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比較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廓清和明晰它們之間的外延邊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獲得科學性的一個基本條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含義
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學科意義上的“范疇”最早出現在哲學領域,是人類思維關于事物本質關系的基本概念,具有“一般范疇”的意義,并逐漸成為各門具體學科范疇理論發展和建設的學理依據。在學習、借鑒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它是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帶有階段性特征的理論成果,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工具。對于這一含義,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它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理性規定。作為思維邏輯的理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有主觀的形式,也具有客觀的內容,它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客觀現實,是人們對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材料的科學分析和邏輯加工,并以其特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運動轉化和普遍聯系中歷經實踐檢驗形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特征、規律等的精確表達和理性規定。第二,它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思維工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以其獨特的邏輯思維形式,發揮著認知、表達、解釋本學科理論規律與對應實踐發展相切合的重要作用,成為認識和把握學科理論的邏輯出發點。另一方面,它又以“紐結”和“網”的方式聯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并通過其自身具有的衍生性、拓殖性和建構性,不斷推動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成為學科理論體系建構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呈現出較強的工具理性。第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產生、驗證和應用。因為植根于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才能在發展中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和闡釋,而人們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才能正確地對其及其所構成的系統進行檢驗。此外,它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更要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以范疇為基點和切入點來深化和創新學科理論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學理應用和實際轉化的著力點和應力點,也是其價值所在。第四,它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與邏輯發展的統一。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思維內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發展是這樣的一種歷史順序:從表現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發展階段上的關系即最簡單的范疇開始,逐漸向較高發展階段的較復雜的、成熟的范疇過渡,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其所構成的學科理論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發展進程的一致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專門用語,即用來指稱和描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的約定性語言或符號。簡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行話”,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聯系。
第一,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有一定的共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反映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最一般的“謂詞”,用來銘記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一般本性、共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主要以特定的“詞語”或“符號”來標記、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概念、范疇及理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文字指稱”。第二,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網上紐結”,承載學科理論信息,蘊含學科理論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話語載體”和“敘述方式”,具有認知、分類和表達學科理論的工具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專門用語,是指稱、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語言用料”或“語言符號”,發揮著描述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單元和學科理論體系的作用,同樣具有工具性。第三,二者的形成和存在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出現和使用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規范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中的概念、理論等需用它來指稱或表達,據此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也就不得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來說明或指稱了。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說明和確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中“物之為物”的理性規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形成與存在的邏輯前提和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形成與存在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性規定的支撐和確證。二者具有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區別。
第一,二者有本質規定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諸要素及其關系的簡化或規定,反映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約定性語言或符號,更多的是一種主觀層面的指稱和表達。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稱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用語,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則是對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說明。第二,二者表達對象的范圍不同。一般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就其描述、說明的某一方面而言,可稱為“某類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重要范疇等;就其描述、說明的整個研究對象而言,它又可統稱為“某學科范疇”或“某理論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的專門用語,只限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表達,因而一般不會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術語”“重要術語”“具體術語”之說。第三,二者各自具有的功能不盡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維的邏輯形式和認識工具,至少有指謂、分類、建構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指謂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所概括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性質、關系、規律等內容的客觀存在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分類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對研究對象本質屬性、關系特征等本質規定的區分歸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建構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過自身的邏輯推理、演繹來拓展完善自身范疇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門用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理論等物質載體或語言用料,其功能傾向性的表現為指稱和表達。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某種屬性與關系的思維形式。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聯系。
第一,二者都是學科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性質與關系的概括和反映,是我們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本要素與工具。二者都是在實踐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和現象的某種歸類劃分和概括總結,反過來又在實踐中為人們服務,通過有機的組合統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建構之中。對它們的認識和把握越深刻、越正確,我們就越能接近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所面臨的客觀現實。第二,二者都是學科知識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任何學科都有自己專屬的概念和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大廈的“基石”和“支柱”,是學科理論思維和學科建構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概念和范疇相互貫穿、滲透,按照一定的內在關系建構起來的。而任何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范疇只有作為系統整體的一個有機環節,才能在與其他環節的相互區別和聯系中獲得自身應有的意義及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以學術為業”的現代化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范疇的研究日益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建立起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系統,這越來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學科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區別。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高級的邏輯形式。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但二者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的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與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是學科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方面、某層次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反映,因而簡單的、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而那些能夠說明存在的統一性,即從整體上表示普遍聯系和準則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也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統攝著屬于這個范疇的一系列層次不同的概念,并通過這些層次不同的概念來反映和表現學科范疇體系的內在關系,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深刻、更具普遍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問題不純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二者反映抽象的角度和致力解決的問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概念的定義及其規則,即通過定義來揭示它所反映的某一問題的本質及關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僅涉及學科理論中各種概念的定義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要從各種概念中抽取出內涵豐富、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用他們來網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范疇體系,并以此拓建和完善學科理論體系,認識、發現和運用學科理論規律。
四、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從總體上看,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聯系密切、緊密結合,但從具體的存在和認識過程來看,二者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聯系。
第一,二者反映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的客觀內容。列寧指出:“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盵1](P151)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從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實中吸取經驗和內容并將其加工、上升為理論的形態或觀念,再經過不斷地轉化、檢驗和改造,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范疇、規律等理性認識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所以客觀和必然,之所以能夠成為認識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邏輯工具,是因為它們再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現實及其關系,這一點對二者來說是共同的、無條件的。第二,二者都以探求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為己任。思想政治教育學每一范疇的形成和確立都標志著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的一定階段和環節,不同的階段和環節始終處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過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和反映,我們在認識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過程中,會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有秩序、有規則地排列組合形成認識之網,處于揭示規律的不同過程和階段,發揮著自身應有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區別。
第一,二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范圍和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側重于從整體的一定范圍、階段、層次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整體的個別特性、關系的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認識過程中的一些小的階段或范圍,較為具體、生動。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則側重于從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來反映本質關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本身的決定性關系、動力和方向,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性認識和把握,較為宏觀、深刻。第二,二者在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常表現為一種概念的形式,以一個或多個概念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階段或過程中的本質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要揭示概念之間的本質關系,就要把一個概念同另一個概念進行比較。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一般表現為一種判斷的形式,通過若干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有機結合,從整體上來反映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第三,二者發揮的作用不同。從前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總的、整體性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具體的、階段性的認識,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作用的程度較強,適用的范圍較大;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用的程度較弱,適用的范圍較小”[2](P48)。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比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揮的作用更為穩定和持久。綜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內涵的研究,闡釋和規范真正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質和富有闡釋效力的范疇內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體現學科性和獲得科學性無法繞開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論創新和突破的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徐志遠.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姜麗霞 李長松 單位: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