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資本的本質與資本主義生產邏輯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把追求利潤作為其生產的目的,這種生產方式冷酷無情且危機四伏。該生產方式下的生產是不惜任何代價只求經濟增長的生產活動。于是出現了階級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人性本質喪失、霸權主義橫行、社會矛盾日益嚴重、資源耗費殆盡、環境污染之重令人震驚。就像美國生態馬克思主義學者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在《生態危機與馬克思主義》中指出的那樣,“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征是一個自我擴張的價值體系,經濟剩余價值的積累由于植根于掠奪性的開發和競爭法則賦予的力量,必然要在越來越大的規模上進行。這一特征經常為自然資本化的市場烏托邦觀念所忽視”。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處心積慮地想在理論上的構造來證明資本主義存在的天然合法性,認為資本只能作為物質生產條件,現如今勞動關系正朝著勞動支配資本的方向轉變等。他們試圖通過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大唱贊歌來為資本主義平冤昭雪,顛覆馬克思主義《資本論》中的“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學說”。事實上,我們不能將經濟視為孤立存在,應通過了解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進而揭示諸多全球問題產生的根本性原因,制定出科學合理、符合人類本質的生產方式。
一、資本的本質
“資本”作為經濟經濟學范疇的概念始于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將古典政治經濟學稱之為國民經濟學,因為在他們哪里,資本是純粹的生產過程中的物質要素,而不是社會中存在的一種生產關系。就像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的那樣,“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事實出發。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它把私有財產在現實中所經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這些公式當作規律。它不理解這些規律,就是說,它沒有指明這些規律是怎樣從私有財產的本質中產生出來的。國民經濟學沒有向我們說明勞動和資本分離以及資本和土地分離的原因”。國民經濟學是從純粹的經濟概念客體的概念出發理解資本和私有財產純屬于經濟學。馬克思認為國民經濟學是庸俗經濟學。因為在他看來,在資本主導下的等價交換背后是社會生產關系,是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的關系。在國民經濟學哪里,勞動力、工人、貨幣是純粹的經濟學范疇,而實質則應該是在社會關系規定下的勞動力變為商品,工人成為雇傭勞動,資本家獲得了剩余價值,貨幣才轉換為資本,資本會擴大再生產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獲得更大的利潤。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不是抽象的物,而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社會生產關系,資本所表現出的物的形式也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社會關系下的物。因此,馬克思理解的資本是科學合理的解釋,是資本概念的真正闡釋。馬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中指出:“資本是一種社會關系,這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因為在這樣的生產關系之下,資本不僅包括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和資料,不僅包括物質產品,還包括交換價值。資本包含的一切產品都是商品。“資本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資本不是物質的和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的總和”。所以,資本不單是是若干物質產品的總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若干交換價值、若干社會量的總和。因此,馬克思十分清楚地詮釋了資本的軀體實質上是物質生活條件,由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和原料共同組成。同時馬克思強調了,資本不僅僅是若干物質量的總和,同時它包含了若干交換價值,是若干社會量的總和。也就是說,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和原料、一切交換價值的總和都是作為資本的軀體的形式而存在,但他們并不是資本本身。馬克思認為,任何生活資料、勞動工具和原料、交換價值要獲得資本的本質,就必須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獲得一定的社會關系,這才是資本的靈魂。因此,馬克思指出的資本的本質不是作為生產要素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是屬于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社會生產關系。資本的軀體體現了物的性質,但是其靈魂則為一種社會關系。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存在的基礎,它不僅僅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物質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要素,其在本質上體現了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對勞動的統治,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一方面,它表現為社會經濟形成過程中的歷史進步和必要的發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剝削手段”。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其實就是這種建立在雇傭勞動基礎上的資本對勞動的統治關系、剝削關系。所以,資本作為資產主義生產關系的代表,其目的就是無限獲得剩余價值的資本,作為資本的資本主義社會關系實質就是,資產階級剝削壓迫工人的社會關系。總之,資本的本質實質上就是種種社會關系,如剝削關系、統治關系、財產關系等等。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關系都不是含情脈脈的真情,一切都被蒙上了資本的面紗,一切關系都是建立在資本基礎上的關系。
二、資本生產的邏輯
任何生產要素只有被資本支配,并被納入到資本增值的軌道,就會表現為資本的外在形式。而資本的本質則需要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一定社會關系中才能洞察到資本的本質”。通過馬克思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權力運行的本質。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之所以被資本掌控,其原因就在于在資本主義社會關系里,是積累起來的死勞動對工人具體的勞動的一種統治和壓迫。因而,工人的命運和地位自然而言地被資本所控制。“只要雇傭工人仍然是雇傭工人,他的命運就取決于工資”。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的本質,無限制獲取剩余價值,極度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于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一切都在圍繞資本的本質循環運行。就像哈維所指出的那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無限的價值擴張為目的,他絲毫不考慮這種擴張所帶來的政治的、經濟的、地理或者生態的后果”。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已經失去了他人的本性,他自身已被資本附體,資本家本身也成了資本的驅殼,資本家失去了自己。他們的種種行為亦是按照資本的邏輯所表現出來。在資本狂魔的掌控之下,世界再無寧日。就像馬克思所說的:“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趨勢資產階級蹦走于全球各地。他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這樣詳細地描述道:“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寧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和僵化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來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資本的邏輯即是實現資本的無限增值,追求物質利潤的最大化。在這種邏輯的控制之下,資本家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獲得勝利,他就會把在上一階段獲得的剩余價值繼續投入到下一階段的生產即擴大再生產中。這樣,資本家就丟下了道德的外衣,為了得到充足的原料和生產的方便,他們瘋狂地吞噬自然資源,無止境地破壞生態環境。同時,為了在競爭中獲得生產管理技術上的優勢,資本家開始利用金錢收買人心,一切精英人士不自覺地愿意為其效力,甘愿被資本奴役,被資本家使喚。資本家把產品生產出來之后,為了使其形成價值,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借助各種先進手段,打造各式各樣的廣告竭力誘惑人們去消費。于是人們的消費變成了一場虛假的消費,人們把消費當作一種需求;當作一種樂趣;更當作了人生的幸福。實質上,大多數的消費都是不必要的消費。
三、社會主義公有資本
雖然資本的本質是瘋狂的、罪惡的,但是資本可以大幅度提高一個社會的生產力,資本在組織生產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唯有資本能實現集中社會所有資源實行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的能力,只有資本可以瘋狂的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那么,“我們要讓資本成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強大力量”。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鞏固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工人的當家作主。在社會主義的企業中,勞動和資本經營者同樣都是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只不過是各有所職。社會主義的國家資本是用來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生產力,豐富社會主義國家的物質生活。那么,在我國勞動也服從于資本,但是這并不同于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資本和勞動的對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勞動者創造的價值最終會通過國家職能作用的發生重新掌握在工人階級手中。我國的公有資本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拋棄了資本原有靈魂的基礎上保留了其物質的外衣,把它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效動力,調動勞動者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資本去優化配置市場資源和產業結構。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在處理資本與勞動關系時,采取的是均衡協調的發展思路,同時會適當的向勞動階級傾斜。我國公有資本的運行首先承認的是勞動者居于主體地位,勞動者是創造價值的主題,同時也是國家的主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社會主義國家處理勞資關系的基本原則。在公有制企業中,國家作為最大的資本持有者,既避免在勞動者哪里取得過多的剩余價值,又防止價值剩余的寄生階級的產生,同時也承認資本運營者和管理者是工人階級中的一員,他們在推動國有資本發展壯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這部分人在國有資本運行中的貢獻做出科學的界定,同時在物質上給予他們一定的補償,以此來保證公有資本持續健康的擴張活力。資本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都會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這并不存在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我國公有資本和勞動之間的關系不是像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剝削和壓迫,而是一種共進、共榮的良性發展機制。我國公有資本的價值增值部分會反哺給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隨著勞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資本社會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快,這就會給勞動人民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因此,我們要善于利于資本的自然形式去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多學習馬克思《資本論》中關于社會資本再生產、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相對剩余價值、資本循環和周轉等理論的相關知識,學會資本的運營和管理,提高國有資本的實力,豐富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劉挺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