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結合學者們的闡述,可以將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概括為: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要表現在師生員工(包括校友)身上的群體心理、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其核心是校園精神、辦學理念,其主要內容和形式是高校的校風。
一、校園精神文化的特點
校園精神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的其他組成部分和其他組織的精神文化構成相比,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第一,繼承性。校園精神文化是高等學校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過程中不斷傳承下來的歷史積淀,如北京大學“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和“愛國,進步,科學,民族”的校訓,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遼寧大學“明德精學,篤行志強”的校訓,都體現了這些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的歷史繼承性特點。
第二,時代性。校園精神文化特點不僅要表現自身的歷史繼承性,也要表現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當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就是要體現出高校“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建設和諧校園的目標,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以自身的和諧建設和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努力。所以,校園精神文化要表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性,既批判繼承又發展創新,既吸收東西方文化精華,又要應具有中國特色。
第三,獨特性。與其他社會組織的精神面貌和風格相比,高校的校風學風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容。高校作為“研究高深學問”的文化和教育單位,與其他的社會組織有著明顯的區別和差異,表現在精神文化方面,就是高校校園精神、辦學理念、校風等方面的個性和獨特性。所以,高校在內涵、內容等方面都有著與企業、政府不同的獨特風格。
第四,創新性。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精髓,培養和發展創新精神是校園精神文化理應追求的教育目的。首先,校園精神文化自身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其次創新型人才培養也是高校的基本任務和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校園精神文化必須構建創新氛圍,以創新精神熏陶、召喚、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二、校園精神文化的功能
校園精神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除了具有校園文化的一般功能,其功能還表現為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規范功能。
第一,導向功能。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精神的一種載體,體現著校園主體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這對高校學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首先是一種目標導向,即引導校園主體向著一定的目標奮斗,既包括高校文化建設的目標,又包括社會文化建設發展的目標,其次是價值導向,即使廣大師生形成一致的價值取向,并逐漸實現高校及廣大師生的價值追求。
第二,凝聚功能。校園精神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一經全體師生認同和接受,能夠產生一種向心的內聚力,可以促進師生團結,增強校園整體合力和凝聚力。這種合力力不僅可以把校園人的行為、感情、凝聚起來,對高校的整體發展也能產生推動作用。
第三,激勵功能。校園精神文化的激勵功能主要是通過高校的校園精神、校訓、校歌、校友等表現的,通過這些載體所包含的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能夠使校園廣大師生不斷進取,不懈拼搏、自強不息、開拓創新,激勵全體校園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進取。校友,特別是知名校友作為校園精神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者,能為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引導、鼓舞和激勵作用。
第四,規范功能。校園精神文化的規范功能具體是指它對校園主體具有的行為規范和行為約束的功能。校園精神文化明確表達著學校所提倡的價值規范、道德規范,對師生的行為“應該做什么?”、“允許做什么?”、“怎樣做?”等問題有著明確的提倡或約束。此外,校園精神文化表現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服務制度上,更是以條文、規章制度的形式,規范、制約和保障著全體師生及員工的行為。如學校的校長、導師負責制、學分制、考試制度、寢室管理制度等,都規范和約束著制度相對人的行為方式。
作者:皇甫炳坤楊麗單位: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