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與時俱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力。正是基于此背景,校園文化成為結合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最佳環境之一,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
一、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通常來說,校園文化代表了高校學術氛圍和價值觀體系,良好的校園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積極的影響,這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優秀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這是由高校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的,營造了教書育人的大環境,進而賦予了校園文化育人功能;二是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對師生無處不在的影響,使得生活在校園環境中的學生必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展現了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三是凝聚功能,高校的價值觀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校榮譽感和自豪感,進而產生學校的向心力和內聚力;四是規范功能,一般通過隱性和顯性兩種形式來表現,包括學校輿論、學校規章制度等;五是激勵功能,一般指一定程度上滿足師生合理需求和奮斗目標;六是愉悅身心的功能,這主要是有校園文化的思想性、知識性、學術性和娛樂性而發揮出來的,主要表現在課余的娛樂方式。
1.校園文化的思想底蘊使思想政治信仰教育更具影響力與滲透力。
高校校園文化的構建和組成通常包括顯性的校園規定、文化學術配套設施,以及隱性的文化學術氛圍,除此之外,學校整體的價值觀體系意識其重要組成部分。從高校自身的本質屬性來看,優秀的校園文化必然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底蘊和靈魂,這顯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具有緊密的相關性。高校校園文化所蘊含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和習慣,使其在隱性狀態下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校園文化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功能加深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使課堂與校園在此教學目標上緊密聯系在一起。
2.校園文化的民族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能體現民族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塑造一種精神和支撐,包括一個社會、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高昂的民族精神。優秀的校園文化必然具備優秀的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精神體系,其中就包括民族精神。校園文化內涵的民族精神一方面是有高校自身的教育資源所提供的,另一方面是民族精神在高校發展中傳承,但無論是那種方式,最終使高校校園文化具備了民族精神。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發生在校園內,這使得學生必然受到校園文化中民族精神的影響,進而使其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所體現出來的民族凝聚力。強大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榮譽感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紐帶,傳承了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這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3.校園文化的學生主體指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載體。
思想政治夠工作的本質就是宣傳、教育、引導、提高群眾,而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宣傳、教育、引導和提升師生。高校教育體系在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展現出優良的教育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和理論研究下營造出來的學生主體氛圍則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從教學形式還是教育內容上,無一不體現出學生主體的思想,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校園文化的學生主體性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主體性形成了完美的契合關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直接在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為學生原則找到理論依據。加強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載體優勢,使其為思想政治教育發揮重要的作用。
4.校園文化追求創新的內驅力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動力。
高校追求兼容并包思想,高校小于文化同樣展現出來兼容并包的氛圍,在這種環境中,學生任何積極向上的思想和行為都能夠得到校園文化氛圍的積極反饋,進而使其樂于嘗試和探索未知的事物,此時校園文化則作為學生創新探索的內驅力發揮重要作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先進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下,新鮮事物不斷涌現,刺激著學生敏感的神經,進而調動他們積極探索的意愿。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這使得其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校園文化追求創新的內驅力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一是校園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材料,二是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經驗和借鑒,三是校園文化培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四是校園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方式方法。
三、提高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建議
1.堅持正確的原則。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任務,又是原則,符合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校園文化的內涵包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多數內容,這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諸多相通之處,因此借助校園文化的先天優勢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成為高校教學研究和改革的重點。在提升優秀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用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以先進理論為指導,建設先進的校園文化,這是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首要原則;二是弘揚主旋律文化,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意識,比如把握社會主義方向,激勵成才意識等;三是堅持將校園文化的與人功能放在正確的位置和方向,營造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的校園文化;四是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對外來文化樹立正確的認知態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五是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緊抓三個文明建設,突出人文精神培養;六是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時代精神,保持積極的創新精神。
2.進一步發揮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思路。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是當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點,在突出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進一步強化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強調追求建設的高品位,使其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內容上必須在上一臺階,努力做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優質化;二是以校訓為切入點,營造優秀的校園精神氛圍,培養和發展具有時代精神特征的校園文化;三是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的校風;四是從學生工作入手,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重視學生社團建設與指導,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五是利用網絡技術,構筑網上高校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參考文獻】
[1]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2.
[2]陳玲玲.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3]馬寧,毛曉紅.高校校園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4).
作者:修偉 張玉玲 單位:佳木斯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