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務管理目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通過對目前學術界財務管理目標的主要觀點的分析,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我國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1目前學術界存在的主要觀點
1.1股東財富最大化
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擴大財富。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其投資的價值在于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股權換取現金。在股份經濟條件下,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來決定,因此股東財富最大化也最終體現為股票價格。
1.2企業價值最大化
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取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值。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與企業多個利益集團有關,可以說,財務管理目標是這些利益集團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協的結果。在一定時期和環境下,某一利益集團可能會起主導作用,但從長期發展來看,不能只強調某一集團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團的利益于不顧,不能將財務管理的目標集中于某一集團的利益。
1.3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當具有系統性、相關性、操作性和效率性,同時提出了滿足以上4個財務管理目標特征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優選擇———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最大化目標模式,是指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化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追求一定時間內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與投入資本之比的最大化。
1.4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是企業理財目標的理性選擇,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可通過財務指標體系來體現,然后通過這一系列的指標分析、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從而判斷企業是否達到了財務管理的目標或財務管理的水平如何。
1.5資本配置最優化
有的學者提出,新經濟的出現對企業財務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經濟體制、企業組織形式、理財觀念的變化對企業財務目標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指出新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財務目標應定位為資本配置最優化。他們認為,財務本質是對資本要素的配置,新經濟的出現促使資本要素范圍擴大,要求財務管理的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不僅為實現財務優化配置資源提供了可能,也將逐步地消除信息的不對稱,使資本配置最優化能集中體現各相關人的利益。
2對各種財務管理目標的初步評價
(1)股東財富最大化不符合我國國情。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目標容易量化,易于考核。但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的明顯缺陷是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企業經營業績,還包括投資者心理預期及經濟政策、政治形勢等理財環境,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財目標是不合理的。
(2)企業經濟增加值率最大化和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科學性值得推敲。這兩個財務目標采用具體指標來量化評價標準,雖在實踐中易于操作,但其指標科學性尚值得推敲。
(3)資本配置最優化過于抽象。這個財務管理目標是在新經濟條件下提出的。筆者認為,資本配置最優化的概念本身并不明確,過于抽象,在企業具體經營中無法應用。
3財務管理國際模式比較
(1)美國模式。①所有者。美國企業的個人股東居多,股權比較分散。他們一般不直接控制企業,只是通過股票的買賣來間接影響企業的財務決策。當股票價格降低到某一限度時,往往會招致被兼并或收購。因而,股票市價成了財務決策所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②職工。美國勞動力市場比較發達,員工和企業之間沒有穩固的關系,員工很少關心企業的長期發展,但比較關心當前的工資和獎金的高低;③債權人。美國債權人和企業之間是一種契約關系。當企業財務狀況好時,銀行會主動提供貸款,反之,當企業經營業績不好時,則要求企業清償債務,甚至可能要求企業破產還債;④政府。美國政府認為,管得越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一般不對企業干預,但要求企業遵循有關法規、法律。
(2)日本模式。①所有者。日本企業的所有者一般以法人為主,股權相對集中,股票不經常轉讓,日本股東更看重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②職工。日本企業推行終身雇傭制和逐級提升制,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比較穩定,企業在作決策時,多把員工利益放在首位;③債權人。日本企業的負債率一般都在80%左右,銀行與企業之間有著穩固、密切的關系,債權人在企業出現暫時困難時,一般會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同時,許多銀行持有企業股票,銀行的這種雙重身份為銀行和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奠定了基礎;④政府。日本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是比較多的,政府通過各種中長期計劃,引導企業投資方向和經營、財務決策。資料研究表明,分別以美、日為代表的歐美式和德日式兩種財務管理模式中各利益關系人在企業財務管理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樣。在美國,股東在財務決策中起主導作用,而職工、債權人、政府起的作用很小,致使美國公司的財務經理非常重視股東利益,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而股東財富主要表現為股票的上漲。因此,財務管理目標又轉化為股票價格的最高。在日本,股東、債權人、職工、政府在企業財務決策中都起重要作用,財務決策必須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這就使得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財務管理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
4我國財務目標的現實選擇
從國際比較可以看出,美國和日本的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較大差異,二者都屬于成功的財務管理,關鍵是兩國都能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財務管理模式。下面簡單看一下我國目前對理財目標模式有較大影響的經濟現狀。
(1)中國的證券市場剛剛起步,經過以上分析,無法采用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我國企業現階段更強調職工的實際利益和各項應有的權利,強調協調方的利益,所以在選擇財務管理目標時,僅僅局限于股東這個利益集團是不符合我國國情的。
(2)中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其中銀行借款占絕大多數,這種情況下,銀行對企業的財務決策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3)中國政府目前還不可能像美國政府那樣對企業的經營不進行干預,在國有企業占比重較大且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是必然的,只是應當盡可能減少行政方面的干預,而更多地采用經濟手段來引導企業的發展。
可以看出,我國的理財環境和日本的理財環境比較接近,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主導的財務管理目標符合我國國情,是在部分企業的現實選擇。
5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豐富內涵
顯而易見,現代企業只有通過為利益相關者服務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管理的目標,恰恰充分考慮了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豐富內涵:它更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擔的范圍之內;創造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努力培養安定性股東;關心本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創造優美和諧的工作環境;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凡重大財務決策請債權人參加討論,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真正關心客戶的利益,在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上有較高的投入,不斷通過推出新產品來盡可能滿足顧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銷售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講求信譽,注重企業形象塑造與宣傳;關心政府有關政策的變化,努力爭取參與政府制定政策的有關活動,以便爭取出臺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或法規。但一旦通過立法形式頒布并付諸實施,不管對自己是否有利,都必須嚴格執行。
6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標
企業價值不僅體現在對企業本身的增值上,而且表現在對社會的貢獻上,企業財務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企業財務活動的客觀規律,又要充分考慮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所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標應該以相關者的利益為出發點。在這里,企業相關者局限于企業投資者、債權人、職工和政府。那么如何計算相關者利益呢?
筆者借用王化成老師提出的“薪息稅前盈余”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稅(所得稅)和薪息稅后盈余(即財務會計中通常所說的凈利)。薪即工資,代表了職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債權人的利益;稅在這里代表所得稅,代表國家利益;企業的凈利,代表企業所有者的利益。
不過,單純的“薪息稅前盈利”不過是薪、息、稅和凈利的簡單相加,這個指標有其缺陷,即它不考慮各種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相關程度與各對象所冒風險的大小。事實上,誰與企業關系越密切、為企業提供越為關鍵的資源,誰對企業的影響力應越大;另外,誰為企業的經營所冒風險越大,其要求就應該越大程度的被滿足。
因此,有必要對這個指標做出修訂。一種可行的作法是為薪、息、稅各按其重要性設定一個權數,權數依據各相關利益者的相關程度和其所冒風險的大小而定,并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客觀環境進行適當調整。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現階段的財務目標現實選擇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把它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可以有效地建立企業利益制衡機制。
參考文獻
1程干祥.企業理財目標新探[J].財會月刊,2001(3)
2趙華.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系統思辯[J].財會月刊,2000(2)
3楊超,何進日.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目標淺論[J].財會月刊,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