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鐵運營設備的后期管理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城市軌道交通作為緩解城市交通的主要手段已經被許多大中型城市所采用,
1概述
地鐵的運營管理工作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車輛、軌道、通信信號、供電、空調系統、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環境監控系統(BAS)、防災報警系統(FAS)、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等多個設備系統。
維護保養(以下簡稱維保)工作是地鐵運營管理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地鐵運行的安全可靠程度。從安全性、經濟性、風險性等角度出發,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最大限度地實現物質、人力、信息等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于優選維保模式。目前,城市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的研究在國內尚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本文結合廣州地鐵實際維保模式,提出的維保理念和評價思路,可以為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的優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意見。
2維保理念
地鐵運營設備管理維保模式研究的本質是探索運營管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在國內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中引入市場機制,以社會化手段進行設施的日常維護、集中維護和應急維修工作,追求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和最佳的配置模式實現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維保模式研究的基本理念可總結為如下“四化”。
(1)最優化:指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實現綜合效益最優。任何維保模式的選擇,都將以安全前提下的效益追求作為首要目標,這也是評價地鐵運營管理成敗的關鍵所在。
(2)市場化:指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政府應加以宏觀指導,避免競爭無序而產生的不良后果。
(3)動態化:指最佳的維保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外部環境(政策、市場機制等)和內部因素(技術水平、管理體制等)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有規律可循,可以通過合理的預測,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探索不同階段的最佳的運行模式。
(4)綜合化:指不能僅僅依據單一的一條或兩條地鐵線路來決定維保模式,而應全面考慮整個地鐵線網建成后的情況,從整體的地鐵網絡運營管理角度實現資源的綜合優化,盡力避免各地鐵運營線路間的資源配置嚴重不均。
根據技術要求、維護頻率等因素的不同,地鐵運營管理的維保工作可以分為如下3類。
(1)日常維護:指對一些設備的例行常規性質的檢查維護。其技術要求低,頻率高。
(2)集中維護:指對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維持設備良好狀態,使其正常的運行。其技術要求一般,維護頻率根據系統特性有一周(月、年)等。
(3)應急維修:指在設備出現故障、無法運作時,迅速組織維修隊伍,保證設備在規定時間內恢復正常運行。其技術要求高,機動性強。
3維保模式分析
根據維保主體的不同,維保模式可以分為完全委外維保、聯合維保和獨立維保等。目前廣州地鐵主要采用獨立維修保養模式,在部分專業部分線進行委外維修模式的探索。
3.1完全委外維保模式
3.1.1供貨商負責維保
該模式由供貨商提供人員、設備、技術等,負責質保期后的維保工作;它有利于發揮供貨商熟悉設備的技術特點和維保規律的優勢,能夠使設備長期保持高水平運行狀態;而運營商減少了維保設備和人力資源的投入,但要支付供貨商的維保費用。
3.1.2具有競爭力的其他維保商負責維保
由于供貨商的不唯一性和區位條件制約等因素,維保工作也可以由市場上其他具有競爭力的專業維保商完成。
3.2聯合維保模式
在該模式下,運營商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維保人員、設備和材料等,同時還要支付維保商的維修費用、備品備件和材料費等;雙方各司其職,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其不利之處在于:①維保人員工作量不飽滿;②由于日常維護與集中維護、應急維修分別由不同的維保主體負責,不利于維保責任的明確界定。
3.3獨立維保模式
3.3.1運營商招聘技術人員完成維保
該維保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維保責任界定等問題,但容易造成了運營商機構臃腫,以及人力資源、設備、備品備件與材料等的大量投入,經濟性較差。
3.3.2運營商成立維保實業公司完成維保
成立獨立經營的維保實業公司是市場化運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運營商按照市場規律支付維保費用,有效保障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維保實業公司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運行機制,逐步培養市場競爭意識,在負責系統維保業務的同時,向市場要效益,從而創造更多的維保利潤。
4綜合評價
本文從安全性、經濟性、風險性等角度出發,結合了國家政策法規、人力資源、區位影響和軌道網絡運營等方面的因素,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見圖1)
圖1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評價指標體系
圖1中,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評價指標體系共分為3層次:最高層(即目標層)是地鐵運營管理維保模式綜合評價;安全性、經濟性、風險性等因素作為中間層(準則層);各準則層可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指標層。如安全性可以細化為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應急維修的及時性等方面組成的指標層。在該層次結構中,中間層次的元素對下一層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時它又受上一層次元素的支配。這種從上至下的支配關系形成了一個3層的遞階層次結構。
1)安全性
安全性是首要考慮的關鍵性問題,包括維修人員和系統特性兩個層次。維修人員的因素包括:①維保人員技術水平(可根據維修隊伍的職稱、學歷、技術等級、工作經驗等方面進行衡量);②應急維修的及時性(衡量的是維修隊伍對故障部件的檢測和維修速度,可以根據維修隊伍檢測設施的可靠性、維修隊伍的交通便捷性等因素綜合考慮);③責任分擔的明確程度(不同的維保模式,如完全委外維保與聯合維保的責任分擔明確程度有較大的差別)。系統特性的因素包括:①重要性(指該系統在地鐵各系統中相對于其他系統的地位);②穩定性(對系統的穩定運行、無故障等特性的衡量,可以結合已有的系統故障發生率等統計資料考慮);③復雜性(對系統構成的復雜程度、維修難度等方面的衡量);④對其他系統的影響(對該系統與其他系統關聯性的衡量,以及該系統發生故障時對其他系統的波及影響程度)。
2)經濟性
經濟性分析是指在保證地鐵正常運行的前提下,使費用趨向最小化。主要考慮以下各種形式的費用:①設備投資費(包括檢測設備購置費、儲存費等);②人力資源費(包括人員工資、培訓費、福利待遇等相關費用);③潛在故障損失費(即設備正常壽命周期與實際壽命
周期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分攤的設備折舊費問的差值);④維保費用(主要考慮合同內界定的維保費用);⑤備品備件購置費。
3)風險性
風險性分析是從市場、技術、工程、外部協作等方面,對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展開分析。
市場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維保單位的可持續性(考慮了維保單位可能存在效益下降、陷入困境而不能繼續承擔維保工作的情況,可以根據維保單位的注冊資金、盈利狀況、技術資質、信用等級等方面綜合確定);②維保單位的可替代性(考慮了維保單位無法繼續維保工作的情況下,是否存在可替代的維保單位及其他解決措施)。
技術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廠家技術壁壘(考慮了提供技術的廠家可能存在對技術的支持不足、封鎖等不利情況);②廠家技術兼容性(考慮了相關技術的升級換代中可能存在著新舊設備之間兼容性差等不利情況)。
工程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工程質量合格性(考慮工程進行時對維保工作的方便性考慮不夠或工程設施所處的特殊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外部協作風險因素主要包括:①外協單位合作態度(考慮了外協單位的軟性約束,即可能存在的對維保工作的不合作態度);②外協單位技術支持程度(考慮了外協單位的硬性約束,是指外協單位可能的對維保工作無法提供合格的技術支持)。超級秘書網
4)其他因素
①國家政策法規。該因素對地鐵維保模式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可以采用專家咨詢法評定。
②人力資源。該因素是對影響地鐵維保模式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評定,包括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
③區位影響。該因素考慮了資源空間配置的外部約束,不同區位的優勢和利益有著一定的差別,對維保模式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④軌道網絡運營。該因素從未來的整個地鐵網絡運營的角度考慮了維保模式的可行性。
由于上述評價指標中除經濟性指標外均屬于定性指標,因此建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采取專家咨詢法確定評價指標值和相應的權重系數。對于經濟性指標,可以通過費用現值評價法進行量化。即將系統運行期間各個階段發生的費用通過一定的利率折算為現值,以現值的大小來評價維保模式的經濟性優劣;最后利用線性加權求和的方式綜合上述結果,得到每一系統的各種維保模式的優劣排序,從而實現維保模式的優選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當然,基于每一系統的特性差異,評價指標可以有所增刪,權重系數可以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