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理人才創新培養方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現行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方式陳舊。我國目前對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親臨課堂傳授書本理論的方式來教育和培養學生。而且,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硬性化的理論灌輸、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一鍋煮的課業傳授,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不利于學生戰略眼光和時代意識的培養,由于傳統陳舊教學方式的缺陷,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因此,不能發掘和培養出高素質、創新型的優秀公共管理人才。陳舊的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互動和戰略式的培養思路,導致學生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把思想和眼光停留在應付考試上,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上的被動局面,最后培養出來的往往是熟讀圣賢的“書呆子”。
第二,教學內容不科學。公共管理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在20世紀末廣受關注,國外一大批相關著作相繼推出,一些著作也被作為教材應用到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當中。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政府和公共部門改革也在不斷深化,這就需要公共管理教學內容應運而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適應時展大趨勢。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公共管理學科教學內容設置不科學,,課程設置缺乏全面性和創新性,過分青睞于西方的管理理論,對于我國國內現狀分析的課程以及國際最前沿的學術講座安插太少。
第三,創新環境缺乏。從我國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看,高校畢業生在逐年增加,社會經濟發展所能帶來的崗位與高校人才的就業需求比例嚴重失調,無形中讓學生處于一種缺氧的學習環境當中,功利色彩加重,同時也抹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從學校的角度看,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古板僵硬的教學模式壓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忽視了作為現代高素質管理人才應當具備的創新思維培養,無法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環境。現行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更注重于對學生自身專業知識的培養,是對學生拔苗助長似的教育,而不是首先通過對整個教育環境進行優化,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高超技能的練就做好鋪墊。創新環境的缺失不僅會誤導學生的價值取向,也不利于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
第四,偏重理論,缺乏實踐.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充分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實際操作的能力和一定的語言表達及思考判斷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努力學習和掌握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也要經常參與社會實踐、實習調研等各類實踐活動。但是,我國現行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偏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教育,忽視了實踐的重要作用,流于形式的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也是時間短、質量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不到實質作用,一味地苦啃書本,造成公共管理類的人才理論學習寬泛而不精湛,就業面又單一,就業壓力在所難免。偏重理論、缺乏實踐的問題已然成為阻礙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瓶頸。
二、公共管理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改革不斷深化,公共管理者作為社會生活的特殊角色,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著公共組織的成敗。公共管理人才只有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擔負其應負的責任,才能成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應該具有專業性、綜合性、靈活性等素質特點。
第一,專業性。專業性,顧名思義是指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公共管理人才所特有的東西。公共管理人才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應該練就專業技能,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在學校的專業課程上做到全面掌握和充分理解,也要不斷培養自己未來在管理活動上的全局掌控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人溝通能力、果斷決策能力等各項專業必備素質。專業知識是作為一名合格公共管理者的知識架構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公共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是他們從事職業工作的必備條件,只有具備了應有的專業知識,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出現外行管理、有心無力的窘況。專業技能是公共管理者處理事務的本領,也是公共管理者能否做好工作的關鍵,只有把自身的專業技能修煉好,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因此,必須培養公共管理人才具備專業性的素質。
第二,綜合性。所謂綜合性,是指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還要涉獵到相關學科所涵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另外還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公共管理類學生不僅要具備牢固的專業背景,還要擴展知識領域,多涉獵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豐富自身的知識構成,提高自己對問題的宏觀把握能力,向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在實際工作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充分掌握各項知識和技能,才能對工作游刃有余。另外,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要培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不僅要知識素質過硬,還要培養自身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身心素質等。
第三,靈活性。所謂靈活性,是指公共管理人才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素質和靈動活泛的管理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公共部門的組織結構也在不斷調整,這都會對公共管理人才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而且,社會發展和組織改革中帶來的新問題也在不斷考驗著公共管理人才的素質。因此,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公共管理人才具備面對新問題的應對能力。靈活性的素質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破舊創新,還要在實際工作中用戰略性的眼光看問題,多動腦子、靈活掌握,靈活性是公共管理人才必備的素質。
三、構建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從學術、學科、學生三方面進行創新。首先,在學術研究上,要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作出解答,把握社會熱點,深剖公共管理內涵,進行學術研究創新;其次,在學科建設上,要完善師資隊伍、健全學科體系、創新學科內容;再次,在學生培養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國外先進模式,培養出高素質、創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一)學術研究創新
學術研究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認真對待,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出現“學術腐敗”等不良風氣,嚴重阻礙了學術研究工作的發展。學術研究貴在創新,創新是學術研究的生命之源,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論點,并且在尋找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的基礎上做到深究社會問題,提出新的學術觀點,不能一味地沿襲前人觀點,別人的觀點只能借鑒,絕對不能抄襲。學術研究是對未知科學問題的揭示,是學科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學術研究的手段、技術也在更新換代、力求創新,要充分利用科學發展帶來的新技術和新手段對前人的學術觀點不斷地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與時俱進的新觀點、新看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問題不斷得到解決,才能保證社會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保證科研進程的不斷加快,才能保證優秀科研人員的脫穎而出。學術研究的不斷創新是培養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環節,是構建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管理學作為近幾十年新發展起來的學科,在很多領域還不太成熟,在對本學科的學術研究上還存在著很多空白的地方,只有通過不斷的學術研究創新才能帶動整個學科的不斷發展,才能保證在對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上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二)學科建設創新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富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要強化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建設一支符合公共管理發展需求的、富有創造力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出口”,多派遣教師到科研機構或政府部門掛職鍛煉或兼職,多積累實際經驗,學習和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或者直接參與國家重大政策的分析和咨詢;另一方面“進口”,大量聘請公共部門或政府機關中有豐富經驗和較高理論素養的人到學校任教或擔任顧問,優化教師隊伍。其次,課程體系改革。健全公共管理學科體系就要做到優化課程設置,從公共管理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出發,進行課程整合和結構優化,創新教學安排,將理論與實踐、專業與綜合等內容全面體現在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學科體系建設中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各項新政策的不斷推出,要及時更新和優化課程安排,目前我國大多高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的課程安排還是以管理類的課程為主,而很多國外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養中已經引入了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方面的課程,這就有利于拓展公共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也有利于復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再次,教學內容創新。傳統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偏重于培養學生成為公共部門的管理人員,因此,在教學中政治味太重,對于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也是偏重于對學生行政素質的培養。完善公共管理學科建設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才培養方向,選擇和編寫科學的公共管理教材,要大量增加跨學科的教學內容和國外的經典理論以及反映社會前沿問題觀點。因此,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把中國的管理思想和國外的管理理論相結合,還要注意理論知識和實際能力的結合以及現代管理理論和傳統管理思想的相互滲透。
(三)學生培養創新
“校府合作”是近年來我國新興起的一種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東北大學通過多年的摸索,率先實踐了“校府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的新途徑。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是偏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校府合作”體現的就是提高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創新舉措,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貫徹,還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把學校所學貫徹到實際工作中來,還可以在政府部門的工作中積累為人處事的經驗。創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就是要保證學生在掌握豐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機會、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才。現在有些高校為著力打造優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實施從本科到博士連讀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可以對學生進行連續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具備系統完善的理論知識儲備,還會在完整的學習模式下造就自己完善的素質和高超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重點培養公共管理學科下的專題人才,為專業部門培養專業人才,這樣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科研人員。學生培養創新是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在學生培養上,要做到立足國內、放眼世界,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結合中國實際,培養出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公共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