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產學研用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在高職教育中,實踐性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產學研用”模式被提出,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也為深化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推進校企合作提供了基本保障。基于此,文章概述了“產學研用”模式及其意義和應用的必要性,在滿足產業、市場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提出了“產學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措施,旨在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學研用”模式;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資源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實踐性強、創新性強、應用性強的綜合性人才,是適應時展和社會變革的新時期人才。隨著職業教育理念的深入,一些新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被引入高職院校,如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這些新型的辦學模式體現了“產”和“學”的結合。然而,受師資條件、辦學經費及配套教學設備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辦學模式并未很好地實現生產和教學融合目標。如何實現產學融合,突出職業教育的教育特色,仍然是高職院校需探索的重要課題。“產學研用”教學模式以行業發展為導向,融合了教學資源,將行業政策、產業鏈和教學連接起來,旨在從根本上培養實踐性強、適應性強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該模式為工商管理專業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
1“產學研用”模式概述
“產學研用”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適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產學研用”教學模式通過特定的管理手段和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資源和學校條件的無縫對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產學研用”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可以發揮院校科研、企業實踐等功能,實現全方位復合型的培養目標。由于“產學研用”教學模式可以在學校和用人企業之間搭建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因此在“產學研用”模式下,企業可以應用學校的研發資源實現產品升級,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企業也可以提供實踐平臺滿足教師的科研實踐需求和學生實踐時間需求,有效地提高學校師生的專業研究興趣。
2“產學研用”模式的意義
2.1“產”與“學”結合的意義
隨著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產”和“學”在高職教育中的融合程度不斷提高。“產”和“學”互動合作的模式,實際上也是校企合作辦學的深度發展。“產”和“學”結合,通過校外導師指導、校內定崗實習等手段將教學和產業生產融合。校內導師帶隊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一方面為合作企業增加了新的勞動資源,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流動性,也有助于推廣企業品牌,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得到教師和企業雙方的指導,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和對勞動市場的適應能力。
2.2“產”和“研”結合的意義
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不管是國有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在當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環境下,企業也需應對市場錯綜復雜的變化,轉變自身發展戰略,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急需進行內部管理的升級和外部市場戰略的調整來實現經濟效益和未來發展的高度融合。將“產”和“研”有效結合,可以使企業獲得最前沿的科研效果,構建最先進的工商管理模式。學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企業生產實踐有效結合,生產實踐應用教師的科研成果對內部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教師可以通過企業實踐驗證研究成果。“產”和“研”的有效結合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切實保證校企雙方的效益。
2.3“產”和“用”結合的意義
“產”和“用”的結合強化了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效果,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崗位實習機會,有助于學生提升實踐應用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了彌補傳統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弊端,教師可以發揮企業實踐教學的功能。學校可以將“訂單式”培養模式引入教學中,采用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校企合作舉辦比賽等方式,真正培養出適應新時期企業需求和經濟發展特點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3“產學研用”教學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應用的必要性
3.1有關實踐能力的研究不足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根據對知網上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發現,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研究人員對理論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成果積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但是在實踐能力轉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1]。
3.2有利于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國有企業,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問題,企業內部對高級管理人才需求量較大。另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表現為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敏銳的市場觀察力等,這使工商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不僅需要覆蓋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挖掘行業企業的資源和發展潛能,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應用“產學研用”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3.3有利于完善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當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雖然對實踐教學有一定的認識,努力采用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能有效結合,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個性化發展水平。但是,分析當前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情況可知,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規劃和教學方案設置方面仍未能實現實踐和理論教學的平衡、對實踐教學資源挖掘程度不深、科研與教學實踐結合也并不緊密。“產學研用”模式將實踐生產引入教學活動,專業教學成為“研究+實踐+教學”的系統模式,其應用有利于完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2-3]。
4“產學研用”模式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4.1強化改革意識,找準人才培養定位
高職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近年來,實踐型人才需求越來越突出,給高職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高職院校需要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探索,不斷提升畢業生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需要意識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重要性,整合校內校外辦學資源,將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應用“產學研用”教學模式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分析自身辦學環境和學校實際情況對“產”“學”“研”“用”四個要素進行分配和整合,找準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定位,最大限度地發揮“產”“學”“研”“用”四個教學資源的作用。
4.2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應基于正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制訂科學系統的培養方案,實現就業目標、升學目標、創業目標等硬性指標。基于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才能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規劃大綱,建設系統的課程體系,還可以隨著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工作。教學方法可以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將SYB創業培訓融入教學中,增加核心課程的課時比例,提供一定的選修課程,使學生有一個系統的學業規劃。
4.3強化過程管理
高職院校和企業可以成立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邀請學科專業來校審批教學方案,指導教學相關工作。基于院校的專業培養目標,整合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培養需求,制訂培養方案。企業和院校教師合作編制教學輔導書,成立專業部門聯系企業、院校,保障雙發的需求,及時解決合作中產生的矛盾和問題,為“產學研用”模式的應用創造良好的環境。
4.4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在“產學研用”模式下,高校需要完善人才評價機制,豐富評價指標,建立多元化、系統性的評價體系。將“產”“學”“研”“用”四個要素都融入評價體系,激發該模式下各個主體的活力,用多元化的評價指標激發學生提升自身多元化能力。基于人才評價機制提供針對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進而促進產業、高校、科研之間的融合和交流。教學評價制度可以按照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根據教師的評價標準設計,將考勤、考試、答辯、實踐業績等各項成果計入考評,設置實踐教學督導員指導并考核學生的實踐工作,檢驗實踐教學質量。
5結束語
基于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背景,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下,通過“產學研用”模式整合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得到了公眾的認可。“產學研用”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學研合作的外部環境逐步改善。為此,需進一步探究“產學研用”模式的內涵,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整合“產”“學”“研”“用”四種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產學研用”模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桂芳.“雙創”視角下用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教學應用及創新[J].長春大學學報,2020,30(4):116-118.
[2]農成敏,唐鵬程.“產學研用”模式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營銷界,2021(7):162-163.
[3]熊露.JIA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問題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0.
作者:李曉玨 單位:共青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