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儉學結合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007年秋季,我國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開始實施,在資助新政實施過程中,逐步出現原有的資助體系所不存在的問題,或有些原來并不嚴重的問題,開始出現嚴重的趨勢;要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神與物質雙重解困,需要通過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完善經濟援助、增設學業援助、創建和諧環境,特別是建立自我解困幫扶體系等路徑來解決,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儉學結合的資助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資助新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勤工;資助模式
從2007年秋季學期開學起,我國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根據日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將惠及約1800所高校的400萬大學生和1.5萬所中等職業學校的1600萬學生,并使每年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助學貸款和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達到500億元。這一資助政策體系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后,我國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助學經費數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2007年高校新資助政策體系順利推進,各項資助政策和措施落實情況良好。國家獎助學金撥付到位,共有5萬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獎勵標準為8000元,52.2萬名學生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標準為每人每年5000元,獎勵資助面平均占全國在校大學生比例3%,相當于過去10倍;347.7萬名學生獲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大約占全國高校在校學生20%,資助面相當于過去7倍。國家助學貸款進展順利,有76.4萬名學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資助面達10.8%。
1.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現狀的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為重慶大學在校大學生,分年級、專業進行抽樣。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9份,回收率為95.8%。
本次調查主要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在校學生的主要資助來源”、“希望得到的資助方式”三個方向,對大學生的資助情況進行調查。
調查結果分析: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是是資助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難點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17.3%的同學認為月消費在200元以下可以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57.9%的同學把這一標準定為300元以下,還有22.5%的同學認為這一標準應該是月消費400元以下。
(2)在校學生的主要資助來源。大學生的資助來源是指學生得到高等教育經費和在校學習期間生活費的渠道,包括家庭資助、助學貸款、親友資助、助學金、獎學金、困難補助、勤工儉學等。
根據調查結果,高校學生主要資助來源由高到低排列是:家庭資助、親友資助、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其他。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調查顯示,有86.1%的學生家庭不能完全承受全部學費,這部分學生中有73.7%選擇助學貸款獲得資助,約有84%的學生獲得過親友資助。而通過獎學金、助學金和勤工儉學等學生資助渠道獲得的資助,相對于家庭及親友資助而言處于較低的水平。這說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依賴家庭資助和助學貸款來完成學業。
(3)希望得到的資助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通過助學貸款支付高等教育學費的意愿比較強烈,需求較大。對勤工儉學的支持程度也較高。在所有調查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98.5%的學生希望參加勤工儉學,有47.4%的學生參加過勤工助學,沒有參加勤工助學學生中有99.3%是因為沒有機會參加或者沒有合適崗位。這說明高校學生對勤工儉學的需求量很大。但學校提供的勤工儉學的崗位較少,工作與學業在時間上有沖突;而社會上提供的勤工助學機會大都是促銷、家教、翻譯、市場調研等,待遇低,時間短,很多工作對學生同工不同酬,使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勤工儉學愿望但沒有機會實現。
2.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相結合的資助模式
2007年秋季開始實施的這種大額度的無償資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助經費嚴重不足的狀況,在保證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衣食無憂的同時,也使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丟掉了勤工儉學、勤儉節約的習慣,社會的激勵換來的是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長期依賴,隨之而來的就是嚴重缺乏感恩之心。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寧可采取假期打工、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的方式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也不愿意無償得到國家大額資助。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相結合的資助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2.1在現有資助體系下,開展勤工儉學存在的問題。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的過程中,高校一直把勤工助學當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救的最佳途徑來提倡。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困難:
一是學校能夠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有限,一些崗位如圖書館圖書管理、教師助教、學生助管等崗位少,人員飽和,而后勤能夠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置的體力勞動崗位少,無法滿足學生需求,而且一些學生由于自尊等原因不愿意去做。
二是現在愿意通過勤工儉學鍛煉自己社會實踐能力的學生很多,而能夠得到工作的多是性格開朗、成績優異的學生,不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性格內向,自卑心理較重,不善于表達,不被雇主看重。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所占的份額也很小,所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事勤工助學的機會要比其他同學少得多。
三是勤工儉學從事的主要是中小學家教和簡單的體力勞動,很少有從事與專業結合的工作,還需要占有大量課余時間,耗時耗力,占用大量課余時間,尤其是從事商品經營的學生,進貨、銷售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勤工助學變成了“勤工誤學”。
四是大學生自身維權意識淡薄,不懂甚至不敢向雇主申張自己的權利,使勤工儉學帶來經濟糾紛等問題,又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影響。
2.2構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儉學結合的資助模式。一個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應是以實現學生自救為引導,以經濟資助為基礎,以勤工儉學為補充,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的人性化援助系統。因此,構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建立經濟助學與勤工儉學相結合的資助模式來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救就很有現實意義。
一是完善勤工助學體系。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建立起了大學生勤工助學中心,在學校各個管理口都設置有勤工助學崗位,但崗位少,需求旺的矛盾仍很突出,這就需要高校管理部門一方面增設勤工助學崗位,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經濟狀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專門建立勤工儉學項目,由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己進行管理,不僅可以增加勤工儉學崗位,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當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定期不定期的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搭建各種平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雖然深知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但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由于經濟拮據,盡可能的少參加活動,以致失去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對這種現實存在的問題,高校應當給予足夠重視,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滿足這部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需求。
三是增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援助。不可否認有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品學兼優。這部分學生往往能夠得到高校乃至社會的極大關注,學費以及生活費問題能夠通過各類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獎學金得到解決。而有很大部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自于老、少、邊、窮地區,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技能、工作技能、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都處于弱勢,時間一長,往往會有技不如人,缺乏自信的思想出現,進而導致學習、就業的各種困難。而這些問題靠經濟援助、心理援助是解決不了的,所以在整個援助體系中應對貧困學生的學業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對貧困生弱勢課程的學習提供援助。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在給予經濟資助的同時,幫助實現精神解困,積極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我解困,為大學生提供成長成才支持服務。通過構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與勤工儉學結合的資助模式來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多地進行類似勤工助學的隱性救助,讓學生學會自助,學會生存,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始終感覺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好處。讓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在一個平等、和諧的環境下,健康而自信地成長。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王亮.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08-03-31
[2]廣東資助政策受助面提高新政不鼓勵學生多借債.信息時報.2007年08月29日
[3]陜西省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擴大10倍.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陜西日報2007年07月03日:
[4]大江時評.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新政家喻戶曉.南京日報.2007年07月09日
[5]孫中民.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政策下的貧困生資助體系探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7(6)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