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漁業科學管理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國家產業政策以及漁業科技進步的推動之下,我國漁業的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養殖病害嚴重、近海漁業資源枯竭以及水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因此,這就需要我國漁業在今后的一段較長時間內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而實現漁業的信息化很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如今面臨的很多重大問題。本文即從信息化出發來探尋漁業科學管理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 漁業 科學管理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漁業在發展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我國漁業在整個世界漁業的發展范圍之內保持著高速發展。但是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急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比如生態環境破壞、產業規模小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國民食品安全、經濟全球化競爭以及漁民收入等的要求難以得到實現。因此,如今我國漁業會處在一個相對較長的產業調整階段。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之下,漁業的管理更應當審時度勢,不斷加強漁業的信息化建設,為建立起現代漁業、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從而實現平安漁業的構建做出更多努力。
二、漁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我們所說的漁業信息化其實也是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漁業行業中各個領域的滲透。運用一系列的信息技術如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等等對漁業發展所涉及到的各個環節如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進行更為科學的控制與管理,以期能夠在信息技術利用的基礎之上實現對漁業資源合理的利用并不斷降低生產成本等等實現漁業的合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對漁業進行信息化的科學管理,應當將信息化深入到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實現從生產要素、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漁業生產要素的信息化,指的是將漁業發展的基本要素:大地、水、大氣以及水生動植物進行數字化處理,從而建立起漁業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一個信息大網絡。這樣對于及時準確地了解漁業資源的變動以及開發利用情況尤為便捷。同時也可以根據數據變化制定出一些相應的措施與政策。漁業生產過程信息化其實與農業生產非常相似,對于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依賴性。漁業生產經常會由于對天氣或其他自然條件了解不夠準確及時而不能夠采取有效補救措施以至于造成重大損失。漁業信息化的開展能夠使得信息技術深入到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能夠實現對資源環境和生產狀況的預警與監測,使得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也能夠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漁業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包括有對漁業實行的行政管理、生產管理科技管理以及企業管理。而漁業信息化即是要求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到各類、各級的漁業管理之中去,使得漁業管理更為高效及科學。
三、融入信息技術的漁業科學管理路徑
1.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的實施。
漁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統能夠為漁業主管部門提供規范管理的科技手段,幫助漁業主管部門不斷加強對出來漁船的管理工作。利用這一信息系統能夠有效阻止漁船進入他國專屬經濟區或敏感區域,同時也可以控制漁船不得在伏休期從事非法捕撈生產以及在臺風時期冒險出海生產。同時該系統使得信息傳遞變得更為便捷。這一系統能夠非常準確、及時且方便的傳遞信息,漁業主管部門利用其向海上漁船海況、氣象以及政策法規等等信息,以更為科學有效地指導海上漁業的正常生產。
2.完善漁船安全監管系統。
結合我國目前對漁業管理與監管系統建設的一些現狀,漁船安全監管系統建設應當需要充分利用起社會公共通信資源,對漁船以及漁民的管理進行統籌策劃。同時,也需要對港口管理以及海上監管、漁船通信以及海陸地岸臺建設進行統籌。應不斷加大對于漁船監管系統的投入力度,根據不同的穿行以及不同水域來建設漁船安全監管系統。對于涉外漁業管理任務重的地區和有條件的地方應當能夠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不斷加強對漁船衛星監控系統、傳播自動識別系統漁船漁港電子射頻識別等系統的建設。在對漁船安全系統進行建設的同時,一定要加強系統建設以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從而健全系統運行以及維護機構。再者財政資金的支持與投入能夠有效保障系統運行維護所耗經費。對漁船安全監管系統的漁船靜態基本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從而保證船舶資料數據庫以及識別碼能夠做到實時更新以期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3.加強對漁船通信設備的配備與管理。
應當對漁業信息、通信相關的規定與法規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與修訂,對于不同型長漁船通信導航設備的配備進行明確規范。對于漁船檢驗部門以及漁業無線電管理部門而言,應當嚴格依法導航設備的管理,對產品生產、市場流通以及檢驗上傳的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公共財政補貼需要進一步加大對漁船通信導航設備的投入,不斷引導漁民積極主動的安裝正確的通信導航設備,從而逐步提升我國海洋漁船在通信方面的管理水平。
4.不斷完善漁業通信數據資源的開發共享機制。
我國結合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和信息化建設,應當做好對漁船監管系統的梳理與籌劃工作。對于漁船數據的標準體系應當能夠得到不斷完善,從而形成具有規模的全國漁船基礎數據庫以及數據標準。對于各地漁船川味的檢測系統應當進行有效整合以制定出全國漁船動態監管信息系統。而這一系統應當包括有通信接口協議系統數據格式、信息共享和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標準等等,以確保能夠與“國家應急平臺”進行接入從而實現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
5.不斷提高系統管理人員及漁民的職業水平。
漁船監管系統想要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條件是需要系統管理人員能夠正確的操作使用并做好維護工作,因此需要對系統管理人員以及漁民進行操作前的培訓及教育工作,以提高其操作系統的水平。首先是需要不斷加強對安全監管系統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強化其自身的政治素質以及業務素質的訓練,以期能夠不斷提高其對漁船安全應急的管理、信息管理、指揮調度以及綜合服務的水平,讓其能夠成為漁民值得信賴的貼心人。其次還要不斷加強對漁民進行的系統使用培訓。讓漁民能夠熟練使用、主動使用,對于各種調度指令都應有清晰的掌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漁業信息化對于我國漁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漁業科學管理提出了幾點管理的路徑與方法,如加強漁業安全救助系統的建設;完善漁船安全監管系統;對漁船通信設備的配備與管理;加強完善漁業通信數據的這一開發共享機制;不斷提高系統管理人員以及漁民的職業素養。對漁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其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不斷完善與加強,因此,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應當不斷地積累經驗,以期能夠不斷推進我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廣文,陳新軍,李綱.漁業資源生物經濟模型研究現狀.《海洋湖沼通報》.2010年3期.
[2]管筱牧,萬榮婁,小波.基于共同管理的漁業管理制度分析——以日本為例.《中國漁業經濟》.2014年3期.
[3]德,居禮,崔海燕.發展養殖依靠加工促進廣西漁業可持續發展.《中國水產》.2006年2期.
作者:劉學民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漁政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