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基礎保障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農業七大體系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基礎保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基礎保障

      主要觀點

      ●搞好農業“七大體系”建設,是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實質就是逐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支撐體系的過程,必須從品種改良、防災減災、質量安全、信息傳遞、公益服務等方面提高基礎支撐和保障水平。這是建設農業“七大體系”的初衷和主攻方向。

      ●加大對農業“七大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應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補貼、補償機制,促進體系高效運轉和功能充分發揮。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搞好種養業良種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是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舉措。抓緊制定建設規劃,加強政策引導,明確職責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設步伐,是當前加強農業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戰略選擇

      剛剛過去的2004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經濟全面協調發展,農業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加強,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來之不易的好的發展勢頭能不能長期保持下去,關鍵取決于我們能不能建立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這樣的機制,關鍵是消除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改變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薄弱的狀況,建立健全農業支撐體系,全面提高基礎保障能力。

      為了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長期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強化“三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的政策措施,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城鄉統籌的發展方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關于“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等。這些重大的理論創新,豐富和升華了我們黨關于“三農”工作的思想和政策,使我國“三農”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建設農業“七大體系”的提出,就是在黨的重農強農理論和政策指導下,適應形勢變化和發展要求,總結歷史經驗,借鑒國外成功做法,把握發展機遇而慎重作出的重大決策。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新階段,其發展目標、功能任務、外部環境、內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全面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建設現代農業、建立增糧增收長效機制的任務日益緊迫。然而,我國農業整體上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傳統農業的痕跡依然明顯,突出的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后,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信息和市場體系不健全,農業標準化水平低,國家支持和保護農業的力度不夠。目前,我國農作物商品良種只能滿足常年用量的30%左右;農業科研投入僅為農業GDP的0.44%,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因動植物疫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幾百億元;農業國際標準采標率僅為20%,而發達國家普遍達到70%。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實質就是逐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農業支撐體系的過程,必須從品種改良、防災減災、質量安全、信息傳遞、公益服務等方面提高基礎支撐和保障水平。這是建設農業“七大體系”的初衷和主攻方向。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是提高農業基礎保障能力的創新成果。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業基礎保障能力建設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投入不足、體制不順,整個農業支撐體系仍存在建設滯后、功能不足,條塊分割、資源分散,配套性不強、整體功能發揮不出來等突出問題。農業基礎保障能力建設亟待創新思路,統籌規劃,系統構建,提高效益。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強調對已有體系的繼承、完善與創新,不另起爐灶,不重復建設,著力提升已有體系的功能,補充和拓展新的功能,以期盡快形成綜合支撐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是應對加入世貿組織挑戰的必然選擇。我國已進入加入世貿組織后過渡期,各種農產品關稅、配額管理已經或很快將降到承諾底線,農業服務貿易領域將全面開放,農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會更加激烈。世貿組織成立后,美國、日本、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根據新的世貿規則,制定了新的農業政策,改善和強化了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大幅度增加了對農業的投入和補貼。我國雖然非常重視農業,但農業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發展水平長期落后,基礎保障能力低下,政府支持不足。農業“七大體系”建設所涉及的政府投資,基本上屬于世貿組織《農業協定》中綠箱政策的范疇。因此,以政府投入為主構建新型的農業支撐體系,是符合國際慣例、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必要步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建設農業“七大體系”是抓住機遇,突破農業薄弱環節的重要途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現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我們應當順應這一趨勢,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發展。”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上、農業在GDP中的份額降到25%以下時,就開始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農業發展正在迎來新的機遇。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逐步較大幅度地增加了對農業的投入;最近兩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構建了新階段加強農業的政策框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各項支農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并且隨著國家財力物力的增強,還要逐步加大支農力度。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快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長期制約我國建設與發展的農業這一薄弱環節必將得到根本性加強。

      戰略目標與主要任務

      農業“七大體系”建設的實質是整體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它著眼于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動植物重大疫病和蟲害防控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能力。

      按照規劃安排,到2010年,“七大體系”建設將在事關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一些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商品良種覆蓋率平均提高15個百分點,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明顯提高,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動植物重大疫病、蟲害防控能力顯著提高,損失減少20%—30%;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邁上新臺階,國際標準采標率提高20%,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率達到30%;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社會化服務與公共管理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為確保實現建設目標,按照“項目構建工程,工程支撐體系,體系保障發展”的架構,農業部具體編制了7個體系建設規劃及與之配套的工程規劃,明確了體系建設的主攻方向。

      種養業良種體系。組織實施農作物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和水產良種工程。重點加強良種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完善種養業良種培育、選育、引育系統,推進良種繁育、推廣應用的市場化進程,構建政府扶持與市場推進互動的種養業良種體系。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工程、現代農業示范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重點扶持優勢科研單位提高創新能力,組織關鍵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研向產業聚集、技術向產品聚焦,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基礎實力、創新能力和轉化效力。

      動植物保護體系。組織實施植物保護工程、動物保護工程、水生動植物保護工程。重點建設和完善動植物疫病蟲害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檢疫監督、藥殘監控、技術支撐、物資保障等系統,全面提高動植物疫病蟲害有效預防、快速撲滅能力和農產品衛生安全監控能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以推進農業標準化為突破口,學習和借鑒國際標準與慣例,突出產地環境監測、投入品質量監管、生產技術規范及市場準入等關鍵環節,加強農產品監測、檢測、認證和監督系統與設施建設,擇優建設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實施“金農”工程和農業遙感監測工程。重點圍繞農業信息采集傳輸、儲存開發、服務,建立中央和?。ㄊ校﹥杉夀r業數據中心。開發整合信息資源,完善信息服務網絡,健全遙感監測地面樣方工作機制。升級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新型流通方式,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平臺。

      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組織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農村沼氣工程、沃土工程、農業生物資源安全保護與利用工程、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等。重點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恢復草原生態,防治面源污染,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防控外來有害生物蔓延,保護瀕危生物資源和生態脆弱區資源環境,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監測預警,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組織實施基層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工程、國家級漁港工程和農業執法服務基礎設施工程。突出公益性技術服務和農業綜合執法,重點強化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圍繞構建多形式、多樣化、多層次和公正、規范、高效的體系這一目標,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今年“七大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在組織實施好在建工程的基礎上,實施新一輪沃土工程、種子工程、動植物保護工程、旱作節水工程、農村沼氣等實施規模,抓緊啟動實施“金農”工程、科技創新工程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西部特色農業等規劃。

      建設重點與遵循原則

      農業“七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資源約束緊、建設任務重、涉及面廣、創新性強的系統工程,已經有了好的開端。但毋庸諱言,由于基礎薄弱,新的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從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中,有兩個重點特別需要強調:一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投入力度。“七大體系”由“種子工程”等26個工程支撐,這些工程大多屬于公益性、基礎性建設,資金需求量大,需要國家予以重點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補貼、補償機制,促進體系高效運轉和功能充分發揮。近兩年,政府通過補貼、補償等政策手段,有效提高了結構調整引導水平、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和動物疫病防控水平。隨著良種補貼品種和補貼范圍的擴大、重大動植物病蟲害撲滅補償制度的完善、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的建立健全,“七大體系”必將高效履行職能、發揮效能,并逐步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的任務和要求,必須突出建設重點,創新建設思路。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以及工程項目的實施、運行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系統構建,分步實施。農業“七大體系”以支持、保障、服務為主要功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必須科學規劃,加強銜接,理順關系,系統構建,實現整體效能最大化。同時,根據不同體系的功能定位和運行規律,突出不同層級的建設重點。省一級重點加強科技創新、監督管理、監測檢測、預測預報、標準化等公共管理環節的服務設施建設,基層重點加強生產環節的服務設施建設。根據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期分批組織建設。近期優先安排能夠切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直接增加農民收入、有效防范和應對突發性災害的基礎設施建設。

      整合資源,盤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類資源和工作基礎,加大機構、隊伍、資金、項目的整合力度,積極爭取增量投入,充實體系建設內容,建立協調運作機制,避免重復建設,促進體系內、體系間的資源重組和優化配置。

      強化功能,推動改革。本著“少花錢、多辦事,重管理、求實效”的原則,提高項目建設質量,提高資金投入效益,克服過去項目建設中重建設、輕管理的傾向,實現運行效益最大化。以體系建設推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切實解決現行管理體制存在的層次過多、職能交叉、職責不清等問題,積極探索提高體系運轉效能和支撐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徑,合理調整管理機構和職能,理順相互關系,提高運行效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業“七大體系”的建設內容主要是公益性和基礎性建設,但也有些項目帶有經營性。因此,在建設投入方面,應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推進并舉。政府投資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基礎性工程,為農業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條件;其它帶有經營性的項目,可通過中央投資引導、多種渠道投入解決。應充分發揮國家投資的示范性、引導性和調控性作用,充分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參與體系建設,形成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投資新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參與體系建設。

      農業“七大體系”

      ●種養業良種體系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

      ●動植物保護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

      ●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

      ●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a级毛片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成av人影院|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