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企業物流管理發展與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寧夏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
[論文摘要]企業間的競爭不僅在產品、市場、人才和技術上展開,也開始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展開。良好的企業物流管理不僅能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成本和價值優勢,同時也是競爭性市場營銷的有力工具。探索和研究寧夏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現狀及發展將有助于寧夏中小企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不斷進行管理創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同時也給其他地區中小企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予以啟示。
中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增加社會就業、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綜合國力,具有巨大的影響和作用(李子彬,2007)。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國內經濟加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在產品、市場、人才和技術上展開,也開始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展開。良好的企業物流管理不僅能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成本和價值優勢,同時也是競爭性市場營銷的有力工具(高偉,2006)。尤其寧夏的中小企業雖然已經意識物流管理成為現代企業之間競爭的又一領域,是“第三利潤源”,但認知程度有限,管理水平和實際操作都跟不上競爭的需要,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問題。
一、中小企業發展及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現狀
截至2006年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以上(2007,王黎明),創造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出口總額和上繳稅收,分別占全國的58.5%、68.3%和50.2%,已形成經濟的“半壁江山”;中小企業的發明專利占全國的66%,研發新產品占全國的82%,已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75%以上的就業機會并吸納了75%以上農村轉移勞動力,成為解決城鄉就業問題的主渠道。與其他省區市中小企業一樣,寧夏中小企業在構建和諧社會、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推進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上半年,銀川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了23.3%的增長,對全區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2%,實現了“半壁江山”。與其他省區市相比,寧夏中小企業發展相對滯后,全區非公有制企業占全區GDP的比重為40%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條“短腿”。其中的大部分企業缺乏現代管理理念的科學指導,企業的生產運營,還沿襲傳統的方式,物流管理沒有跟上市場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
1.中小企業缺乏“第三利潤源”的理念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發達國家的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的焦點從生產領域開始轉向非生產領域的“第三利潤源”(張銅學,2007)。相比之下,寧夏中小企業目前還沒有建立起現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的理念,沒有將物流看成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大多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缺乏專門的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管理。
2.中小企業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人才、資金等的限制,加之大多數信息系統的成本較高,市場上缺少適合中小企業起步的信息系統,多數開發商認為,物流信息系統市場在低端不具備開發價值。提供基礎信息和公共服務的平臺發展緩慢(史曉原,2007)。即便是今天中國IT行業已經得到充分發展,但中小企業仍不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已提高自身競爭力。
3.中小企業采取第三方物流少
目前中小企業產品銷售物流多采取自辦物流方式,沒有依靠物流系統支持市場營銷,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參與程度很低,因此難以滿足市場對產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種和緊急性的需求要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加之缺乏規模效益與科技含量,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業(丁俊發,2007)。陷入這種“怪圈”使企業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一些不擅長的領域,分散資源,被迫同各個領域的對手競爭,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中小企業缺乏協同競爭的理念
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單個中小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的速度很難趕上市場變化的速度,企業還沒能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沒能將自身不具備核心能力的業務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小企業加強物流管理的對策
鑒于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企業經營者必須正確分析并判斷面臨的生存發展環境,制定適宜本地企業發展的對策。
1.學習和創新物流管理理念,實行合理有效的物流管理及運作
中小企業必須在物流管理觀念上實現創新。真正樹立現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運作管理作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形成經營優勢的戰略內容進行研究和決策,建立現代物流管理新模式。形成供應鏈管理思想,把物流運作建成一個以滿足經營需要為目標的供應連體系(章勁松,2007)。在我們看來,一個國家經濟內部只有實現向產業鏈條中價值實現的高端區位通過,才有在市場上收取制定標準和鑄造抽象證券巨額收益的優越性地位,才能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取得主動(葉靜怡,2006)。同理,中小企業也是如此。
2.專注核心業務,合理選擇物流運營模式,廣泛運用第三方物流,真正實現企業物流系統全面化
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明確自己的核心業務而且必須具備核心業務,才能真正樹立自己的競爭優勢,穩固自己在供應鏈中的成員地位并讓自己成為合作伙伴主動選擇的對象,尤其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如果不能正確界定自己的核心業務并重點突破而是試圖全面開花,一個顯然易見的結局就是在競爭博弈中被剔除出局。因而也就要求中小企業在識別與強調核心業務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物流運營模式,在自營、外包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上進行權衡,真正實現企業物流系統的全面優化。為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大通關”、“大物流”戰略,加快寧夏外向型經濟發展,進一步拓寬合作渠道,改善寧夏進出口企業物流成本高、貨物運輸速度慢、進出口通關程序繁瑣的狀況,最大限度地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加快貨物通關速度,寧夏一批物流基礎正加緊建設,寧夏已經擁有密度最高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陸江,2007),國家級高速公路網在寧夏境內基本建成。隨著銀川市“空港、陸港和國際物流港”規劃與建設發展,第三方物流已經具備了有利條件。第三方物流在寧夏已經有很好實踐,寧夏中郵物流公司在促進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發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肩負著全區藥品“三統一”的統一配送任務;“‘寧夏紅’借助郵政網絡渠道,利用現代的物流方式,改造和搞活傳統的農村流通渠道,探索了一條企業依靠資源和產業優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新路子。同時,擴大了‘寧夏紅’在全國的影響力和銷售。通過‘寧夏紅’品牌的宣傳,宣傳了寧夏,宣傳了寧夏的枸杞產業,使‘寧夏紅’真正走向全國,成為中國的、世界的枸杞加工產品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寧夏紅”在全國郵政系統累計銷售額達到了1個億;預計年底將達到1.2億元的銷售額,將近占寧夏紅集團全年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自2006年12月20日中國郵政物流與寧夏紅枸杞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后,“寧夏紅”憑借其良好的品牌、過硬的質量和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全國果酒行業中率先搭上郵政快車,實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郵政物流把價值上千萬元的“寧夏紅”枸杞果酒送進了千家萬戶。寧夏紅集團攜手中郵物流,共同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條郵企聯姻的雙贏之路。這一切為中小型企業籌劃物流管理提供了機遇。超級秘書網
3.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為企業物流管理合理化運作提供基礎
信息化是企業實施高效物流管路的基礎,缺乏信息化或低信息化的企業不可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及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物流信息化可實現企業信息共享,使信息的傳遞更加方便、快捷、準確、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徐國良,2008)。企業還需要通過物流信息管理敏銳掌握環境變化狀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使得企業更好生存發展。中小企業在物流管理上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和指導下,促進各行業中小企業的合作、積極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物流發展的政策、經濟和社會環境,共同搭建不斷加快物流發展的社會化物流服務平臺,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物流運作與管理的整體水平(曹順文,2006)。鑒于中小企業特點、地位,以及發展中的困難,2008年8月央行宣布給中小企業調增5%的貸款額度。中央財政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支持中小區企業健康發展。為扶持和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具有較強發展后勁的企業,2008年1月10日,銀川市委、市政府提出舉全市之力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實施“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先后動員和組織中小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工商管理碩士核心課程學習班,組織重點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赴深圳知名企業“取經”,圍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流。盡管中小企業在國家、地區經濟發展與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也更加嚴峻,寧夏的中小企業還需要關注國家方針政策,充分爭取政府培訓引領、稅收、資金、技術發面的支持,使之在現代物流管理觀念、物流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發展物流管理惟有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市場創新,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子彬.首屆中國中小企業節工作報告.2007,12
[2]高偉: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現代商業,2006,5
[3]王黎明.工人日報,2007.07.21
[4]張銅學:西部中小企業物流運作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J].中小企業科技,2007,7
[5]史曉原:中小企業物流運作的思路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7,6
[6]丁俊發:中國物流.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5
[7]章勁松:淺論我國中小企業的物流管理現狀及策略選擇[J]企業家天地,2007,1
[8]葉靜怡:中國供應鏈現狀: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
[9]中國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6-2007.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
[10]徐國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8,3
[11]曹順文:我國中小企業物流發展策略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