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商業銀行資本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資本市場正由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向商業銀行與證券市場并重的“雙核”體系轉變。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巨大沖擊,但同時為商業銀行綜合經營提供了動力和發展契機。為適應綜合經營發展的需要,積極拓展投資銀行業務,建立與非銀行機構的全方位合作,構建銀行金融控股集團將是下一步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重點策略。
關鍵詞:資本市場;商業銀行;綜合經營
我國資本市場正處于轉型期,正在由以往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加快向商業銀行與證券市場并重的“雙核”體系轉變。這為商業銀行實現功能轉型、優化業務結構和改進經營管理提供了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的重大變化也使其業務發展、盈利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面臨長期、全面和嚴峻的挑戰。
一、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資本市場分流銀行大中型優質貸款客戶。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規范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日益完善,資金供需雙方之間的信息更加透明,信息不對稱程度日益降低,資金需求方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不僅成為現實可行的選擇,也是降低融資成本、改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手段。因此,優質大中型企業通過股票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不僅有其內在動力,也是當前國家大力提倡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范金融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的政策著力點。這些能夠進行直接融資的企業往往是銀行的優質客戶,因而,直接融資分流了銀行的優質貸款客戶,給以存貸款為核心業務的傳統銀行帶來巨大沖擊。2001年-2006年,我國以股票、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為主構成的直接融資所占比重由最低的4.5%提高到23.2%,直接融資比重大幅提升。在這六年間,銀行貸款增量在企業融資中所占的比重由95.5%降至76.8%,下降了18.7個百分點,直接融資分流銀行貸款的影響十分明顯。
(二)創業板和柜臺交易(簡稱OTC市場)進一步分流中小型優質貸款客戶。我國建立主板、創業板和OTC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政策已經明朗。創業板將成為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理想融資渠道,國外發展經驗也表明,風險投資基金和創業板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中起關鍵作用。創業板對企業上市較主板市場寬松,適合治理規范、經營前景良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企業。這些優質中小型企業是目前商業銀行爭奪的重點客戶,隨著融資渠道的拓寬,商業銀行優質中小企業貸款客戶將面臨分流。我國OTC市場正在積極探索籌劃之中,OTC一旦出臺,將是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一枚重磅炸彈,對非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影響深遠。到2006年底,我國上市公司僅有1545家,而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建筑和金融企業超過40萬家。如果大量的非上市公司通過OTC市場進行股權交易,通過股權的變化來獲取資金或投資,這也會給銀行傳統的貸款模式帶來嚴峻的考驗。
(三)資本市場改變商業銀行負債結構。資本市場產品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其收益往往高于儲蓄存款,對居民很有吸引力,成為居民新的投資渠道。當股票、債券等大量發行時,居民的儲蓄存款就會不斷轉移到資本市場,引起儲蓄存款增速減緩甚至絕對量的減少。資本市場的發展導致銀行負債短期化。居民投資資本市場產品時,一般動用的是處于閑置狀態的定期存款,且為便利投資交易,往往還要備用部分活期資金。因此,居民和企業在參與資本市場過程中,從商業銀行流出的是期限較長的穩定資金,而流回商業銀行的則是期限較短的活期資金,從而影響了銀行負債結構,加大了銀行資金的不穩定性。人民銀行2007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居民活期存款同比多增1166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9160億元;企業活期存款同比多增8375億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1515億元,銀行資金短期化現象十分明顯。
二、商業銀行實行綜合經營的必要性
(一)經濟發展中多種多樣的金融需求需要實行綜合經營。在計劃經濟時期,經濟運行中較強調行業和子行業的切分,對金融的需求較單一而明確。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傳統的條塊分割思路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從金融業角度看,市場對金融的需求更為復雜,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如果金融業務仍切分過細,不僅妨礙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也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創新使銀行、保險和證券產品日益趨同,不同金融機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金融分業經營逐漸失去前提條件。
(二)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需要實行綜合經營。由于銀行的經營對象是具有同質性的貨幣產品,與一般的工商企業相比,金融行業比普通行業的平均成本曲線平緩,具有更大的規模經濟潛力,更易形成規模經濟。銀行的規模收益可通過擴大業務的地理范圍和品種范圍來實現。地理范圍的擴大,可以尋求更多的消費群體,降低交易費用,獲得規模收益。隨著金融行業資產專用性的降低,通過向企業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和不同的金融產品,銀行越來越具有獲取范圍收益的潛力。銀行可把固定成本分攤到多種業務和多樣化的產品上,降低平均成本;銀行能夠獲得企業的各種信息,對企業的管理施加更大的影響,從而降低成本;銀行通過多元化的資產組合,可有效分散風險,降低防范風險的成本。
(三)當今世界金融發展趨勢需要進行綜合經營。美國的投資銀行始于19世紀20年代,由于1929年爆發了經濟危機,美國才開始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管制,將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嚴格分離。其后,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分業經營限制了投資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美國于1999年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從而推動了全能銀行的發展。時至今日,國際上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大都已實行綜合經營。美國全能銀行的發展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收入結構,非利息收入幾近占據半壁江山。從1997年到2004年,全美銀行業非利息收入比重平均在40%以上,比例非常高;同時,非利息收入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投資銀行業務,還涉及信托、證券投資、資產管理、信用卡和服務等業務。
(四)金融電子網絡化為實行綜合經營提供了技術支持。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降低了金融數據處理成本,提高了金融開發和信息傳播的效率,使金融業務有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改變了金融業的經營方式,沖擊了傳統銀行模式,如電子銀行、銀行卡業務等,完全不同于手工操作業務。銀行機構從技術上能輕松滿足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交叉的金融需求;產品創新速度快、周期短,產品范圍突破了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技術使銀行成本大幅下降,改變了銀行的盈利模式。因此,新技術使金融機構業務擴張能力大為增強,使其跨業經營成為可能。
(五)國家的大政方針為商業銀行實行綜合經營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央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國務院批準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明確提出在金融業綜合經營方面進行改革試驗。人民銀行明確指出“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鼓勵金融創新”。銀監會強調提出“鼓勵商業銀行拓寬業務領域,開展綜合化經營試點”。中央戰略和國家政策都明確表示出支持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意圖,為商業銀行進行綜合經營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商業銀行實行綜合經營的對策
(一)積極拓展投資銀行業務。作為綜合經營的起步之策,商業銀行可通過在內部設立投資銀行部等形式,大力拓展非資本業務尤其是中間業務,積極進行復合型金融工具創新,從而大幅度提高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對于投行業務還處于發展初期的銀行,可從債務市場尋求突破,承銷、擔保企業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等。對投行業務有一定基礎的銀行,可更加積極地拓展新興業務:開展資產托管業務,托管產業基金、證券基金、企業年金等,并進一步向賬戶管理人等角色發展;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流動性存在一定風險、長期資產比重較大的銀行發行資產支持證券,而新興銀行急需擴大資產規模,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形成良性互動;開展企業并購業務,為企業制定并購方案,提供并購貸款等;開展理財顧問業務,提供企業投融資財務顧問、政府財務顧問、境內外代客理財業務;發展風險管理型業務創新,逐漸開發票據發行便利、互換交易、期權交易和遠期利率協議等衍生金融產品。
(二)積極與非銀行機構展開全方位合作。開發銀保、銀證合作的交叉產品,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開辦保險業務,提供代售保險、代收保費、代付保險金等業務和服務。對公司客戶發放貸款時,提供多樣化的企業財產險服務,對個人發放住房按揭貸款時,提供家財險和人壽險等服務。開發壽險保單質押貸款,聯合推出儲保通系列產品。設置集存款、保險、證券、基金投資功能為一體的銀行綜合理財賬戶,方便居民多渠道投資的需要。爭取證券交易資格,利用銀行營業網點多的優勢直接從事證券經紀業務。
與信托公司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商業銀行可在信托業務中擔當信托資產托管人、賬戶管理人的角色,可合作發行銀信連結理財產品,還可開展收益權質押貸款、投資管理、資產置換和擔保等業務。銀信合作,銀行可提供暢通的銷售渠道,信托公司能夠開發到優秀項目,二者相得益彰。同時,銀信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信托產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等方面將會有更多合作,這有利于優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處置銀行不良資產及盤活其固化資產。
(三)建立銀行金融控股集團。以資本為紐帶,以銀行為主體,參股、收購或設立金融租賃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年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漸發展成為金融集團,實現集團綜合經營。新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對股東的要求中,商業銀行位列主要出資人的首位。因此,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是在目前政策環境下實現銀行金融控股集團的突破口之一。這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發揮資金優勢,擴大客戶基礎,提高贏利能力,最終提升其核心競爭力,也符合國際上一些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商業銀行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慣例。對融資租賃行業來說,商業銀行具有較豐富的專業人才、客戶資源、營銷網絡、無形資產等方面的優勢,其進入融資租賃行業,必將更好地促進融資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企業設備銷售、技術更新乃至社會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同時,針對目前信托公司處境比較艱難的狀況,抓住監管層支持商業銀行收購信托公司的政策機會,商業銀行可以收購信托公司,并開展人民幣理財、信貸資產轉讓信托、企業年金以及不良資產處置等信托創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