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鎮金融發展對策與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村鎮銀行是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給農村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與挑戰。那么,村鎮銀行能否在廣大的農村金融市場中持續發展,能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否真正做到為“三農”服務等,下文以福建省三明市為例,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一、服務的現狀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和諧發展號召之下,服務機構得到了不斷的深化和發展,比如在2008年10月9日,三明市永安小陶鎮成立了第一家村鎮銀行(永安匯豐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永安匯豐村鎮銀行)。根據該行財務報告數據,截至2011年12月末,永安匯豐村鎮銀行各項貸款余額19750.48萬元,比年初增長了61.4%[1],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永安市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但也不能否認的是,經濟工作一直存在著向城中心偏倚,資源過度向城鎮地區、經濟繁榮的區域轉移,造成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速度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偏慢,金融抑制現象明顯,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體現出來。
(一)從供給方的角度分析1998年以后,在商業化改革和經營范圍改變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了縮小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控制風險,減少甚至撤離其在農村地區的營業網點。有些鄉鎮以下的地區甚至沒有金融服務機構,缺乏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資金供求方范圍的局限性,使得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提供的資金就少了。同時,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對正規金融部門的資金需求也是受到限制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對農戶及農村中小企業貸款主要以聯保互保和抵押質押方式為主。在聯保互保貸款發放中,出于借款人和貸款人考慮,往往是富裕戶一起互保聯保。即便是小額信用貸款的信用評級,也是以經濟因素為主要依據的,導致貧困線以下的農戶和已成為農村經濟活動有生力量的正在脫貧致富的從事個體經營的大批種植、養殖農戶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這種農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存在缺陷的現象是產生金融抑制的最主要原因。
(二)從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三明市作為一個丘陵地貌的農業地區,農村金融服務應該滿足那些規模不大、資金需求較小的農戶或農村的中小企業,應該盡量提供方便靈活、無抵押無擔保的金融服務,不以經濟能力作為信用等級評定依據的小額信用貸款。[2](P8-14)再者農戶或農村的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是淺層次的,基本只有存款需求和貸款需求。大多數的農戶和農村企業的資金需求數額也比較小,但是這些資金需求少的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的數量較多,滿足他們的需求才是村鎮銀行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意義所在。村鎮銀行首先是為農村最貧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幫助。比如永安有大量的林農,其中中低收入的家庭居多,他們都希望能夠在小額貸款融資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性支持,而永安匯豐村鎮銀行的設立正好為他們解決了這方面的困難。由此可見,村鎮銀行能更及時地滿足小額資金需求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需要,這就是發展村鎮銀行需要解決的現狀和需求特點。
二、三明市創建和發展村鎮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
村鎮銀行是新興的農村金融機構,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其自身不斷的自我完善、增強競爭力,需要社會廣大媒體的有效宣傳,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在某些方面給予特殊的優惠,才能讓村鎮銀行更加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三明市在發展村鎮銀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經營規模小,業務系統不暢,資金實力不強首先,村鎮銀行是新型的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很稀少,經營規模小,三明市至今只有永安匯豐村鎮銀行一家。根據該行財務報告數據,截至2011年12月末,永安匯豐村鎮銀行存款余額為21991.28萬元,比年初增加4628.59萬元;貸款余額19750.48萬元,比年初增加7513.06萬元。[1]雖然業務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從永安當地金融市場的總量來看,其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還比較小,對當地金融市場的規模和結構性影響仍然有限。其次,永安匯豐村鎮銀行由于經營時間較短,其業務系統不暢,導致一些業務也受到了限制性的發展。該行運營至今,只能通過興業銀行以間接接入的方式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導致客戶辦理轉賬業務時,需先轉到當地合作銀行或匯豐銀行廈門分行,然后再轉賬到收款人,這樣一來增加了客戶的匯款成本,因此人們在綜合多方面的考慮,大多數都會選擇方便自己的金融機構進行存貸或轉賬業務。再次,農戶或農村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知度還不高,人們更愿意把錢存入農村信用社或國有銀行。而且,三明市地勢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少,交通不夠發達,農民和農村企業的閑置資金不多,從客觀上也就限制了村鎮銀行的存款規模。這些因素導致了“村鎮銀行貸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卻在農村解決不了資金來源的問題”局面的出現。
(二)后發劣勢,知名度低,信譽不足首先,與當地原有的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有明顯的后發劣勢。比如,企業知名度、穩定的存款來源、機構營業網點的布局等與原有的金融機構都存在明顯的差距。[3](P31-34)其次,村鎮銀行是新型的金融機構,它的知名度低、信譽不足,甚至有的人還不知道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區別,為什么還要建立村鎮銀行等。例如,在永安市的林權改革中,與當地同為“三農”服務的農村信用社來看,永安市林業和永安市農村信用社走向了互惠共贏的良性發展道路,更多的林農在已經選擇了通過農村信用社來融資的渠道后,就很少會再考慮到村鎮銀行。因此在同樣利率水平的條件下,林農還是會選擇較早進入農村市場、較早被認知、有較高信譽度的農村信用社作為林戶的融資渠道。截止到2011年年初,永安匯豐村鎮銀行共發放林權抵押貸款余額670萬元,占市場的份額較小。
(三)盈利能力不足農村金融機構的網點,大多數設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方,這些地區基本上是以傳統農業為主,沒有形成有規模的、有影響力的、有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在這種情況之下,村鎮銀行想要發展,卻沒有高效益項目支持,盈利空間較小。另外,農民居住的地區大多都較偏遠,而且不集中,這樣導致了村鎮銀行業務經營成本高,影響村鎮銀行的經濟效益。[4](P84-85)2010年,永安匯豐村鎮銀行實現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全年實現利潤8.91萬元,利潤較少,其他的匯豐村鎮銀行投資甚至還未實現回報。2011年,該行實現利潤473.47萬元[1],增幅較大,但是相對于同地區的其他農村合作金融,其運營成本較高。
(四)專業人才匱乏,金融服務的創新性不足村鎮銀行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提升產品的創新能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金融產品,提高其競爭能力。雖然在2011年永安村鎮銀行加大了產品的研發力度,推出了新的產品和服務,但是,相比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其金融服務的創新略顯不足。比如,永安匯豐村鎮銀行營業網點的業務主要以存貸為主,只有少量的收費業務,其他中間業務發展不快。在村鎮銀行中,部分的從業人員是從其他金融機構中招聘,易于把原來的觀念帶入村鎮銀行中,但是農村金融市場有其自身的特色,如果沿用原來的老路子,村鎮銀行很難實現為“三農”服務的目標。而且,由于村鎮銀行主要為農村市場服務,所以很多營業網點均設立在經濟不夠發達的農村地區,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以致于村鎮銀行的新生力量不足,創新后勁不大。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而金融要得到發展更加需要農村市場的支持。最近兩年,永安匯豐村鎮銀行的運行,讓人們看到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它在農村市場的廣大發展前景。但從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三明村鎮銀行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三明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擴大存款來源由于村鎮銀行是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而且三明市村鎮銀行正處于創建初期,社會上對它的認知度并不高,對它的具體職能和服務對象范圍等都不明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媒體對村鎮銀行進行宣傳,讓農戶和農村企業對村鎮銀行有基本的認識,讓他們認識到,村鎮銀行的建立對新農村經濟的建設會帶來更加方便、靈活的服務。甚至深入到農村基層,宣傳村鎮銀行性質、服務宗旨和自身特點,經常拜訪客戶提高影響力和美譽度。另外,可以與當地的商會、協會進行合作,挖掘有價值的客戶資源,尋求合作空間,走銀企雙贏、共同發展之路。最后,通過大力宣傳,讓更多的企業了解三明、知道三明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引導有實力的投資者注入資本,為村鎮銀行的正常經營運轉提供了資本基礎,從而獲得了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其能夠健康地發展,使其能夠更加周到地為“三農”提供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貢獻。
(二)協調內外發展,完善農村金融環境一方面,隨著村鎮銀行貸款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信用評價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永安匯豐村鎮銀行的征信系統尚不能與人總行正常聯網,無法對貸款人征信進行直接查詢,影響信貸業務的開展。同時也影響了人總行征信系統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所以,有必要對當地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態進行調查評級,建立銀行信貸信用登記咨詢系統,早日與人總行的征信系統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共同合作。[5](P61-64)另一方面,盡早開通銀行卡、網銀等業務,啟用TM設備,方便客戶存取款,擴大業務的覆蓋面,拓寬客戶群。
(三)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作為金融機構的新生力量,村鎮銀行處于經營發展弱勢,需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監管部門的溝通,得到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以及給予必要的優惠條件。第一,適當放松利率的管制,允許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利率在一定范圍內調整[6](P92-93);第二,政府應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降低村鎮銀行的稅負狀況,加強其初創階段的資本積累;第三,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引導其審慎經營和穩健發展。對于村鎮銀行自身,也應當堅決貫徹執行支持“三農”的要求,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將自身的發展與當地的經濟發展、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切身利益相結合,持續加大對農村的金融支持,更好地為“三農”服務,著力打造成精品化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四)適當開放區域限制,擴大村鎮銀行服務范圍面對村鎮銀行吸收存款難,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村鎮銀行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應該擴大服務范圍,適當放開村鎮銀行的地域限制,允許經營狀況良好的村鎮銀行跨縣域開展業務。比如可以在永安市或三明其他縣域的較大的重點鄉鎮中開辦分支機構,有效擴大業務的輻射范圍,盡可能多地吸收存款,爭取向更多的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從而增加村鎮銀行的資金積累,健全農村金融市場。當前,三明村鎮銀行的發展順應了服務海西建設的大潮流,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但是也遇到了瓶頸,還滿足不了當地農戶和農村企業的需要。因此,三明市村鎮銀行應當增強自身實力、創新金融產品,同時,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市場外部環境,實現三明市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