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方法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備要素。本文基于信息化和自媒體的學生調查研究和問卷數據統計,分析了初中階段可以激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動力源,提出”家庭—學校—社會”的一體化培養模式,并通過調查問卷、案例分析及效果評價,總結出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對提高初中學生的個人管理能力和加強班級建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現今,學校落實教育體制改革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點。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此,學生、家庭、社會對待教師、學校、教育的看法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尤其是對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初中生來講,自我管理的方式和水平呈現出很大差異,這給班級建設增加了管理難度。所以,對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探索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達到“家庭—學校—社會”的一體化培養目標。
一、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問題分析
(一)家庭生活中習慣懶散
1.生活習慣。學生在家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或是由于父母的溺愛,表現缺乏自律,而且是沒有意識的自覺散漫。比如喜歡賴床、不按時吃飯、沉迷手機電腦游戲等,缺乏學習、鍛煉和勞動的主動意識。
2.時間規劃。主要表現為存在學習、鍛煉和勞動的意愿,也能夠把這方面意愿規劃到生活作息中,但是缺乏監管,自我執行力弱,難以達到預計目標。其次是時間規劃中缺少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鍛煉活動安排太滿,難以落實。
(二)學習中自我控制力較差
1.學習習慣。課上注意力難以集中,任何事情都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師所講的內容上轉移到其他方面。課后不總結問題、查缺補漏,不積極提問,對于掌握的知識不求甚解,復習不及時,對待作業態度不認真甚至直接抄襲,甚至不完成。
2.活動習慣。對待大多數的校園活動不熱心、不積極,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文體活動缺乏表現力,綜合素質難以達標。
3.紀律情況。表現為發呆,手部動作影響注意力、說笑、睡覺等狀態。課后室內追逐打鬧,經常遲到、請假,甚至出現打架事件。以上的問題幾乎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在每個班的學生身上,此類問題極可能會無意識傳播給其他缺乏自律的學生,從而增加缺少自我管理的學生數量和比例。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控制,或采用其他有效的管理行動,會嚴重限制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而影響初中生的價值判斷,甚至給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
二、自我管理能力出現差異的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制定問卷調查、家庭訪問、個別座談等方法,研究初中生自我管理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分析得出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了初中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家庭管理理念的差距
家庭管理理念一方面是受整個家庭的價值觀念影響的,另一方面是由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影響的,而這些觀念和教育水平影響的集合體就演化為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家庭由于各自人生經歷有所差距,在子女教育的理念上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差異。比如有的家庭母親比較強勢,孩子多半比較膽小,缺少主見;有的家庭經過艱辛的創業過程實現了比較富裕的水平,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水平,對孩子會表現出缺乏底線的寵溺。
(二)學生對環境的適應程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必定會經歷小學畢業后的重新分班。這是班級文化和班級文化的一種轉變,也是學習方式和環境的轉變。大多數學生在新的班級會內心充滿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基于小學畢業班的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他們當中大多數的初中生如果感覺新的環境和自己的期待相差不大那么對于他們的影響就會比較小。他們很容易和新的老師同學熟悉起來,也很容易得到同伴們的認可。但是如果和自身期待差距大,就會因為不適應變得相對內向甚至是生成失落感。這樣就不容易和同學迅速了解,也很難得到同學的認可,但同時又想快速融入并得到認可,因此,他們就會嘗試用一些不正確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三)社會文化的導向
除了家庭和學校對初中生自我管理意愿和水平上有一定影響外,社會環境產生的思想導向也有很大的影響。如在當今自媒體的環境下,一切公共事務都會迅速公開,擴散傳播。有些針對某些現象的評論斷章取義,就會產生不正確的導向性。也有些現象大肆公開宣傳也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比如有孩子自殺或者抑郁的現象,由于媒體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心態,使他們對教育以及教師產生誤解,從而會對學校的管理產生一定的抗拒。
三、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家校配合緊密
家校能否配合好,前提是教學事務必須公開公正,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樣才能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同,更容易實現家校統一教育觀點和教育方法,學校、教師、家長才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學校事務公開透明的大環境背景下,初中生子自我管理水平、家校配合程度與家庭對教育重視程度、教師的專業性存在很大的關聯。學生自我管能力水平不僅僅受到學生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也與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有很大關系,因此家校合作好,一方面要求家庭文化是尊師重教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師德師風建設水平,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二)良好的集體競爭約束機制
競爭機制對初中生有很大的吸引程度,并對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良性有梯度的競爭機制可以非常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約束機制是在控制學生不符合學習機制的行為方式,需要一定的獎罰制度才可以有效推動。例如,A班和B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競爭約束的機制,都有相應的獎罰措施。如以年學生自己的考核成績為標準,獎勵和進步較大的學生;獎勵紀律活動表現優秀和進步的學生等。但在實施過程中,A班對于一起制定的獎懲規定落實得并不嚴格,懲罰過程不公開,檢查反饋效果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周期,整體情況落實的較松散。這導致A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兩級分化嚴重。而B班嚴格落實,按照制度執行,獎罰分明有度,過程公開公正,獎勵也落實及時到位,學生學習活動有章可循,堅持兩個月左右,已經可以實現整體比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了。并且B班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學生對于自身管理有很大的動力源,自我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由此可見,在良好的班級競爭約束機制面前,必須強調實踐,強調嚴格落實,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這樣才可以更好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因為班級管理制度確定了,學生才可以根據班級制度約束和管理自己,知道怎樣做才可以得到獎勵和避免懲罰,心里有穩定的判斷標尺,并已在行動中落實強化,促成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社會實踐的參與度
社會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走出家庭,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民生的重要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結合,拓寬視野,提高自己主觀能動性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也可以說,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方式、參與程度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提高。調查顯示,不同的年級在社會實踐方式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區別,而且社會實踐的方式類型、參與群體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受教育水平有很大關系。通過調查研究,社會實踐難度越大,越復雜,對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要求越高。也就是說,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越傾向于進行目前能力所能達到的高水平社會實踐,而自我管理水平較低,在活動的范圍和深度上都會有所降低。年級水平越高,難度較高的社會實踐形式比重越大,程度較低的社會實踐水平比重下降,整體上社會實踐的形式呈現由簡單到復雜的提高過程,說明整體上初中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個提高的狀態。而社會實踐的形式和內容會促進初中生自我管理意識的提高,而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社會實踐的執行水平和范圍也就越高。因此社會實踐的豐富形式有利于促進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這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因此,提高初中生自我管理水平必須先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一體化培養,然后有機協調,共同促進落實,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參考文獻:
[1]侯亞妹.班級管理中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3).
[2]蘇小娟.落實因材施教,提高小班額教學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
[3]王小捷.淺談信息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J].學周刊,2019(8).
作者:陳秋成 蘇藝淼 單位:山東省德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