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煤礦安全管理中安全心理學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礦開采強度的加大,人為因素導致的煤礦重大事故頻發。人的不安全行為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為了減少事故發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從安全心理學中事前安全預防的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分析其在煤礦行業安全管理的應用,以增強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形成一個安全健康的心理模式,從而提高煤礦安全管理的水平,實現安全生產。
關鍵詞:
安全心理學;煤礦;安全管理
近年來,隨著安全學與心理學的發展,安全管理者越來越注重安全學與心理學的結合對工人安全行為的影響研究,運用安全心理學知識提高煤礦的安全管理水平,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1]。在現行的煤礦安全管理活動中,逐漸形成“以人為本”的安全觀。因此,應用安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及一些統計學原理分析煤礦的工人心理,從而了解個人及整體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心理訴求,并對其進行干預,有助于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
1安全心理學概述
安全心理學是將安全學與心理學有效結合,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安全行為的一門科學。馬斯洛關于心理學的五個層次形象地說明了人在解決生存需要之后,在發展中所具有的尋求安全環境的心理訴求。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心理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一些老員工的“慣性心理”及新員工的輕視心理或轉崗員工的心理行為,都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多發原因[2]。安全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識對行為影響的學科,通過統計規律及一些心理學規律,對煤礦工人的心理進行研究,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2安全心理學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安全心理學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符合安全學中的系統工程理論:對事故的提前預防。在研究人的心理規律的基礎上,基于安全心理學基礎,結合煤礦工人群體的特殊性及普遍性,建立針對礦工群體的安全健康心理模式。
2.1提高內在安全因素
從哲學上講,內因對事情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具體到煤礦,主要是針對“人”的控制。分析和提高工作人員的內在安全因素,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對工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水平,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因素。
2.1.1內在安全因素—動機
動機對人的行為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基于此特性,激發工人的安全動機,自覺遵章作業,克服收稿日期:2017-05-11不安全的心理動機對煤礦的事故率降低意義深遠。由于煤礦工人工作場所及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容易使工人心理麻痹,心理上有安全需求,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存在僥幸心理等,導致翻越輸送帶等行為,對工人自身安全不利,也對安全管理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在傳統的強制、獎罰等方法基礎上,必須注重人的“安全興趣”。也就是人對“安全需求”的動機,充分調動從事煤礦工作人員的安全動機,才是從內在解決了安全管理中由“人”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對安全的“興趣”也就是安全動機,動機是人行為的原因之一。煤礦管理者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時,要把安全動機考慮在內。比如采取一些能夠觸發工人安全動機的規章,這樣,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工人會產生遵章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夠科學而準確的預測礦工的心理動機,那么預防工人不安全行為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另外,在事故多發的心理季節,增加心理干預,遵從心理特點,也會產生有益的結果。如何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適當的激勵機制科技激發人內在的動機。因此,安全管理人員可以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樹立榜樣,對榜樣進行物質與精神雙重獎勵。
2.1.2內在安全因素—心理素質
井下作業人員因存在僥幸心理、麻痹心理、冒險心理、逆反心理、從眾心理等錯誤的事故心理,從而導致錯誤的操作行為,也就直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這些都是由人的心理素質所決定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素質可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培訓有所改善。心理素質包括感知能力、反應能力、思維方式等。針對心理素質的特點,事情培訓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可以采用安全心理學講座、我對安全有話說、如果我當安全員、家人等待我回家等有效新穎的安全心理教育及演講或寫作形式,讓員工對安全具有深刻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員工的安全心理素質。
2.2保障外在安全因素
從預防事故發生的“3E”原則及系統工程理論出發,外在的條件對工人的內在心理行為產生影響。顯而易見,良好的外部環境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果,相反,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副作用。針對具體的井下作業環境,不僅包括工人所處的工作環境,也包括所處的安全氛圍,也就是安全文化構建的物質表現形式。
2.2.1改善井下條件,增強感知效果
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強烈的刺激容易被人體感知;同時,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在井下安全管理行為的具體表現,除了根據相關規定所設安全標志外,安全管理者也要注意工人對微弱刺激的不敏感性,對強烈刺激敏感性的特點,根據實際現場環境,適當增多一些部位的警示標志等,這些行為可增強工人的感知,以此對工人的心理形成有利的感知,對工人形成有利的心理提醒,以此通過心理感知減少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同時使用色彩心理學中的一些知識,在一些危險的設備或者危險處增加警示色,如橙色或紅色等,也可有針對性地對管理人員服飾進行設置,以此增強工人的心理敏感性。
2.2.2職業適和性的篩選
利用安全心理學理論來甄選人員,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建立員工基本心理素質檔案,及時補充完善,以便根據安全需要,搞好人事選擇,使其真正勝任安全管理工作。例如:瓦檢員要挑選責任心強的工人擔任;放炮員需挑選冷靜的人員。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身體及心理素質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也導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可能更適合從事某一些工作。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都可能對人的個體心理和身體差異產生影響。更有研究表明:事故在群體行為中不存在普遍性,某些或某個人更容易造成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煤礦一些高心理緊張及特殊工種的職業進行職業挑選。運用心理學的管理方法,在煤礦工人管理中引入職業適合性調查,能夠有效區分不同職業特性的工人,進而有效區分事故傾向人員,同時針對不同人群具有的不同特性,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與訓練,并建立個人安全檔案,對個人形成有效管理,從而有利于煤礦的安全生產,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
2.2.3安全宣傳
安全的宣貫行為是一種常態的也是有效的安全管理行為之一,事故可以避免,但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在煤礦的安全管理中,安全宣傳的主題對象不僅是工人,也包括管理者及最高管理者。因此,安全管理者也要針對不同群體的特性,有針對性的宣傳。當然,安全宣傳工作的重點在于激活人們的安全需要和積極性,增強其安全動機和自覺性,善于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本性。這樣,就會在整個公司整體形成一個良好的安全氛圍,進而形成固定的安全文化。
3結語
總之,加強工人的安全理論學習,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使之在作業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克服錯誤的事故心理,同時將外在環境發生不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發揮工人人員最大的職業匹配性,實現人、機、環境相互協調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安柏忠.安全心理學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3,20(6):304-304.
[2]林澤炎,徐德蜀.安全心理學研究的最近狀況及趨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5,5(12):271-275.
作者:于迪 李勝男 蘇東毅 劉帥冬 單位:三門峽龍王莊煤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