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綜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推動高校改革發展、培養德才兼備大學生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高校管理人員應該加強法律學習、完善校規校紀、將正當程序原則納入學生管理過程方面努力才能構建高校學生管理的良法、良境、良序,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作法治現狀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推進,在社會領域各方面落實法治化要求成為必然趨勢,依法治校成為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如何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縱深發展,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內涵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在學生管理中落實依法治校理念,遵循法律精神,以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礎,以學校規章制度為補充,規范學生管理權行使,形成學生管理權執行和監督機制,彰顯高校學生管理實體與程序正義的過程。其內涵包括三方面:第一、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靜態與動態結合的過程。亞里士多德曾經對法治做過界定,法治包括兩方面:一、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從;二、人民普遍遵從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高校學生管理法冶化必須是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制度的靜態基礎上,構建一個法治化的動態運行體系,兩者相互聯動、協調統一才能實現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愿景。第二、高校管理學生的法律法規是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與高校制定的規章共同作用的結果。國家出臺《高等教育法》、《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等多部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放之中華四海而皆準,它們效力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而高校根據學校發展及特點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只能約束學校、教師和學生,它的效力有限,兩者結合共同管理學校。第三,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規范學生管理權行使的過程。高校作為管理學生的主體,手中的權力具有類公權力的屬性。法治化的目的和程序的設計,很重要的目標是約束權力的行使,使得法律制度不因人而異,因事而新,從而對高校管理者行使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
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現狀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囿于我國高等教育法治歷史短、高校管理人員傳統管理思維陳舊等原因,高校與學生對簿公堂的案例屢見報端,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現狀不容樂觀,仍然存在一些容易激化學校和學生之間矛盾的問題。(1)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忽視法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是一種道德軟約束,作用范圍有限,學生管理某些領域,必須借助于具有強制力的法律法規和校規去規范學生行為,才能對學生形成威懾。對于學生中出現的惡性事件,個別學校以學生身份為借口不將學生交至司法機關處理,為學生求情,要求學校內部處理,致使這部分學生對法律失去敬畏,多次觸犯法律和校規校紀底線。這些都反映了高校對依法治校和法律法規的重視度不夠,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需要加強。(2)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存在缺陷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推進和高校改革縱深發展,國家宏觀方面出臺和修訂了諸多規范高校學生管理的文件,微觀方面每個學校也出臺了很多關于學生獎懲、學生勤工助學等方面的校規,但是從專業角度探究各高校校規,發現存在諸多問題,如校規制定過程沒有經過審慎專家論證,有些規定甚至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如:一些高校規定只要學生作弊,直接開除學籍,而不論作弊具體情節,將攜帶小抄、旁窺,替考等不同情節等同,而做同一處分。在學生管理規定中,過分強調學生的義務性規定,對學生合法權益保障寥寥數筆帶過,這些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高校制定的管理規章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缺陷。(3)學生管理工作缺乏正當程序正如西方諺語所說:“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边@句話充分說明了程序在追求正義中的作用。具體到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僅要追求結果的公正,更要在程序中做到無可指摘。程序不僅是一種處理事情的過程,更是一種對權力的約束。盂德斯鳩曾經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敝灰獙嗔﹃P進制度和程序的籠子里,才不會成為肆意侵害別人利益的怪獸。特別是對學生違紀事件的處理,前期沒有調查、后期沒有申訴程序,這些程序的缺失,極大地激化了校方和學生矛盾。
3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路徑選擇
3.1加強法律學習,重視法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教育是教育中的最高層次,是科技技術研發的重要陣地,是人類文明傳播的圣地,因此,高等學校領導干部、教師以及學生都應崇尚法律,為依法治校的發展戰略出力。首先,高校領導干部和教師,尤其是學工干部應帶頭學法,通過法律講座等方式,努力增強自己的法律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法律思維素養,用法律的觀念去分析事情和管理學校,將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牢記心中,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克己奉公,做好遵紀守法的帶頭作用。其次,在學生中大力宣傳法律,通過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等多種途徑,增強學生們的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讓學生們明白自己的正當權益以及如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不做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不允許做的事情。
3.2增強校規校紀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校規校紀是高校管理依據的章程,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師生對它的認可度和執行力,因此應該嚴把校規校紀“立法關”,使其體現合法性、合理性和民主性。首先,校規校紀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應有相關法律專家的加入,從而增加其專業性和合法性。同時,在生效之前,應向廣大師生征求意見,通過網絡等方式征求廣大師生意見,使制度更加合理化。高校管理學生的規章制度應根據時、事、勢的變化進行相應的修訂和補充,這樣才能更加合法、合理,為依法治校添磚加瓦。
3.3確?!罢敵绦颉痹瓌t納入到高校管理的全過程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關鍵在于程序。在法學領域有句著名的法諺:“遲到的正義為非正義”,沒有程序,就沒有公開和公平,即使實體結果均衡了各方利益,取得實體上的正義,但程序上的瑕疵仍對其一票否決。將程序納入高校學生管理程序中,一方面可以對管理者行使權力形成制約,防止其濫用權力,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保證了學生的合法權益。高校學生管理的正當程序包含以下內容:(1)送達與告知。高校在做出影響學生權益的決定時,最終決定結果和依據的理由必須以書面形式呈現,將書面通知單送達學生。這種方式保障了學生知情權,并在傳達時工作人員口頭告知和書面通知單書面告知相結合,告知學生有權申訴、申訴期限及申訴程序,使學生獲得維權機會。(2)聽證制度。高校應將聽證作為處分的必經程序和生效要件,高校對學生的決定,特別是涉及學生身份改變的事項,如開除學籍,應舉行聽證程序。通過聽證,各方舉證和質證。促進了校方決議的正確性,增強了學生對該決議的認可度,降低了校方和學生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減少訴訟風險。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完成新時代教育工作使命的重要保障,為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助力。只有將法治精神貫穿于學生管理始終,才能使我國高等教育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一路凱歌,才能使我國高校在“雙一流”建設的道路中暢通無阻,才能使學生在愛國榮校的實踐中真正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張鋌.《論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價值及實現途徑》[J].教育探索,2012,(4):12-14.
[2]儲祖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24.
[3][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4]程雁雷.《司法介入高校學生管理糾紛范圍的界定》[J].公法研究,2005,(2):287.
作者:靳超英 張希瓊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