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后現代藝術的陶瓷繪畫風格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清末以后,文人畫派長期占據著我國陶瓷繪畫的主流地位。上世紀80年代以后,以新文人畫為特征的陶瓷繪畫繼續保持繁榮。而進入21世紀以后,新文人畫已經衰落,似乎已失去依托的文人風格的陶瓷繪畫卻依然保持強持,雖然許多仍保持傳統面貌,但一部分已經與新文人瓷畫拉開了距離,已具有后現代特征,如更加自由的潑彩與水墨特技法的運用,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解構與重構,打破時空的片斷式表現等等。也就是說,文人瓷畫已經邁入后現代文人瓷畫的門檻。
21世紀以后,當代陶瓷繪畫的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現象是民間主義的回歸,在文人瓷畫占據主導的時代,這一變化顯得頗具有積極意義。當代民間主義陶瓷繪畫與傳統的以吉祥喜慶為特色的民間陶瓷繪畫截然有別,是一種融合了大量時代元素的新民間主義。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出現了現代民間陶瓷繪畫,而進入新世紀后,后現代民間陶瓷繪畫已經崛起,較現代民間陶瓷繪畫要成熟得多,在對民間文化的理解和題材的拓展上也走得更遠。如近幾年陶瓷繪畫領域出現的戲劇人物、少數民族人物創新表現熱潮即是后現代民間主義陶瓷繪畫日趨升溫的表現。新水墨畫派的崛起是近幾年陶瓷繪畫領域頗值得關注的現象,其較后現代文人畫派和后現代民間畫派更具有時代性,在探索中求解著中國陶瓷繪畫未來的發展方向。新水墨畫派具有顯著的后現代特征,與現代水墨畫派仍未脫離傳統筆墨相比,新水墨畫派已經脫離了傳統的筆墨表現,而是將水墨引入陶瓷彩料特有的個性化肌理表現,進入純粹的抽象水墨境界。這種抽象夸張的潑彩手法,最大程度地將繪畫理念化,并且將陶瓷彩料的工藝特性發揮至極致。新油畫流派也是近幾年在陶瓷領域興起的新畫派。傳統油畫流派是以逼真寫實的傳統油畫為藍本的,而新油畫流派則以現代和后現代油畫為藍本。近幾年,一批在油畫方面有一定造詣的畫家開始介入,而同時,一些學院派陶藝家也大量嘗試將后現代油畫植入陶瓷繪畫當中,因而,后現代油畫流派在陶瓷繪畫領域已經崛起,成為陶瓷繪畫領域的一支生力軍。
后現代語境下陶瓷繪畫藝術發展特征
在日益加深的后現代藝術影響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風格正經歷著顯而易見的劇烈變革,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的特征非常明顯。雖然中國陶瓷繪畫的后現代風格特征仍處在萌芽狀態,但大多數陶瓷藝術家們顯然已經意識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變革的重要性,在逐漸找到符合各自發展的藝術之路,后現代意識也隨之相伴而生。新世紀初興的中國當代后現代陶瓷繪畫才剛剛萌生,與中國現代陶瓷繪畫往往交織在一起,尚未能形成獨立而完整的體系,因而還未形成其自身鮮明的藝術特征。不過,在短短的數年發展中,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在新世紀的后現代變革中仍然呈現出了某些突出的發展藝術特征,凸顯其蓬勃的發展態勢。首先,更強的兼容性是中國當代后現代語境下陶瓷繪畫最突出的發展特征。上世紀末的中國陶瓷繪畫雖然也呈現出兼容與綜合發展態勢,但是新興的具有激進色彩的現代陶藝標榜著所謂現代性,而將傳統陶瓷繪畫視為僵化落后的需要摒棄的事物,呈現出各流派之間互相爭議甚至詬病的不良風氣。而陶瓷繪畫在新世紀出現的后現代藝術之風,所有的風格流派之間的壁壘幾乎都被打破,五花八門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藝術表現都被寬容,幾乎所有進入瓷畫界的外來者都能以其個性語言而找到一席之地。因此,后現代語境的加深影響帶來的并不是更加劇烈的沖突,相反地,卻是更加兼容和諧的藝術氛圍。其次,更講求實驗性是后現代語境下中國當代陶瓷繪畫的第二個發展特征,以務實的態度而非單純的理念來評判作品。陶瓷繪畫中的各種創新,無論是來自工藝上的突破還是技法上的革新,都需要以作品來加以呈現,并在公眾視野中接受評價。這樣,就使得在后現代語境下,各種陶瓷繪畫風格流派如井噴般地迅猛增多,并且任何一種流派都無法取得中心地位。風格流派數量之多以致各方之間已經無暇顧及彼此的爭議,而是需要不斷變革前行。這就呈現出各種風格的大兼容形勢,同臺競技,各自接受著同樣具有多元審美標準的消費市場的考驗。最后,解構主義盛行也是后現代語境下中國當代陶瓷繪畫的重要發展特征。在兼容性和實驗性的推動下,解構主義似乎已經成為后現代語境下陶瓷繪畫創新的最主要手段和方法,這就使得解構主義在當代陶瓷繪畫中空前盛行。在后現代語境中,當代陶瓷繪畫者們不再拘泥于各種審美風格固有的形式語言,而是熱衷于將原有的形式元素打散、解構,然后再重新組合成不同尋常的畫面,賦予了畫面以新的內涵,并具有鮮明的時尚感覺。同時,這種解構與重構消除了各種體裁和題材的界限,模糊了雅與俗的品評,從而使其能更加貼近都市文化而絕非遠離大眾。
后現代語境下的當代陶瓷繪畫發展趨向
不管承認與否,后現代藝術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踏入中國陶瓷藝術領域,給新世紀的當代陶瓷繪畫帶來非常復雜而多變的影響。當然,就目前來講,其對當代陶瓷繪畫所施加的影響仍是有限的。在傳統依然強勢、現代方興未艾之時,具有顯著包容性特征的后現代藝術正在引起中國陶瓷繪畫領域越來越快速的變革,毫無疑義,冉冉而起的后現代主義正在茁壯成長,未來必將成為引領和推動中國陶瓷繪畫領域向前發展的主導力量。日益壯大的后現代力量是當前陶瓷繪畫領域中不爭的事實。后現代主義在陶瓷繪畫領域的崛起是全球化潮流的必然結果,雖然中國的后現代陶瓷繪畫者在作品大量地構筑了傳統文化精華,但其主要理念以及形式仍然是來自于西方的。因此,在未來的較長一段時期內,后現代主義的陶瓷繪畫作品仍將無法得到廣大人群的普遍接受。當然,這也與當代后現代陶瓷繪畫作品仍然處在實驗階段有密切關聯。無論是在實踐還是在理論上,當代后現代陶瓷繪畫作品都不夠成熟,不少陶瓷藝術家只是對后現代有了一點極為模糊的了解就擦槍上陣,導致其藝術面貌也頗顯稚嫩,常常迷失在傳統、現代與后現代文化的路口而顧此失彼。盡管如此,后現代陶藝力量給傳統和現代陶藝均帶來顯著的沖擊,代表了新世紀的審美精神和文化訴求,而同時,后現代陶瓷繪畫家們也正在力圖擺脫西方后現代藝術影響,而創造出具有濃郁中國民族風的后現代作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后現代陶瓷繪畫發展新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全球早已進入后現代藝術的時代,后現代陶瓷繪畫必將逐漸占據主導,這是由時展的潮流所決定的。那么,傳統與現代陶瓷藝術在未來后現代語境中的發展趨向又如何呢。傳統陶瓷繪畫因有著近萬年的深厚積淀,代表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精華部分,因而在未來很長時期內仍將極大保留,不過在形式上與內涵上不可避免地將發生顯著變化。后現代藝術的元素毫無疑問會不斷地浸染入傳統陶瓷繪畫的藝術表現當中,使未來的傳統陶瓷繪畫烙上程度不同的后現代印跡,顯現出與今天截然不同的藝術面貌。后現代主義對傳統與現代派青花人物畫的影響主要在于:其一,使其創作者在審美理念和價值觀上發生顯著變化。大多數創作者已經擺脫追求藝術的創作精神轉而緊跟市場,因而只要某種后現代形式產生市場效應,就必然使部分傳統與現代派青花人物畫家跟風而進,將此后現代元素融入于自身創作當中。其二,在都市消費日益成為主體的情況下,當今青花人物畫的都市水墨特征日趨明顯,從而使傳統與現代均朝此方向發展,以適應新的大眾化趨勢,而都市審美方向日趨朝向后現代。因此,傳統與現代派青花人物在審美理念更新和都市消費的推動下,其融入后現代青花人物畫陣營中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現代陶藝與后現代陶瓷藝術之間原本即沒有顯著的差異,二者之間也并沒有必然的遞進關系,所不同的只是,現代陶藝對造型極為重視,而忽視甚至排斥繪畫形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陶瓷繪畫類型并不屬于現代陶藝的范疇,至多只是現代陶藝造型中的附屬裝飾。但后現代陶瓷藝術則不然,其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使得無論在何種類型的陶瓷藝術種類中都能得到無盡的發揮空間,因此,其對陶瓷繪畫的影響是非常積極的而絕非消極。
結語
盡管就整體而言,中國陶瓷繪畫在本世紀初才開始邁入后現代的門檻,但是卻體現著時代的發展趨勢,盡管其還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但任何對后現代陶瓷繪畫的冷漠、排斥顯然都是不夠寬容的表現。在日益濃厚的后現代藝術氛圍中,陶瓷繪畫不可避免地受到越來越多的后現代藝術影響,其中一部分陶瓷繪畫作品已經具有了典型的后現代特征,為后現代陶瓷繪畫樹立了標桿,標志著陶瓷繪畫的后現代時期已經揭開序幕。
作者:余琦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