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茶元素藝術設計的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從我國傳統藝術作品的特點來看,其具有極高的文化功能與藝術造詣。隨著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國文化也在不同交流與融合。一些民族交流、健身養生、旅游等活動逐漸興起,這些都證明了傳統藝術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依舊擁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內涵。而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與內涵,茶文化元素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茶元素;藝術設計;創新
中國傳統藝術是勞動人民內心精神需求的體現,優雅、適宜的藝術設計,以及非凡的意境,是藝術設計的最終追求。藝術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形式設計,包括每一個設計細節,以及設計背后的意義,都屬于設計的一部分。千篇一律的設計,是無法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因此藝術設計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而本研究是茶文化元素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通過合理的引入茶元素,創新和豐富設計內容和形式,這是我國藝術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手段。
1茶元素意象在我國文化領域的作用
不同藝術有其獨到的表現形式,以茶文化為基礎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可以有效地將我國傳統的茶文化進行宣傳。為了充分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了將我國優秀的藝術文化和茶元素向全世界推廣,需要我國國民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只有保證每一位中國人都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操,才能讓我國的茶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我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將茶文化作為藝術設計的主要方式,可以更好的將藝術進行表達,也可以使我國茶文化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得以呈現。我國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而茶文化在形成和經過歷代人們傳承以后,更形成了完整的具有藝術審美價值的茶文化體系,將不同時期的茶文化進行組合創造,讓茶文化可以不斷提升人們的審美興趣,增加人們的生活藝術和審美價值。有時茶文化展現了一定抽象的概念,在利用人們對其進行精神文化傳達的同時,展現出所具有的藝術效果,讓人們的精神世界得以滿足。比如:菊花茶具有清晰的外形,寧靜的色澤,沖泡以后所帶來的清香更給人一種感官上的享受。我國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因此,在進行文化繼承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同種類的歌頌詩集,以茶文化為主題,由我國文人雅士所著作的詩集更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中華民族繼承了儒學比較經典的茶文化,使得人們獲得了更好生活,也讓人們對生命產生敬畏,對他人的生活更加尊重。言談舉止得體、說話辦事要尊重他人,是我國茶文化具有的儒家思想。茶文化是生活中文化特色的集中體現,其將儒家思想有效傳承的同時,茶文化也涵蓋了道家和禪宗的思想觀念。茶文化將道家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進行了良好的展示,人們在品茶的同時更渴望在自然環境中品一杯清茶,與周圍事物相呼應,參禪悟道的同時體會人生的快樂以及生活的富足。人們在品茶的同時對生活產生思考,對美好的人生更加憧憬,更展現了積極的、樂觀的生活態度。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表現意義,在展現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同時,將不同領域的茶文化進行綜合,讓茶元素可以帶領人們走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以精神向導為基礎,提升人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讓人們充分理解藝術所展現的獨到魅力和獨特價值。
2現階段我國藝術設計領域存在問題
我國關于藝術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都不是十分完善,為了將我國的茶文化進行宣傳,也為了保證藝術設計更加完整,需要設計者充分理解茶文化所具有的儒家、道家、法家以及禪宗的思想。設計者可以根據所理解的茶文化知識,將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以茶文化為基礎,建立完善的唯物主義觀點,通過抽象的設計方法以及具象的設計手段,讓茶文化得以展現,也讓茶文化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被人們所認可。針對不同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要有完善的設計思想認識,針對不同的靈感來源,要充分結合自身的設計手法進行展示。2.1偏重實用功能,缺乏創作靈動性目前我國的藝術設計作品主要以實用為主,在展現藝術價值和創作靈動性方面沒有具體的表現手法。藝術設計者為了保證所設計的作品更具實用性,也更具觀賞性,在設計時都會以實際需要為出發點,滿足人們觀賞需求的同時,讓藝術作品更具實用效果,通過對生活實際的捕捉,讓藝術價值得以呈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藝術作品的生活價值。這勢必會對藝術作品的靈動性和觀賞性產生影響。2.2元素明確性不足,信息表達不充分設計師針對不同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要有足夠的靈感來源,根據所起的名稱以及使用方面要進行信息表達,將所設計的作品以生活實際需要為基礎,讓作品可以傳達出更多的藝術效果。不同的創作作品需要以展現藝術形式、豐富文化內涵為基礎。設計者的作品要包含大量的信息,結合作品特點進行信息的傳達。將茶文化與作品設計理念相融合的同時,可以對觀賞者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觀賞者留下清晰、深刻的記憶。藝術有多種表現手法,根據不同的元素,取材完整的信息表達方式,才能保證藝術信息的準確性。2.3藝術表現形式單一,文化拓展不夠在進行藝術作品設計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避免因單一形式所造成的審美疲勞。利用圖畫文字在藝術作品上進行表達,可以讓人的視覺更加完整,也是對觀賞者的一種尊重。設計者可以采用靈活的設計手法和表現形式,通過對字體大小進行調節、排列組合方式以及安排規整度,讓整體的色彩表現得更加鮮明,形狀和紋理也更加具體生動,通過不斷對細節進行處理,才能讓以茶文化為基礎的設計理念更具有拓展功能和實用功能。
3茶元素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能夠看到我國藝術設計領域中,還存在設計缺乏靈動性、信息表達不明確,文化拓展不夠等諸多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應該具體做到如下設計對策:3.1作品多元化,形式靈活應用我國由于茶文化涵蓋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以茶文化為中心進行藝術創作,可以滿足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需要,也可以讓藝術所具有的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茶元素可以通過多種設計手法進行展示,設計者需要按照作品需求,將不同的表現手法以多元化的設計理念進行規劃,并按照使用者的需求設計出完整豐富的作品,保證讓藝術品更具觀賞價值。茶文化的設計手法可以靈活多樣,將多媒體和現代工藝手法融入到設計理念中,可以保證精準的完成設計方案,也可以讓設計理念更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多元化設計方法的建立,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滿足了觀賞者的視覺需求和精神需求,眾多的藝術品設計靈感來源主要取決于對茶文化的理解程度,只有深層次的了解茶文化所具有的藝術價值,才能更好的以茶文化為基礎創新藝術設計。3.2增加趣味性,生動變換感受藝術設計是保證以文字為基礎,將通俗易懂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向觀眾展示。設計者將設計手法展現的更加生動有趣,同時讓觀賞者可以自行的從設計理念中尋找所涵蓋的茶文化思想。簡單直接的設計手法是對觀賞者最有效的視覺沖擊,區別于枯燥無味的設計手法,讓觀賞者進入全新的設計氛圍和表現理念當中,才是最完整的設計手法。設計者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以及形狀展示,向觀賞者展現自身獨有的設計技巧和設計理念,使觀賞者可以從設計作品中獲取更多的茶文化知識。3.3精簡化設計,有效傳達茶文化將藝術作品精簡化,不是單純的通過簡單的設計和單一的線條進行展示,而是將融入茶文化的設計手法與觀眾的觀賞理念相融合,保證滿足觀賞需要的同時,讓設計作品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取自生活的藝術題材,才能符合人們的觀賞需求,也才能更加展現出藝術的價值。茶文化可以利用生活事物所具有的關聯性和連續性原則,按照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進行展示,將設計產品與茶元素合二為一,才能更好地表達設計者的靈感初衷。3.4直觀表達,快速定位查找觀賞者通過直觀的觀看藝術作品,通過自身理解找到其中所蘊含的茶文化,才是對藝術設計者最大的考驗。藝術作品設計完成以后,需要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實用性,按照所展示的形式將茶文化繼承和弘揚的同時,讓觀賞者一飽眼福。藝術作品的設計需要融入設計者自身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將需要展現的茶元素以不同的圖形設計和線條進行展示,讓觀賞者通過抽象的藝術作品了解設計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不同的設計作品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也保證了觀賞者可以按照一定依據去分析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茶文化,由衷的對藝術作品產生敬佩之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可以更好的展現作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藝術作品的擺放位置需要可以給觀賞者以直觀的視覺沖擊和視覺享受,將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放到顯眼的位置,就可以吸引觀賞者的注意,讓藝術作品所展現的茶元素被更好的傳承。
4結束語
藝術設計講究作品與自然、人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體系,同時還要展現出作品的藝術感,使人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典雅韻味,這是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將茶文化元素融入藝術設計中,不僅能夠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而且還能夠豐富和完善藝術設計的手段和內容,提升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人們在欣賞這些藝術作品的時候,還能夠獲得更多的陶冶和啟迪,獲得愉悅的享受。本文對此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設計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曹君,李瑋.茶文化在紫砂壺藝術設計中的體現[J].中國陶瓷,2015(5):86-91.
[2]張志鋒.從符號學層面分析茶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6(5):123-124.
[3]王強.傳統茶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構思[J].福建茶葉,2016(4):94-95.
[4]黃克勤.茶元素融入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7):351-352.
[5]曾強.傳統茶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8):92-93.
[6]唐壯鵬.現代建筑藝術設計對中國茶道文化的傳承[J].福建茶葉,2016(9):379-380.
[7]任健.現代建筑藝術設計與中國茶道融合的探析[J].福建茶葉,2016(9):229-230
作者: 王 琨 單位: 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