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生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般在空氣中可以忽略空氣的阻力,是否所有情況都可忽略空氣的阻力呢?這里有一個規律的范圍問題,可舉下例說明:“在二樓上豎直自由釋放一鐵球,可做自由落體處理,若讓一紙片自由下落呢?”這樣強烈的對比能使學生恍然大悟,教師就不用再贅述了,這樣既生動形象與簡潔明了,效果也好.
語言的通俗易懂性通俗的語言很容易形成學生的視覺形象.物理課上可以有幽默,有笑聲,當然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美,語言的通俗,不是油腔滑調,毫無價值的噱頭,沒有目的地賣關子,不能使學生明白教師的意圖,只能使學生更加糊涂,有時使課堂變成“鬧劇”.另外,通俗的語言并不是言之無物的語言.那種備課不熟、滿口嗯啊,一個勁地重復“對嗎?”“是不是呢?”“這不是很簡單嗎?”“這不是很明顯嗎?”等等.不是通俗只是拖延時間.對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某問題不對,怎樣才是對,某問題明顯,明顯在什么地方,教師要經常地、有目的地做好語言的“翻譯”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善于把一般語言轉換為物理語言.把物理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深刻.比如:講了物理語言“勻速直線運動”之后,不妨補充一句“就是快慢一樣的一直的向前走”生活化的擬人化語言.第三,語言的科學性、準確性在物理教學中,還經常面臨一個科學上的正確與錯誤,準確與近似的矛盾.在課堂上傳授錯誤的東西是不允許的,如口誤,筆誤等要及時糾正,以免誤人子弟.但是在理論的嚴密上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知識(包括定義、概念、定理、規律等)的完整、嚴密是有階段性的.比如初中給質量下的定義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到了高中力學部分提出的是“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在學習了萬有引力定律后雖并未涉及“引力質量”的概念,但明確了質量和引力的關系.在學到原子物理中的質能關系時,又了解了質量和能量的聯系.同樣,在物理課堂語言中,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知識的階段性和局限性,有時對定義、定理的解釋中,仔細推敲可能有的不妥之處,但只要不違背總的科學原則或與物理實質并不抵觸,是允許的,有時也是必要的.如初中階段的“速度”只講他的大小并不講他的方向,而到了高中就知道速度是個矢量而非標量,也就是有大小也有方向,所以我們在初中教學中應盡量避免講速度的方向.
總之,在物理課堂上不注意知識的階段性,過分地咬文嚼字,引經據典地追求所謂的嚴密和不符合科學原則的隨便解釋都是不可取的.物理教學中的語言還存在著一個準確與近似的問題,若認為無所謂或者認為不必過分摳字眼,長期下去,會引起學生的疑義和誤解.例如:“物體受到慣性的作用……”(應該說:由于慣性),把“物質的密度”說成“物體的密度”,把“無限遠處”說成“很遠處”,等等,這些不嚴謹的說法均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良的影響,真理偏離一點即成謬論.教師的一切活動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課堂上的語言準確的一定要嚴謹不茍,該摳字眼的一定不要含糊其辭.如“靜止”與“速度為零”的區別、“剛好”和“至少”的區別、“第一秒內”與“一秒內”的區別、“增加幾倍”與“增加為原來的幾倍”的區別,等等.總之,物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逐漸地接近科學的真諦,完成這個任務的有力工具當然是辯證唯物主義,而課堂語言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他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課堂語言的啟發性、技巧性每門學科的課堂語言有其各自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共性.教師要要注意正確的遣詞造句,物理教師除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自己的語言外,也應該在語言的啟發性和技巧性上下番苦功.并要根據事物的本質,抓住其特征.如講到“平衡力的條件”時講到其大小、方向等的關系不妨簡化為八個字———“同體、等值、反向、共線”.另外,對一些重要的敘述要恰當地分配重音和節拍.在敘述、朗讀或解釋中要把重音放在關鍵的字眼上,而且可在這些字眼后稍為停頓一下再繼續讀下去,這樣可起到提醒和強調的作用.
總體來看,教師的語言節奏要和學生的平均思維速度合拍.要講究語言的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在講課中教師運用富于啟發性的語言,再配以適當的手勢,借以充滿信心的表情,就能引起學生共鳴,加強課堂效果.在講到難點、重點處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循循善誘,娓娓而談.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很有必要,只有把自己的基本語言修養提高了,才能更好地當好一名教師,才能達到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物理是一門重推理分析、與實際聯系較大的科目,它難在推理分析中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語言中信息含量很大,所以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我們物理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語言表達能力,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
作者:鄭健單位:江蘇省江都職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