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選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兒科屬于比較特殊的科室,該科室護理任務加重且難度大,需加強重視。我院近幾年將循證護理應用在兒科護理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入選對象200例,其中100例為兒科患兒,另外100例為其家屬,入選時間為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患兒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男患兒28例、女患兒22例;年齡3-12歲,均值8.4±2.5歲;男家屬26例、女家屬24例;年齡25-49歲,均值35.4±5.2歲。研究組:男患兒27例、女患兒23例;年齡3-12歲,均值8.6±2.4歲;男家屬27例、女家屬23例;年齡25-48歲,均值35.6±5.1歲。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即環境干預、飲食指導等,而研究組予以循證護理,具體包括如下方面:
1)初步評估:對患兒病情及其家屬住院需求進行評估,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尤其是患兒的心理特征、住院不適,以及家屬心理需求及舒適護理等。
2)針對問題搜尋循證資料:將患兒、心理、生理、不適、行為特征、住院需求及關懷照顧等作為檢索詞,對知網、萬方等常用文庫進行檢索,搜尋相關證據資料,從而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
3)護理策略制定:分析與評價資料的可靠性與實用性,獲取的證據和經驗、護理技能及患者家屬實際需求與愿望結合起來,選用可靠性較強與可行度較高的部分證據;總結以往護理方法后制定適合患兒的最佳護理策略,盡量符合患兒實際情況及其意愿,并符合個體化、優質及舒適護理的原則。
4)具體護理措施:①生理舒適干預:患兒手背靜脈穿刺比較常用,為此減輕穿刺疼痛十分關鍵,加上他們存在恐懼心理,護理配合難度較大,為此護理人員要有嫻熟的穿刺技術,確保一次成功,如經橈骨莖突、尺骨莖突、第三掌骨頭形成的三角區域實施穿刺,拔針后予以豎壓法速度按壓穿刺處,并壓住內外針眼,可預防瘀斑與血腫。各類操作前實施利于操作的護理服務,如愛撫法(親近、懷抱、撫摸、輕拍等)、轉移注意法(邊宣教邊講述故事吸引注意力)、獎勵法(勇敢、表現配合的及時予以表揚與獎勵)等。②環境舒適干預:努力為患兒營造舒適的環境,包括聲響、氣味、溫度、光線及濕度等;護理人員重視儀表與言談,使得他們盡情享受舒適的感官刺激。比如可成立家庭式病房,營造溫馨安全的病房環境氣氛,或者建立情景游戲室,室內可分為黑板區、書柜區、電腦區及病房模擬區等。③心理舒適干預:開展親情護理,營造良好護患關系,提高滿意率。成立親情心理座談座談小組,每周對護理單元實施座談,座談中除了了解病情與治療情況,還要了解患兒家屬心理所需,幫助他們解決家庭問題及住院帶來的困難。此外,予以精神支持,讓他們看到希望,以真誠、信任的心態協助治療、護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兒護理前后兒童行為量表(CBCL)評分,以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率,并對比分析。其中CBCL是測評兒童社交能力和行為問題的量表,條目共計113條,每個均有0、1或2分粗分,最終相加,得分越高則問題越大。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均數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將P<0.05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護理前后患兒CBCL評分對比
兩組患兒護理后CBCL評分均有明顯改善(P<0.05),而研究組改善更顯著(P<0.05)。
2.2患兒家屬護理滿意率對比
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率為96.00%(48/50),對照組則為82.00%(41/50),研究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逐漸增多,顯示可取得不錯的效果。我院針對接診的100例患兒及其家屬展開研究,隨機均分為2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護理后CBCL評分均有降低(P<0.05),但研究組下降更明顯(P<0.05),可見循證護理可改善患兒的行為,促進他們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同時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率高達96.00%,而對照組則為82.00%,研究組顯著更高(P<0.05),可見循證護理應用在兒科護理中可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循證護理是嚴格以實證作為依據,從大量臨床資料分析后所得,作出正確判斷后制定護理措施并實踐,提高護理效果,值得借鑒。
作者:馮亞清 單位:吉林省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