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護理專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專業行業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獨具特色的一種辦學模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專業化和精細化要求越來越高,護生的操作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人文關懷理念等人文技能也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所重視。但護理實訓多數情況下是模擬性的,無論是護理對象、環境感受還是心理狀態都與實際工作有差距,造成學生畢業后臨床適應時間較長。尤其是護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愛傷觀念、責任意識、服務理念、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等都需要在醫院的實際環境、實際需求中體會和培養。探索醫院參與、醫院主導、醫院評價的院校合作育人、雙技能并重既是學校與醫院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方向,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能性人才的需要。
2校企合作內容
2.1研發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成立護理專業建設行業指導委員會,每年定期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根據每年的專業調研結果,充分聽取護理行業專家修訂的意見,滾動修訂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方案。
2.2開發專業課程與護理行業專家整合現有的課程,刪除不必要內容,增加或突出重點,增設“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等實用性課程。
2.3開展課堂教學我校與醫院建立“教學聯合體”,實行校院聯動。聘請醫院的優秀人才來校承擔教學任務,專任教師利用假期到醫院臨床實踐。
2.4開展技能訓練利用護理技能大賽搭建平臺合作培養技能型人才。從2009年江蘇省首屆技能大賽開始,每年邀請知名護理專家前來指導。
2.5進行社會服務與醫院合作承擔養老護理員、育嬰師等技能培訓和鑒定考核,共同開展江蘇省在崗鄉醫中專學歷補償教育、社區護士等教學工作。
2.6完成見習、實習等實訓內容學校安排學生到醫院練習、見習、頂崗實習,了解醫院的文化素養需求,識別典型的任務,體會人文技能的內涵。
2.7合作建設實訓基地我校在護理行業專家指導下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其設備齊全、功能先進。我校與周邊50多家醫院合作建設的校外實訓和實習網絡基本形成。
2.8合作進行課題研究我校和醫院合作開展高職護理專業課程改革課題研究,共同提高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成效
3.1教師培養落在實處通過校院合作,近三年教師獲省級以上職業技能大賽、說課等教學競賽、省級以上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校院聯手實施“五階梯”教師培養,一批教學名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已成為教育一線的“脊梁”。
3.2實訓基地具備規模我校護理專業實訓中心為省級優秀實訓基地。除了滿足校內技能教學及研究和培養技能高手,還實現職業鑒定等服務社會的多元功能。我校形成以三級醫院為主體、其他醫療衛生機構為拓展的校外實訓和實習網絡。
3.3教學效果成績顯著學校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PBL教學、項目教學等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培養學生雙技能的教學方法,學生臨床護理技能和人文技能提高顯著。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模式下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教學。
3.4科研成果碩果累累自2009年以來,專業教師省、市級以上立項的研究課題、社會科學課題7項,項目課例設計獲省級以上獎3項,編寫教材8本,獲專利2項,公開89篇,教學成果獎20項。
3.5社會服務日益增加學校累計培養養老護理員800人次、育嬰師300人次。江蘇省在崗鄉醫中專學歷補償教育,注冊學員達3萬多人,培訓鄉村醫生、社區護士等從業人員計1萬多人次。與其他高校聯合舉辦成人學歷教育,每年培養專業人才600多人。
3.6人才培養社會滿意2009年以來,學生與教師參加全國和江蘇職業學校護理技能大賽取得了多項獎項。近四年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均為高通過率。畢業生呈現“基礎扎實、技能熟練、素質優良、潛力較大”特點,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學校開展“雙技能并重,工學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學生、學校、醫院三方共贏的目標。學生通過校院合作在醫院練習、見習、實習,錘煉了護理技能和人文技能;學校通過校院合作提高了育人成效,贏得了社會認可;醫院通過校院合作收獲了急需的護理人才,為醫院進一步發展儲備了新生力量。
作者:羅鐘亮侯繼丹單位: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