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急救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齡33~79歲,平均(56.2±2.3)歲。發病的首要癥狀表現為胸痛合并冷汗11例,其次為心力衰竭4例,休克2例,暈厥1例。既往病史包括:高血脂2例,高血壓8例,糖尿病5例,膽石癥3例。
1.2.1給氧護理:實施鼻導管給氧的方式,氧流量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應量,減少疼痛與缺血。
1.2.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對于減緩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治愈率有著關鍵作用。因發病急、心前區疼痛感異常強烈,患者難免產生焦慮甚至絕望等心理疾病,疾病承受力低下。因此,當患者疼痛加劇時,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在旁陪伴,增強患者攻克疾病的信心,消除負面心理,以樂觀開朗的心態配合各項護理。
1.2.3止痛護理:給予止痛類藥物,并時刻監測患者的呼吸及血壓變化狀況,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藥效功能及作用的發揮。
1.2.4飲食護理:護理開始后的4~12h以內,給予流質飲食,緩解胃擴張,隨后選用低膽固醇、低脂類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理念。發病后12h內臥床休養,營造舒適寧靜的護理氛圍。
2結果
18例患者中,17例經急診急救護理后病情得到有效地緩解,在隨后的治療中配合得力,最終治愈出院,1例由于并發心律失常而死亡,治愈成功率為94.4%。
3討論
本研究顯示,17例患者病情均得到緩解并最終治愈,但1例因心律失常而死亡,表明心律失常等并發癥仍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所以,應結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規律及特征,有針對性的總結出合理的急診護理策略。
3.1加強心電監護:做好急診急救的前期護理準備,確保急救設備及藥品的供應及時,接診之后應就地搶救,使患者去痛鎮靜。全部患者初入院即行心電監護,時刻觀察患者體溫、呼吸及血壓等指標數據的變化規律,尤其要特別關注急救24h以內有無心律失常,以避免致死率,查看心電圖的變化情況。
3.2充分吸氧,暢通靜脈通道:吸氧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增強患者血液氧飽和程度,切實緩解心絞痛癥狀,降低心律失常出現率。本次研究中,11例患者就診初伴有心絞痛加劇并有冷汗,嘴唇和臉色發紺,呼吸短促,需予以面罩給氧,30min后病情得以改善。表明早期吸氧可緩和心絞痛,縮小梗死范圍。如若患者出現呼吸終止,則需配合醫生行氣管插管,確保按時供氧。當患者入急診科后,應暢通靜脈通道,服用鎮靜、抗凝、溶栓藥物,控制輸液速度。溶栓治療期間需構建兩條靜脈通道。
3.3實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心理表現及特征,科學調試情緒。對于十分在意隱私感的患者,要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帶給患者的影響;針對情緒焦慮、波動明顯的患者,需告知心理情緒與病癥的關系,包括消極的精神因素帶給疾病康復的負面影響,促使患者重塑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完成各項護理。
3.4緩解疼痛感的護理: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發作,疼痛感的加劇極可能使患者情緒紊亂并加劇病情,甚至引發多種并發癥。因此,為預防心絞痛,護理人員可給予患者常規服用由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出品的消心痛,規格為5mg,5~10mg/次,2~3次/d;為快速鎮痛,可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劑規格為50mg/ml,25~100mg/次,劑量150mg/次,600mg/d。服藥時查看患者病情動態,一經發現血壓驟降或心跳加快的現象時,需及時報告醫生。
3.5加強并發癥的護理: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普遍的并發癥,通常在發病后7d內出現高危心律失常,并能提高致死率,因此,要時刻準備好除顫起搏。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體征合理調整藥劑用量,加強精神調節,叮囑患者切忌用力排便,嚴控輸液速度,運用抗生素防范感染。
4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易發的心律失常等并發癥,需不斷地改進急診急救護理方案,順利為隨后的搶救贏得了主動權,使患者病情穩步改善,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人員要自覺加強業務素養和護理技能操作,為患者急救爭取寶貴的時間。
作者:劉莉單位: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