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引言:
宏觀意義上講,風險管理是預見性管理的一種方式,先分析管理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事故,對不穩定因素進行定位排查,并根據不安全因素采取有預見性的管理措施。精神病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發病時不能控制自身的行為和思想,因此在醫療監護中存在許都不確定性的因素,對精神患者本人、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家屬構成安全威脅。為了防止精神科護理中發生意外事件,消除護理的安全隱患,本研究中采取對照實驗的研究方法,進行精神科護理安全模式管理中風險管理理念應用的問題探討,并根據實驗數據,進行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安全模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的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對比研究中病例患者資料取自來我院進行治療康復的精神患者,患者的總數為16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93例,女性患者有67例,年齡在19-52歲,平均年齡3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觀察組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理念。在這180例精神患者的病情上沒有特殊或者個別的病情,所有患者的病情癥狀相似,患者的年齡和年齡對研究沒有本質影響,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實驗結果具有對比性。
1.2方法
1.2.1強化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特征的了解
精神病患者的自我表達能力和行為的控制能力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外加上生活和精神的壓力,往往伴隨著其它疾病,尤其是老年的精神患者,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常見疾病。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對精神患者病情的了解,針對患者病情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防止出現意外事件(如:血壓過高、血糖過低等)發生時,不能進行有效的處理,全面加強冠心病、低血糖處理、胰島素注射等基本護理技術。
1.2.2對特殊精神患者進行重點護理
特殊精神患者通常是由司法機關或者民政局送到精神監護室的沒確定身份的精神患者,要根據相關醫院診療制度,對特殊精神患者進行傳染疾病的檢查,像(HIV病毒、乙肝病毒、甲肝病毒等),同時進行體內的檢測,加強審查力度,著重進行觀察,避免出現精神科內疾病交叉感染。
1.2.3提高精神科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
在精神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加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培養醫護人員護理記錄和存檔的意識,為出現意外事故時,避免與患者家屬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為責任的落實提供有力的法律證據。精神科要加強醫護人員法律知識的培訓,加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同時協商患者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加強對患者病房的檢查力度,定時定點進行檢查,采取每天的安全檢查及每周病房大檢查的工作制度,避免患者私自窩藏違禁物品,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精神患者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康復狀態以及患者家屬對醫療監護的滿意程度。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和患者的康復狀態通過實驗統計得出,家屬的滿意度調查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將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以百分制分為四個級別,非常滿意(90-100),滿意(80-90),基本滿意(60-70),不滿意(<60)。
1.4統計學處理
1.5統計分析方法
通過信息采樣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精神患者意外事故的發生率通過T函數進行檢驗,計數統計與比較上采用X2函數進行計算機數據分析比較。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家屬的調查以調查問卷的平均分數進行統計比較,采用當前計算機分析系統SAS8.0進行統計和計算機的后期分析工作。
2.結果
通過對照實驗結果的分析,觀察組意外發生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精神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普遍比對照組精神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高,差異具有統計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患者的護理工作作為特殊的護理科目,具有更高的風險性,因此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具有實用價值,強化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注重在護理過程按照規定的格式記錄精神患者的身體狀態,做到記錄的實時性、準確性、規范性。對出現病情惡化和不良反應的患者,醫護人員要及時與患者的家屬聯系,加強與家屬聯系,規避精神科護理中的風險,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從風險管理層面加強了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同時加強了患者的監護能力,顯著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現實應用價值。
作者:崔紅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