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科護理學教學改革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現代教育思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雙邊活動,兩者缺一不可。“學”是活動的主體“,教”是活動的主導,必須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雙方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根據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筆者對所擔任教學工作的我校2012級、2013級護理專業班的內科護理學進行了教學改革嘗試,現匯報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12級、2013級護理專業筆者擔任教學工作的5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每班分成15個討論小組,每小組4~5名學生。
1.2教材選用
采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內科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張淑愛主編)。
1.3研究方法
在內科護理學中挑選15種疾病,每個小組負責一種疾病。每個小組指定一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學生一起討論學習本組所負責的有關疾病的知識,并進行課前的準備工作(如資料的收集、PPT的制作、授課內容的準備等),同時推選一名學生作為本組的主講人。授課當天,前1個學時由各組主講人上臺講授所負責疾病的相關知識,其他組的學生對“內容講解是否清晰、重點是否突出、語言是否清晰流暢”3個方面進行評分,剩下的時間由教師進行評價糾正,最后再按照大綱要求將各組疾病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梳理和講解。
2結果
對該教學改革方法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63份,回收有效問卷36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3討論
讓學生走上講臺,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而成為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的主體。另外,教師的角色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引路人。
3.1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培養自學能力
首先,學生要對教材里本組所負責的疾病有整體的把握,同時也期待自己在授課過程中能有完美的表現,因此會通過教材、網絡查詢等方式主動學習本組所負責疾病的相關知識;其次,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小組成員討論或者向教師請教解決。這個過程對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很好的幫助。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知識劇增、競爭加劇、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生活,唯一途徑就是自學。學生養成了主動學習和自學的習慣,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3.2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實踐證明,當人對某方面事物感興趣的時候,這種興趣會引導他積極地從事這方面的實踐活動。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解,本身就足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想體會當老師的感覺、想充分展現自我。因此,學生就會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會格外用心理解,精神高度集中。學生上講臺講課促進了課堂上的生生互動,有利于積極情緒的形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形式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牢固記憶。有心理學專家研究分析,如果學生在自己主動思考學習之后,又能把自學掌握的知識說出來,甚至教會他人,動腦動手又動口,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掌握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
3.3培養合作能力及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動力,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合作意識是現代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合作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及對知識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新的教學模式中,一個小組是一個團體,團體的表現跟每位小組成員的關系都非常密切。因此,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查資料,有的制作電腦課件,有的上臺演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與此同時,把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匯總,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3.4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現代社會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表達能力越來越被認為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必備能力。因此,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護理工作是跟患者打交道,因此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與患者的溝通,以減少醫患矛盾。在臺上講課本身就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較好的鍛煉方式,因此講課的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膽量,而且對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為今后的護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人際溝通基礎。
3.5形成競爭機制
采用由其他小組為授課小組評分的方法,既是對授課小組的評價,也是一種鞭策,同時還是一種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競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競爭可以促使授課小組的所有學生都積極準備,爭取得到其他小組學生的認可。當然,在許多有益的收獲下,作為教師還應該注意下面兩個問題:首先,畢竟是學生來講授知識,可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難免有不能講清楚的地方,甚至有講錯的地方,因此教師在后期應該及時進行講解和糾正,避免讓錯誤的知識留在學生大腦中。其次,由于每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不同,所以授課的效果也不一樣,因此,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學生的講課,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贊賞、多一些鼓勵,讓學生渴望被尊重、被認可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這樣學生就會充滿自信和動力。教學改革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第一,學生講課經驗不足,主要還是呈現課件,這有待教師進一步引導和指點。第二,學生在講課過程中有刻意模仿教師的現象,使課堂顯得模式化,這也需要教師鼓勵學生盡可能展示個性。
作者:張曉萍 單位: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