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120例住院患者,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全面優質護理。結果干預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心理負面情緒,有利于提高的護理滿意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優質護理;護理滿意率
心血管內科疾病具有病程長、遷延難愈等特點,給患者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帶來極大的痛苦[1]。因此,對于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不僅要重視對患者的治療,還要重視對患者的臨床護理。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臨床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2]。為了分析優質護理模式應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價值,我院對120例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20例患者,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0例。干預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36~84歲,平均為(59.3±5.7)歲;病程6個月~12年,平均為(5.2±1.3)年。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4~85歲,平均為(58.6±5.6)歲;病程4個月~13年,平均為(5.4±1.4)年。兩組的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健康宣教:
對患者護理人員應調查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健康宣教。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理解能力較低者,護理人員應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宣教;而對于受教育程度較高者,可通過健康講座的方式進行宣教,并對個別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健康宣教。通過健康宣教,以使每一位患者都能掌握疾病及治療的相關知識,嚴格按照醫囑接受治療。
1.2.2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疑慮,以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如對于恐懼、焦慮者,應鼓勵與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與鼓勵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對于抑郁、絕望者,除加強健康教育外,還要向患者多列舉一些成功治療的案例,以緩解的心理壓力,增加的治療信心,使患者在心理上獲得滿足。
1.2.3生理護理:
護理人員對患者應做好對患者的護理評估,如患者的飲食習慣、排便時間、活動強度及用藥情況等。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蔬果,并指導患者每日早晨空腹飲用溫水,以促進腸蠕動。同時,指導與教會患者進行腹部環形按摩,每次10~15min,3次/天,以促進腸蠕動。在護理工作中,對于臥床而腰背部酸脹痛者,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以緩解患者的腰背部酸脹痛癥狀,以減輕患者的痛苦,使其生理上獲得滿足。
1.3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2]。而護理滿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服務態度、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主動性五大維度共25小項,每項評分為1~4分,滿分為100分,最低分為25分。①評分>86分為非常滿意;②評分71~85分為滿意;③評分50~70分為一般;④評定<5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用百分值表示,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干預后,干預組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率:
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全面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處處為患者著想”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患者提高全面、全方面的優質護理服務,滿足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3]。本研究中,干預組干預后的SAS、SDS評分分別為(52.13±2.28)分、(50.17±2.23)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8.66±3.10)分、(55.70±2.95)分;且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表明實施優質護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各種負面情緒,并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主要是通過健康宣教,使更全面得掌握疾病及治療的相關知識,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護理與治療工作;心理護理,通過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干預,使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更好地消除,使其心理上獲得滿足;而生理護理通過做好的護理評估,做好患者的飲食指導及肌肉按摩,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痛苦,使其生理上獲得滿足。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負面情緒,有利于提高的護理滿意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靳鳳香.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23(11):344-345.
[2]李桂娟,王曉云.優質護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5):415-416.
[3]劉傳芬.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9(6):93-95.
作者:丁玲敏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靈芝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