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現代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手術室的護理有了更高的期待。為了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減少醫療糾紛,我院在常規的護理手段下加用安全防范措施,并分析其臨床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以及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手術室接受護理的患者各75例。前者通過常規的手段對患者進行護理,稱之為對照組。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7例,75例手術室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23±3.47)歲。后者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對前者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總結,并開始加用安全防范措施進行護理對比,稱之為觀察組。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75例手術室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52±3.24)歲。通過統計學軟件,對兩組護理模式下手術室患者的性別以及平均年齡差異數據進行處理,可判定差異數據均不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即P>0.05)。
1.2研究方法:
對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我院手術室患者的臨床護理模式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并運用辯證的思維對手術室患者護理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總結。護理分析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癥類型、護理人員、護理模式以及護理技能熟練度等一系列評價指標。對手術室患者的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完成后,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通過常規護理加用安全防范措施的模式,對手術室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對比。護理分析內容與對照組相同。
1.3評價指標:
對兩個時間段內的各75例手術室護理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進行統計對比,并根據統計結果,計算出兩組護理模式下手術室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是對護理過程中,手術室患者的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臨床不良反應癥狀進行相應的統計,不良反應率為不良反應例數所占手術室護理患者總例數的比重。不良反應率數值越高時,護理模式效果越落后。
1.4數據處理:
文中兩組護理模式下的各項對比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組間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進行比較。當P<0.05時,可確定差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5例),其中惡心3例,頭暈2例。對照組中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67%(23例),其中惡心11例,嘔吐4例,頭暈8例。通過統計學軟件的數據處理,可以確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不安全因素:
①護理人員護理技能生疏。手術室大部分時間作為一個搶救場所,需進行相應的緊急處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生疏,加之緊張的搶救氣氛,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很容易引發醫療事故。②手術室患者缺乏心理疏導。手術室患者在接受護理治療時,如若一直處在負面情緒中,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治療。缺乏及時的心理疏導,也會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抵觸心理,并有引發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的可能。③護理人員安全意識缺乏。面對意識不清醒的手術室患者,護理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容易導致引流管放置不當以及靜脈滴注過快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異常反應發生的情況。④護理人員無菌意識的缺乏。醫護人員由于缺乏無菌意識,容易對敏感體質的患者造成再一次的感染,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的手術護理治療,在另一方面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造成威脅。
3.2安全防范措施:
①護理人員護理技能加強。通過定期的護理培訓,以護理進修班為媒介,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儀器的指導以及護理實踐技能的帶教。完成護理培訓后,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測培訓效果。②護理人員心理疏導能力提升。面對心理疏導能力差的護理人員,可以通過組織交流會的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學溝通技巧的教授,并鼓勵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實踐,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③護理人員安全意識的樹立。對于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在一方面不僅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責任心,在另一方面還讓護理人員明確了護理過程的法律責任。安全意識教育可以通過講座的形式進行,鞭策護理人員以一個嚴謹的心態面對手術室患者的護理。④護理人員無菌意識的建立。護理治療過程中,需對護理人員進行無菌意識的灌輸,嫻熟的護理技巧聯合規范的無菌操作,才能有效的對患者進行治療,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情形。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手術室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作者:王昭 單位:葫蘆島市中心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