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價格管理醫療服務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中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醫療機構改革中明確提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指導方向,但是中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組成的不合理性。中國現行醫療服務費用內部構成有財政撥款和醫療服務收費兩個渠道。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政府補貼遠遠不能滿足醫療服務費用,致使醫療服務不能得到合理補償,醫療服務機構只能通過大型設備檢查、藥品差價等得到補償。醫療機構大部分收入來自藥品收入,這種“以藥養醫”的機制變相鼓勵了醫生多開藥。另外由于醫療機構規模擴張,固定資產折舊成本上漲,為了彌補成本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治療價格過高、頻率過快以“檢查養醫”的現象屢屢發生。長期以來中國把醫療單位視為單純的福利單位,醫療服務價格不合理,服務收費大大低于醫療成本,醫療服務不能得到及時、合理補償,醫療機構大多處于虧損境地,束縛了醫療機構的發展。醫療服務成本包括醫療人員的技術服務成本和各項檢驗檢查成本,當前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中的技術勞務和知識價值性項目收費又往往偏低或無對照收費項目。例如門診掛號費為1元錢,靜脈采血為3元錢,婦科的備皮及陰道分泌物標本采集都沒有對應的收費標準等,這樣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不足以覆蓋醫務人員所提供的技術服務成本,致使醫療服務機構不得不通過藥品收入補虧,從而造成醫療機構給患者開大處方、用高價藥、不合理用藥的局面。
2.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不透明性、滯后性。目前,中國醫療機構已經全面推行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但多數醫療機構只是將常用的收費標準進行公示,有些公示對于患者而然即使看了也搞不清到底收了什么費,怎樣收費。有些醫院只是按照要求將常用的收費標準上墻,而對于之后的調價卻無人管之,導致公示的收費價格與實際的收費價格不一致,讓患者看得云里霧里。另外,中國實行統一的醫療服務項目名稱和服務內容,盡管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根據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在一定時間調整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但其調整價格頻次相對偏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機構也在逐步開展新型醫療服務項目,可是由于物價管理部門缺乏專業的醫療成本核算人員而醫療機構又沒有自主定價的權利,這些新型的醫療服務項目遲遲不能與患者見面。
3.不同醫院對同樣病情收費不同。在沈陽同樣是急性心肌梗死價格最低的醫療機構7000多元,價格最高的超過數萬元,這樣的情況在全國的其他城市也大概如此。醫改初期,按發病種類進行定價治療。單病種限價收費是針對患者所患疾病,由醫生專門為其制定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同時對患者實行最高限價,這樣有助于擠出醫療服務費用的虛高水分。但是,由于醫療服務專業性相當強,病人掌握相關專業信息明顯少于醫護人員,醫患雙方對病情了解信息嚴重不對稱,單病種定價后雖然壓低了價格,可是由于利益驅使有些醫生動動筆頭,對病種升級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費用。另外,實施單病種帶有強制性的操作程序導致醫生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如何對其監督也是一道難題。
二、完善醫療服務價格的對策
1.價格管理部門應調整不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醫療價格中應該對醫療人員的技術價值有著充分的體現。當前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看重的是外在的實物價值,忽視內在的技術和勞務價值。患者評價錢是否花在刀刃兒上判斷標準是藥拿的多少,檢查做了多少。這種觀念本質上是沒有認識到醫務人員勞務的重要性和醫療知識技術的特殊性。產生認識誤區的后果是,制定收費標準的過程中,醫療服務的技術價值難以充分體現,迫使醫院通過更多的有形服務,如大型醫療設備診查、銷售藥品來回收成本。價格主管部門應會同衛生行政部門及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專家共同測算研究,利用價格指數調整和分析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水平以保證建立健全的醫療服務成本和完善的價格監測體系。加強對醫療服務價格及成本構成要素的市場監測,使得市場機制在醫療服務價格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為適時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供有利依據。
2.規范診療行為,減少過度醫療,控制醫療費用合理的增長,加大單病種項目補償標準與種類。可利用現有醫療費用資料,制定統一病種付費金額按醫院級別規定實行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數量以達到醫療服務資源利用標準化,即醫院資源消耗與治療病人的數量、疾病的復雜程度和服務強度成正比。推行單病種限價收費,涉及控制醫藥成本、規范內部管理、改善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技術等諸多環節。醫院收入僅與每個病例及其診斷有關,而與醫院治療該病例所花費的實際成本無關,醫院診療病人時是否盈利與盈利多少取決于該病種標準費用與實際治療費用中的差額。主管機構應該出臺明確、有效的補償機制,對醫院收治單病種數量予以補償并放寬醫院藥品、醫用衛材的采購機制,由醫院自行控制成本,醫院通過自主管理,降低成本,并從單病種服務量中取得收益。政府要逐年增加對各級非營利醫療機構的投入。按照公共與分級財政體制的要求定期給予醫療機構定額補助,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適當傾斜,提高公共衛生產品的供給,加強對醫療市場和資源分配的管制。加大對單病種合理成本的補償,把財政撥款和醫院工作量掛鉤,使財政撥款成為一種激勵手段。推行按單病種付費的關鍵是改革醫院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全程質控系統和收支結余脫鉤的績效獎勵措施,控制系統包括事前提醒、事中監測和事后檢查三個部分。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率、病情好轉率、院感等指標可實現實時采集、反饋、控制,建立以工作效率為主的考核指標和考核周期。同時,從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出發,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要求醫院部分病種實行單病種最高限價,超額部分由醫院承擔。這樣會使醫生自覺少用高價藥、減少不必要檢查,縮短住院日期大大減少醫療收入的灰色地帶。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加大對醫保資金的合理補充,從而形成醫保病人費用的足額補償。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籌資、共擔風險,實行通賬結合,建立醫、患、保三方制約的機制。
3.不同醫療機構分級定價。由于不同醫療機構以及不同的醫生在醫療診療過程中表現得技術差別、勞務差別、資源差別是不同的,應以醫療機構的級別和醫務人員的技術職稱為依據對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分級制定價格,適當分開檔次拉開差價,以體現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醫療質量和業務水平方面的差異,充分合理地對醫療機構和醫生加以引導,分流資源,促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進而積極健康地參與市場競爭。
4.醫療機構加強自身管理,不斷完善與健全自我約束機制,增強醫療服務收費的透明性。自覺接受患者、新聞媒體、政府管理部門的監督。醫療機構要將主要醫療服務項目名稱和收費標準在當地物價局進行備案,辦理相關收費許可證,并在醫院顯示位置公布。醫療機構應該在顯著位置安放藥品、醫療診療項目收費價格公示欄及電子觸摸屏查詢系統,并在價格發生變動后及時調整,為住院患者打印每日清單,以便于患者查詢監督。使醫療機構提高自身形象,減少醫患矛盾,促進自身發展。
作者:李倩單位: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