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質護理模式肝膽外科護生實習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研究肝膽外科實習護生在優質護理模式下的體驗。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86例膽外科實習護生按拋硬幣法分組,正面43名護生在常規護理模式下實習(A組),反面43名護生優質護理模式下實習(B組),借助質性研究中現象學研究方法,對兩組實習護生展開半結構式、面對面深度訪談,并根據Colaizzi資料分析原則將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評估兩組實習護生對護理模式的體驗滿意情況。結果B組實習護生對護理模式下專業技術水平、護理管理體制、護理服務態度、護士職業價值感的體驗滿意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模式下,實習護生能夠深刻體會到擁有精湛業務水平的重要性以及臨床護士保持良好服務態度的優勢,有助于其對護士職業價值感提升。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肝膽外科;護生實習;體驗;質性研究;教育
護理畢業生在實習階段不僅能夠需要培養臨床實踐工作能力,還需體驗對于護理工作內容的真實情感以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1-2]。優質護理服務屬于21世紀新興護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要求護士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努力強化基礎護理措施,并通過全面落實責任制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及整體水平[3]。目前優質護理模式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并獲得患者的普遍認可,但是優質護理模式下有關護士以及實習護生體驗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在我院肝膽外科護生實習期間開展優質護理模式,深入記錄并探究護生對于該模式的真實體驗,現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案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于2018年6月—2019年10月納入86例膽外科實習護生,A組護生男女比例3:40,年齡19~22歲,平均(20.54±1.25)歲;B組護生男女比例4:39,年齡18~23歲,平均(20.43±1.32)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案借助詮釋現象學質性研究方法調查實習護生對優質護理模式的體驗,資料收集與分析:研究人員與受訪護生面對面,提問的問題多為半結構式,對護生采取深度訪談法,即讓護生處于自然情景中,對其實施開放性訪談,避免與護生討論具有暗示或引導意味的話題。訪談正式開始前,研究人員務必告知受訪護生此次調查開展的目的,講述具體調查內容及方法;及時向護生說明會進行相關筆錄及現場錄音,但承諾會采取偽音以及編碼代替姓名等方式以保護受訪護生的個人隱私,努力消除其內心顧慮,同意進行知情同意書簽署。研究人員借助一個廣泛性問題(如“請描述您在優質護理模式下開展護理工作的真實感受”)開始,結合受訪護生的回答逐步深入,每位受訪護生訪談時長在1/2~1h。結束訪談后,及時將訪談中的錄音轉化成書面文字,再對研究人員現場記錄以及受訪護生陳述的所有內容進行計算機錄入。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對錄入的訪談資料進行分析,認真閱讀所有記錄,從中提煉重點內容,隨后對調查中反復提出的觀點進行詳細描述并編碼;同時合理辨別各種類似觀點,針對有問題的觀點及時返回至受訪護生處進行求證。最終由研究人員根據一定順序以及主題進行觀點重構,使觀點與形成的主題保持一定內在聯系。1.3觀察指標實習護生對護理模式滿意程度:自制滿意評分調查表,包括四個方面,即專業技術水平、護理服務態度、護理管理體制及護士職業價值感,每方面滿分為25分,得分越高越滿意[4]。1.4統計學方法運用統計軟件SPSS21.0,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B組實習護生對護理模式下專業技術水平、護理服務態度、護理管理體制、護士職業價值感的體驗滿意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優質護理模式開展期間,帶教教員與實習護生實施一對一跟隨共同開展臨床護理工作,并對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培養予以重視,鼓勵其積極參與肝膽外科健康宣教方案的制定與實施[5-6]。由教員帶領護生深入病房與患者開展近距離、面對面交流,用心傾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向患者耐心講解各類健康知識(包括自我心理調節、作息、飲食及功能鍛煉等),以提升其認知水平,消除過多顧慮。教員對護生關于人文關懷理論知識予以強化學習,確保其了解關懷護理的內容并掌握護理技巧,引導護生多站在患者的立場思考問題,并教會護生正確鼓勵患者的方法,以便于患者宣泄情感[7];同時加強巡視力度,針對患者提出的疑難問題及時且耐心予以解答,并盡可能滿足其真實需求,以此避免患者情緒負面化;根據計劃每日參與健康教育微時間,每周安排實習護生參加出院病歷復印以及郵寄、公休會、術后隨訪等護理服務,使其充分體驗到優質護理模式中的延伸服務,從而有助于實習護生的護理職業認同感提升[8]。上述措施實施后不僅有助于護理質量提升,還能夠促使患者對實習護生的不信任感降低,改變偏見;同時通過強化護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夠幫助實習護生快速融入科室集體中并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帶教期間結合實習護生的接收程度進行個性化教學計劃制定,在與實習護生進行訪談的過程中對其不理解的疑難問題(例如提出優質護理服務存在不足之處、無法理解實施的意義)予以重視[9-10],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增設肝膽相關專科課程,其中關于優質護理服務內涵(了解優質護理的目的、含義以及社會效應)等內容的學習進行重點加強,確保實習護生能夠全面理解優質護理開展的意義。在實習護生新入科時對其資料進行全面掌握,借助入科測評以及談心會,總結護生針對優質護理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實施帶教,針對僅完成內科輪轉或缺乏基礎性知識的實習護生,予以基礎以及肝膽外科理論知識強化學習,對各項操作練習實施培訓與考核,以明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學習及實踐方向[11-12]。通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才能促使患者滿意度提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護士優質護理模式中工作主體為護理人員,實習護生作為護理事業發展的后備軍,因此需要進行溝通技巧培訓。帶教教員進行具有肝膽特色的專業溝通技巧課程制定,盡可能減少生硬理論內容,注重開展情景教學[13];另外,定期對帶教團隊實施培訓,確保授課過程中教員講解通俗易懂,并對護生語言溝通行為進行規范,有助于實習護生溝通能力顯著提高,促進友好護患關系建立,從而提升優質護理服務質量[14-15]。本研究中,B組實習護生在護理模式下體驗滿意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表明在肝膽外科實習護生中開展優質護理模式帶教,可以幫助護生更好地獲取患者的信任,有助于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綜上所述,本項研究綜合分析優質護理實施對于臨床實習護生的影響,為后續改進措施提供一定參考意見。
作者:李巖 田園 羅影 姚紅月 朱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