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年級醫學生心理水平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材料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為湖南醫學院一、二年級學生,共調查827名,其中男518名,女309名,年齡范圍16一23歲,平均年齡19.24士1.059(ISD)歲。進入醫學院學習已8個月以上。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采用問卷式表格由受試者自填,統一填表指導語和方法。使用的調查表均為國內外常用的量表,內容主要包括:
1.疾病癥狀調查表(SCL一90):由90個項目組成,每項癥狀的嚴重程度按O一4分五級評定。分為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共g個基本癥狀因子‘弓’。
2.國內龔耀先‘”’修訂的艾森克個性成人問卷(EPQ):由88個項目組成,分為內外傾向性(E)、神經質(N)、精神病質(P)、掩飾(L)四個人格維度,已制定中國常模。
3.生活事件調查表:參考Holmes的"社會再適應問卷”(SRRQ)(“,,Sarason的‘性活遭遇調查表,,(LES)(7,,Dohrenwend的“精神病流調研究用生活事件修訂問卷”(PERI)‘8’,以及國內的有關研究‘“’,編制成含62個條目的生活事件調查表。事件內容涉及學業、戀愛、家庭、人際關系、疾病與意外事故等方面。表中設計了最近一年內實際遭遇事件的性質。分為正性(positiVe)或稱期望(desirable)事件和負性(negative)或稱不期望(undesirable)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次數和緊張程度評分。緊張程度由受試者根據自己經歷該事件時的體驗按輕度一1分、較輕一2分、中度一3分、較重一4分、重度一5分評定。并結合事件的性質,正性事件評正分,負性事件評負分。對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本人和父母的精神、軀體疾病史也進行了調查,所有調查均由筆者自始至終進行。-
三.分析方法:
1.心理健康水平指標:采用SCL一90總痛苦水平和因子痛苦水平表示,痛苦水平分為0分一沒有、1分一輕度、2分一中度、3分一重度、4分一極重五級水平。
2.最近一年精神緊張因素指標:沿用Holmes的“生活改變單位”(LCU)的計算方法‘“’‘。’,分別計算正、負性單項生活事件年緊張值(士Li)和正、負性生活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值(士LCU),并以此做為精神緊張因素指標。結果一調查工具的可靠性:為了驗證調查工具是否穩定可靠,對60名醫學生在調查后的第14天進行了重測。SCL一90總痛苦水平重測相關系數為0.71,各因子重測相關系數為0.52一0.76(pearson相關,p<0.01)。
生活事件
一年心理緊張總值重測相關系數為0.80,單項事件年緊張值重測相關系數為0.51一0.99(p<0.01),均具有較好的可信度。
二.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我國正常人SCL一90各因子痛苦水平均值在0.26~。.63分之間,以均值加1.96標準差計,正常值上限可達t’1.5,,分以上,但均未超過,’2”分,即95%的正常人SCL一90各因子痛苦水平均未超過中度痛苦水平“‘’。本文以此做為劃界標準,對827名醫學生SCL一90各因子痛苦水平的分析發現,SCL一90有八個因子痛苦水平超過正常值上限一即痛苦水平達中度(之2分)以上的人數均超過10%,特別是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偏執四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者所占百分比值較高,為21~35%。表明低年級醫學生中有1/5至1/3的人存在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強迫、人際敏感、抑郁或偏執癥狀。
三.心理健康水平與生活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值的關系:醫學生SCL一90痛苦水平與負性生活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值相關顯著(pear-son相關,r=0.353~0.560,p<0.001),與正性生活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值無相關性(表2)。表明負性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密切。
四.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的關系:SCL一90痛苦水平與人格的相關密切程度因人格維度不同而異,主要與人格神經質維度(EPQN分)的相關性較高(r=0.33一0.53,p<0.001),表明人格特征具神經質傾向的人,其SCL一90痛苦水平較高。
五.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因素分析:為了確定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密切的特定生活事件和人格維度,本文將SCL一90總痛苦水平(作為因變量)與單項生活事件年緊張值、人格特征和一般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篩選自變量的條件為顯著性水平a值二0.15)。被選入逐步回歸方程的自變量依次為人格神經質維度和學習中感到困難、學習負擔重、期待中的評優落空、家庭經濟困難、受人歧視冷遇、當眾丟面子或名譽受損、被人誤會錯怪、本人患急重病、戀愛問題受別人干涉、受驚駭、不喜歡本專業共n個負性生活事件〔F(14,832)=37.74,p(0.001〕。回歸結果表明人格神經質傾向和上述11個負性生活事件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十分密切。
六.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生活事件的強度和年頻度特征:表4所示,被選入回歸方程、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n個主要生活事件均為負性事件(強度均值為負),心理緊張程度均為中等(強度均值為一2.5一一3.5分)。其中學習感到困難、學習中負擔重、被人誤會錯怪3個事件為中強高頻事件(年頻度均值在前10個等級之內)。僅戀愛問題受人干涉為中強低頻事件(年頻度均值在后10個等級內),其他7個事件均為中強中頻事件。由此可見,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關系密切的主要精神緊張因素多屬于中強高頻和中強中頻的生活事件,這些事件主要屬于學習、人際關系、個人自尊榮譽和家庭經濟等方面的事件。
討論一精神緊張、人格特征與心理損害的關系:大量群體調查研究發現,生活事件作為精神緊張刺激,作用于個體,在一定條件下,可導致心理損害或疾病發生。但生活事件是否導致心理損害與事件本身的性質、發生頻度和引起精神緊張的程度、以及個體對事件的理解有密切關系,同時還受個體的人格特征、應付方式和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影響。只有當生活事件具有一定的緊張強度和發生頻度,或對某一個體具有特殊意義,而同時又由于個體具有不良個性素質,生活事件才有可能導致心理損害““一’7’。本文發現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負性生活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值、人格神經質傾向關系密切,表明心理損害是外界精神緊張因素和個體人格特征綜合作用的結果。
關于生活事件的性質,多數研究發現,當事件對個體是不愉快的,產生“喪失感”的或令人失望的負性事件時,如意外災難,經濟損失、爭吵沖突等,才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至于正性事件,如獲得額外收入、職務提升等,雖然也引起精神活動張力增高,但并不增加發生心理損害的危險性。本文結果顯示心理健康水平與負性事件關系密切。負性事件一年心理緊張總位愈高,SCL一90痛苦水平也愈高,證實負性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而正性事件未發現有此作用,與多數報道結果一致‘’“一‘“)。
許多文獻報道,不同生活事件具有不同的強度和頻度,引起心理損害的危險程度也不同。如戰爭、地震、近期親人死亡等一類強度很高的重大災難性事件,導致心理損害的危險性較高。但這類事件的發生頻度很低,不屬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件。而另一類強度中等且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事件,如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學習負擔過重等,很多研究發現這類事件是一般情況下多數人發生心理損害的主要不良因素““
一本文發現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均屬于中強高頻和中強中頻事件,證實日常生活中強度中等且頻度較高的事件,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精神緊張因素。
二.醫學生的主要心理不良反應:國外研究報道,醫學生的主要心理疾患是適應性反應、抑郁、強迫和焦慮性神經癥“一3’2‘’““’。saslow報道26%的醫學生患有焦慮癥、強迫癥或抑郁性神經癥。Lloyd對715名醫學生的調查發現,10%的醫學生因各種心理困難尋求咨詢幫助,其中3R%為抑郁性神經癥,35.2%為適應性反應,20%為強迫癥。
國內陳鐘舜‘2“服道,醫學生要求咨詢的人數中患有神經癥、’重性精神病、情感危機的人約占1/5。以上研究均限于要求咨詢的對象,未能報道醫學生中沒有要求咨詢和治療,而又患有心理疾患的人數。本文雖不能對全部調查對象進行診斷,但通過SCL一90各因子痛苦水平可發現,827名低年級醫學生中,各因子痛苦水平超過中度痛苦水平的人數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別是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和偏執四因子痛苦水平達中度以上的人數為21一35%,明顯高于正常人SCL-9。
痛苦水平的分布范圍,表明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值得十分重視的問題。在大學應注意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和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衛生保健工作,為學生解決適應不良和心現困難等間題,以減少心理不良反應的發生。此外,本文結果證實了強迫、抑郁癥狀因子鏈醫學生常見的心理不良反應類型,與他人研究報道類似“一3’“‘’2“’)。同時,還發現一尚未見他人報道的人際敏感、偏執癥狀因子也是醫學生常見的心理不良反應,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與他人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工具不同,沒有包括這方面的調查內容有關。因此,本文結果提示在學校心理衛生的研究中,采J日SCL-90做為調查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心理不良反應的工具,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三.醫學生的主要精神緊張因索:這方面系統研究報道不多,國外報道醫學生的精神緊張因素主要可歸納為三方面“一“’“‘’“2’1、學習負擔重或困難;2、參加社交活動和與家人、親友團聚時間過少;3、經濟上依賴家庭。國內的有關文獻報道,在要求咨詢的醫學生中,學習與戀愛的矛盾、人際關系不佳、與人相處困難等因素,是引起心理困難而要求咨詢的主要原因‘2“’。但是,對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定生活事件的研究尚無報巡。
本文通過多因素分析發現11個特定負性生活一」f件是形響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精神緊張因素。這n個事件主要分布為:1、學習方面,包括學習負擔重或困難,評優落空,不海歡本專業等事件;2、人際關系和個人自尊方而,包括受人歧視冷遇、丟面子或名杏受損、被人誤會錯怪、戀愛問題受人干涉等事件;3、其他方面,包括蘇庭經濟困難、本人患急、重病、受驚駭等事件。尤其是學習感到困難和學習負擔重兩事件的年發生頻度最高,是慶學生最常見的精神緊張因素。
這些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定生活事件的發現,可為醫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提示針對學生中的主要精神緊張因索,舉辦心理衛生講座,介紹有關學習、記憶、腦力運JU等方法,以減輕學習負擔;并指導學生正確應精神緊張因素、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建立友善的人際關系等措施,有可能提高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從而預防心理損害的發生,保障學生正常學習及工作的進行。
本文資料,驗證了精神緊張、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確定了影響醫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定生活事件和常見的心理不良反應,為大學心理衛生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學資料,為醫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有關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習能力的影響和醫學生中各種心理障礙的確切患病率,以及各不同專業學科大學生之間在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緊張因素、人格特征方面是否存在差異,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