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啟示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啟示

      1諾貝爾醫學獎概述

      截至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已頒獎102屆,共有2O多個國家199位(包括8位女性)科學家獲獎。諾貝爾醫學獎代表了生物醫學最高成就,百年來維護人類健康、拯救人類生命做出卓越貢獻的科技成果,基本上都授予了諾貝爾醫學獎。縱覽百年諾貝爾醫學獎,有幾個特點:創新性成果多;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獲獎項目80%為基礎醫學;交叉學科成果獲獎率較高,獲獎者大多具有多學科知識結構;尤其突出的是,獲獎者除學識淵博智力超群外,無一例外展現出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的精神和無私奉獻的品質,這些優秀品質足以讓后來者高山仰止,學習借鑒[2]。諾貝爾醫學獎的獲獎項目、獲獎者的人生經歷、獲獎者的成敗得失無疑是對醫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素材。

      2開展諾貝爾醫學獎教育的方法

      醫學院校通過多種方式開展諾貝爾醫學獎教育。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介紹相關諾貝爾醫學獎;指導醫學生閱讀國內外有關諾貝爾醫學獎的著作文獻,例如:傅杰青著《生理學和醫學諾貝爾獎八十年》,楊福生、趙興太合著《諾貝爾醫學獎獲獎啟示錄》,賈得森著《創世紀的第八天——2O世紀的分子生物學革命》,沃森(Watson,1962)的《雙螺旋》等等;學校系部班級組織開展討論,知識競賽等等。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幫助醫學生了解諾貝爾醫學獎獲獎項目、意義及獲獎者的生平事跡,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勇于犧牲和執著追求的高尚情懷,提高醫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3諾貝爾醫學獎對醫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啟示

      3.1遠大而崇高的理想

      當前受醫學類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偏低、醫療糾紛增多、醫護人員待遇偏低等負面影響,部分醫學生對前途和未來感到迷茫,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由此產生了厭學情緒,或者得過且過,或者癡迷于網絡,學習不上進不積極。縱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他們的人生目標不是為了個人的金錢、地位和享受,而是為了推動社會生產和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理學家巴甫洛夫(Pavlov,1904獲獎,以下簡略為獲獎年度)說過:“只有深入研究人的高級神經活動,我們才有可能拯救人類于眾多的不治之癥”。他始終懷著為了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的崇高理想,將勞累失敗和譏諷拋之腦后,在設備條件、實驗動物和研究經費相當困難的環境下,始終保持旺盛的科研熱情,夜以繼日的工作,最終在消化生理和腦的高級功能研究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于1904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_3]。開展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為人民,為國家,為人類奮斗的遠大的崇高理想。“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遠大的理想能激勵每個人為了理想勇于獻身,義無反顧投身于實踐,在近期目標的不斷實現中,逐漸靠近遠大理想。

      3.2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體現的就是責任感,包括對個人、家庭、社會乃至人類的責任感,歸根結底是社會責任感。醫學生多數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但受社會及家庭的影響,部分醫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社會責任感淡化,漠視自己的責任,不愿承擔tt己應盡的義務。美國科學家蓋達塞克(Gajdusek,1976)在南太平洋考察時發現一種怪病,死亡率非常高,極大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促使他下決心攻克這種長期蔓延的不治之癥,歷經1O多年研究,最終發現庫魯病的腦病毒和傳播機制而獲獎,同時拉開了慢性病毒研究的序幕,于197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開展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學會以整體的方法研究和維護生命,以整體的責任觀處理自我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系,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認識和塑造個體和群體的生命價值[3]。

      3.3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是醫學生的基本素質。大多數醫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總體上是好的,但當前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家庭和社會種種不良因素影響,許多學生以個人為中心,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缺乏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如今科學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任何一項研究幾乎都離不開團結協作,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諾貝爾醫學獎史上最突出的事例,是分子生物學之父德爾布呂克(Delbruck,1969)領導的“噬菌體研究組”,該組先后共有8人先后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噬菌體研究組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于研究病毒自我復制的科學家,他們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磋商,連續做出許多意義重大的發現。開展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讓醫學生思想上高度認識合作的重要性,行動上培養協作的能力,倡導講團結、講和諧、講合作的團隊精神,形成寬厚友愛、風清氣正的人際氛圍,為未來從事醫療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3.4樂于奉獻勇于犧牲

      當代醫學生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對滯后。特別是8O后出生的大學生們,遭受社會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小,意志品質力低。存在艱苦奮斗精神淡化、過分關注個人利益的思潮。縱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品質: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為了探索醫學科學的奧秘,他們犧牲了個人生活的幸福和常人擁有的樂趣與享受,有的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德國外科醫生福斯曼(Forssmann,1956)在沒有助手幫助的情況下,他將一根導管插入了肘前靜脈,并向內推進了65cm,直到他的心臟,隨后帶著這根管子來到了放射科,為這根插在他右心房內的導管照了相。福斯曼用自己的心臟做實驗發明了心臟導管術,冒著生命危險譜寫了醫學史上的動人篇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品質不論在過去,還是現在,乃至于將來,都具有無可爭辯的時代價值。系統的進行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培養醫學生吃苦耐勞、甘于奉獻、不怕犧牲、自強不息的精神。

      3.5堅韌不拔的毅力

      而今的醫學生普遍在安逸的環境中成長,克服困難的能力相對較差,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尤為重要。馬克思說過:“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嶇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完成偉大的事業不單單在于智力和體力,而更在于堅忍不拔的毅力。翻開諾貝爾醫學獎歷史時,不難發現,大多數成果都花費了科學家們多年的心血和努力。美國生物化學家布洛赫(Bloch,1964),歷經2O年艱辛,研究膽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過程及重要中間代謝產物;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科研的哈特蘭(Hartline,1967獲獎);為了研究麻痹性癡呆的治療方法,姚雷格(Jauregg,1927)住進精神病院達8年之久;為了尋找下丘腦促垂體激素釋放因子,吉爾曼(Guillemin,1977)工作長達2O年等等。開展諾貝爾醫學獎的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品質。一個人有了理想還不夠,還必須有為理想而奮斗的頑強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通往人生理想的道路上,處處布滿了荊棘、坎坷,時時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旺盛的斗志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執著精神。.開展諾貝爾醫學獎教育,學習獲獎者崇高的理想,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合作精神,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品質,堅忍不拔的毅力,無論對于提高我國的科研水平,還是醫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均大有益處。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亚洲丝袜美腿视频|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xxx日本人18|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ts人妖网站| 亚洲av综合日韩|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