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高職合作學習策略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合作學習策略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是美國教育家SlauinR.E,JohnsonD.W.,NDavidson等提出的。在70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以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等理論為基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的異質性為基本形式,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的目標。JohnsonD.IV.johnson,R.f和HolubeeE.于1993年提出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五大要素:①積極互賴(positiveinterdependence):②個人各小組責任(individualandgroupaccountability);③互相互動fpromotiveinteraction);④人際及小組交際技能(in—terpersonaJandsmallgroupskil『sJi⑤小組自評(groupself-evaluationprocessing)只有在學習環境中系統地構筑這些元素,才能確保有效的、長遠的合作學習的成功。
2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策略的必要性
2.1高職高專學習者需求分析。從教育改革實踐看,人的精神需求、人的獨立性、自主性、自覺性,已成為當代教育中的熱點問題。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需求的滿足與學生發展始終是教育實踐的主題。以此為背景,高職計算機教學策略的制定首先考慮的因素即:學習者的需求分析。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有更為迫切的需求。換言之,學生希望在校所學的計算機技能能真正對其未來從業有所促進。就醫學專業而言,辦公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的掌握,直接應用于從業后病歷及病案的管理。而這些教學內容都是操作性極強,便于開展合作教學策略。與普通專科學校相比,高職計算機教學更應立足于應用、實用、管用三個基本點。同時,學生操作技能與理論水平參差不齊,但普遍有一定基礎。高職學生學習能力上的較明顯的差異性,為開展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行性。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背景下,絕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強烈,學習自主性較強,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思路較開闊,這也為實施合作學習提供了心理基礎。
2.2目前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2.1教學策略的凝固化。為處理課堂教學中大量的動態信息,教學策略必須具有指導性、靈活性、最優化等特征。但現實高職計算機教學中,許多一線教師從未對上述因素進行通盤考慮和總體設計,有的教師將計算機教學簡單理解成教師僅需把理論講清楚,剩下的事由學生上機操作熟練即可;有的教師將教學策略僅僅理解成教學方法。計算機教學過程不僅千人一面,而且刻板、機械、程式化。片面化、凝固化的教學策略,既缺乏對教學過程發展變化的動態把握,又缺乏對學生生命成長全程的關注,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2.2教學策略的狹隘化。現實的計算機教學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傳授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了單純的知識容器,壓抑了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這顯然是與新一輪教學改革中探索合作、自主、互動等核心價值相違背的。
2.3教學活動的當下化。現實高職計算機教學實踐中,“考證過級”往往是學校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教學追求,這一狀態,使得計算機教學放棄了自主確定教學目標的權利,局限了教學策略的選擇。在一些教師看來,似乎只要學生順利地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所有教育教學問題就全部都解決了。至于通過這個考試是否實際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求則在所不問。這種盲目追風式的主導思想必然是使計算機教學停留在講授加練習的表層。
3合作學習策略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
3.1講授階段:教師要在一定時間內明確學習要點,指明重點、難點,為小組活動環節提供載體。
3.2布置合作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給全班學生布置合作學習的內容。合作任務要求組員分工協作,明確個人和小組的任務。小組接受任務后,要細化為若干部分,必須由每個成員明確各自的任務后,這項工作才能完成。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人數以3~5人為宜。
3.3合作學習的展開:小組成員根據各自分配的任務,獨立搜索材料,完成任務所要求的操作。如課件制作部分,按分工,小組成員有的完成自己擅長的圖片制作;有的負責文字材料的整理;在此基礎上擅長技能操作的同學,對所有內容進行匯總和后期制作,完成自己小組的任務。這一階段要有內容豐富的小組活動。豐富的小組合作互動形式,有利于學生運用計算機的各項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自己動手參與、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主要活動形式有:
3.3.1搜集材料:教師在課前將學生按4~5人一組,規定各組同學根據所制作課件的要求和內容收集文字材料、圖片。教師最好能提供網址,或給與指導。由于課件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演示完后,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價,讓學生有所啟發。實踐證明,很多同學在制作課件中不僅拓寬了知識面,學到了不少東西,還引發學生對醫學專業許多問題的關注,課上的氣氛也活躍了許多。
3.3.2討論:合作學習不僅需要成員問相互溝通信息和思想,還需要相互合作確定某一個問題的一個或多個答案。小組討論這種合作性強的任務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知識理解和多向性思維。
3.3.3后期制作:由技術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負責對小組討論結果進行梳理和擇優,綜合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完成制作任務。
3.3.4小組展示:在規定時間到后,教師要組織展示,由本組負責人利用教學軟件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應闡明本小組的制作思路及創新點。
3.3.5教師評價: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完成大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完成任務后的結果都可以為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和依據。為了使評價有一定的依據而不是完全憑印象,學生做任務時,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臨近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要適當地對學生的表現做一些簡單的記錄。除了表現以外,還要依據完成任務的結果來進行評價。由于合作學習中,許多活動由小組合作完成。顯然,小組成員的貢獻以及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表現會存在差異。教師可以根據小組成員所承擔的任務以及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不同表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
4在應用合作策略中應注意的問題
4.1教師的角色調整要到位。總體來講,教學策略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在實施該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是關鍵。教師不再是權威,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主要起著監督作用,但是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方式來關注課堂活動的進展情況,以便給予指導或對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和活動時間進行及時調整。教師盡量不要干擾學生的活動,要放手讓學生發揮和創造。
4.2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在執行合作策略中教師監控者的角色絕不意味著教師的無所作為或無所事事,該策略決定教師行為的典型特征是“功夫在詩外”,即教師課前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必須要考慮以下因素:①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要將學生的心理負擔降到最低限度,使他們積極參與,敢于發表觀點。要使學生在寬松、融洽的學習氣氛中形成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②教學設計應由易到難,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當前的能力和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分配的任務應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考慮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分配有一定難度的任務。⑧要充分考慮學生同一階段其他科目學習和接觸的知識,但注意不能超越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便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實現跨學科學習。
4.3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小組的成員以4~5人為宜,教師在分組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專長,形成信息差,以取長補短。指定的小組負責人應該是能在小組中影響力較強人,以便能較好地協調彼此間的關系。
4.4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傳統的評價過于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因而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強調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合作學習中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實際表現來考查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技能的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應當重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尤其要使形成性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客觀反映學生的進步情況。同時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及小組評價結合起,形成評價機制多元化。
4.5教師應加強對合作技巧的指導和培養。合作學習涉及大量的合作學習活動,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學習能力是實施該教學策略的一個重要原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配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互相幫助,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責任感。
5結語
教學策略的形成與確立,是綜合地考慮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具體需求、學科內容特性等因素的結果。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策略,正是基于對上述因素的綜合考量,教學實踐證明該策略的應用使高職計算機教學發生了兩方面深刻變化。第一: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實質性轉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師從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出發,為學生刨設了有利于他們相互交流、獲取信息、主動思考的環境;第二: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和極具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高職計算機教師應充分認識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時代價值,運用該策略拓展計算機教學的外延和豐富其內涵,并使高職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