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團體輔導模式在人文醫學教育中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使用團體輔導的教學模式,更加生動有效的使學生融入進教學課堂
團體(Group)為達成特定目標/任務,而結合在一起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所組成,彼此間具有相互依賴的互動關系。而團體模式則是采用心理學中的技巧與動力,使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
1現階段人文醫學教學方法
目前使用于人文醫學教育中關于技能的培訓主要有PBL、參與式培訓方法、角色扮演法、講授法、案例討論法等等,以上的幾種教學模式在通過教學實踐,學生的上課后反饋,以參與式培訓方法在教學中應用靈活度更高一點,學生也更能接受。經過對該培訓方法認真研究發現,其中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采用團體輔導模式,在學生實際參與及過程演練上會更加符合教學目的與要求。90后的這代人現在為醫學教育的主要人群,而80后的一批醫學工作者也目前在一線與管理或教學崗位上,認真的執行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這兩個時代的人群,對于學習時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部分人不以為意,反而是使用突破一些教學限制,更加貼近他們生活的、能用的、感興趣的這些案例與方法,更能引發他們思考,真正參與進課堂的活動中。
2團體輔導在人文醫學中的作用
醫學作為直接面對人的科學學科,比其它科學更強調人文關懷。醫學人文(medicalhumanities)是一個探討醫學源流、醫學價值、醫學規范以及與醫學有關的其它社會文化現象的學科群,包括醫學史學、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衛生經濟學、醫學社會學等,不同的學生在不同課程與領域都有其優勢與待加強的部份,透過團體輔導模式,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截長補短,快速地分享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于團體討論時適度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在面對相應類似的問題時,團體成員會有一定的準則與規范,來處理問題,這樣也達到了團體輔導的教學方法與目標。依照團體輔導的教學方法,構成團體的主要條件有四個:(1)有一定規模,即成員在二人以上;(2)彼此有相互的影響;(3)有一致性的共識;(4)有共同目標。而目前醫學院校學生人數與專業教師配比,很難達到十五人一班的小班教學,因此更加需要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每位學生的需求能真正的被挖掘出來,因此合理的團體輔導教學模式,可以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難點。
3案例
以下就以海南醫學院人文醫學-醫患溝通課程為例。一個大四臨床專業學生,班級30人分為兩小組,每組15人,由老師及助手各自帶到不同教室進行課程。探討主題-癌癥病人面臨死亡要不要搶救?一位臨床專業女同學最近親人剛過世,在探討臨終關懷內容時,表達自己非常希望讓病患在生命終結之前能有尊嚴的離開,因為她見到自己的姥姥,臨死前全身到處插管,又水腫,完全不像印象中的樣子,太可憐了。另一位同學則提出來,我們醫生的使命就是救人,不管對方是哪種人,生命就是最重要的,沒有命,別的都不用說。此時在探討過程中,會出現三個陣營,一邊支持生命尊嚴,一邊是生命無價,搶救第一,還有一方是持中立意見,上課老師此時可以啟動團體模式來探討,使用空椅子技術方法(1),或是角色扮演,透過合理的手段,使同學能完全的將意見表達出來,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適合當今社會的,以觀點來說,這兩方的意見都是合理的,但是我們在做任何關于病患的決定時,是否聽從過患者本身的意愿,若是昏迷的患者,是否也尊重他本身的價值觀。經過不同意見交流與討論后,會有部份同學開始轉換思考,是否該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處理方式,是否也應有所不同。一直到最后,雖然生命無價救人第一的這部份同學人數相對少了點,但是他們對類似的問題也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此時的老師就可以給予總結,允許不同意見的產生與調整。另外老師也同時安排部份學生可以現場直接上網搜尋相關醫學報導,與其他同學分享,增加與社會事件的緊密連結。
4教學流程與帶教老師技能
整個討論過程,需要老師能密切關注每位學員的投入程度,在團體中的發言,也能感受出該名學生是否認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指導老師也必須具備團體輔導的相關技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除此之外,該名教師也必須對該課程有充分的準備,對于每個課程環節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重點,必須能有細致完善的準備,引用合理的討論方式,包含繪畫、辯論、案例、角色扮演、音樂、視頻等多種模式,將主要觀點點出,引發學生思考,如此才能真正將理論與實際結合。
5未來教學展望
在進行人文醫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只要有臨床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需要有醫學、法律、倫理學的底蘊,而心理學中的團體輔導,更加側重在于與人溝通時如何去引導,進行了幾年的人文醫學課程教學后,深切的感受到,學校里的學生不是不聽課,而是他們有意見無法表達或沒有機會表達,他們才選擇玩手機或是聊天,做自己的事情,以小班教學,老師能密切關注到每位學生,學生也能充分抒發自己的觀點,因此團體輔導模式在人文醫學教學開展上是很有必要,同時也要努力推廣的。
參考文獻
[1]張冬霞,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在企業的應用,經營管理者2015,:186
[2]楊國利,醫學人文走進臨床首先要為自己正名,醫學與哲學,2015.5.(36)5A:45-47,95
[3]張俐、張霞等,軍人團體心理教育訓練方案與應用,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4.33:221
作者:李永星 單位:醫學院人文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