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組織學教學醫學教育異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以中國和日本兩國基礎醫學教育中的一門學科-《組織學》為基礎,通過對比使用教材,學生學習模式,考試方式,探討兩國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特色和差異,從比較中得到啟示,為提升我國醫學教育水平以及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醫學教育;中日對比;組織學教學
醫學是一個特殊的科學領域,承載著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任,因此更加需要全球合作交流。除了醫學科學成果的交流之外,醫學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之間的交流也應當受到重視[1]。醫學教育方式體現了人才培養格局,間接反映了未來醫學發展的潛力[2]。現代醫學大多是從國外傳入國內,因此經常會有中國和美國醫學教育之間的對比分析[3]。同為引進現代醫學的亞洲國家日本,有先進的理念值得發掘和引入,比較中日之間的醫學教育會是一個新鮮的角度,尤其是在基礎醫學教育方面。以此角度的對比來說明兩國的教學模式差異,對我國醫學教育走向國際化提供線索和經驗。
1組織學教材選擇的對比
我國西醫類院校本科使用教材基本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各學科教材,教材使用為5年一版。用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學科基礎科學知識穩定,全國統一教材方便教學經驗的交流。缺點就在于任課教師不能根據學科和自身的特點選取教材,對該學科前沿科學研究更新較慢,不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前沿的興趣。日本醫學本科教育的教材沒有全國統一版本。承擔某個學科的教研室以教授為領導人,可以有權自主選擇教材[4]。以日本山梨大學醫學部解剖分子組織學教研室為例,其主要承擔組織學教學。科室教授主編了《圖說組織學》一書,所用教材只有圖及圖示說明。這種圖譜形式的教材優點在于形象生動,缺點在于沒有系統講解,不便于循序漸進的學習,由于沒有統一教材,也不利用各高校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
2組織學教學方法的對比
我國組織學的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學時來進行,在此基礎上繼續劃分為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部分。通常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是在理論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后才會安排實驗教學部分,這種安排比較符合一般學習特點。日本的組織學教學,也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但是兩部分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這樣安排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理論課的內容,加強記憶;同時方便師生之間交流,使得教師和學生互相了解,一方面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組織學考核辦法對比
國內組織學考核分為理論考試和切片考試兩部分。理論考試一般定在學期末,以各種題型來囊括重要知識點,例如有填空題,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改錯題,簡答題和問答題。題型多樣化,難易程度分明,有助于改卷后分析試卷,得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于掌握的知識點,了解學生學習的整體狀況。切片考試一般是將切片置于顯微鏡下要求學生答出相應組織結構。日本的組織學教學也分為理論考試和切片考試兩部分。期中和期末各有一次考試,均包括理論考試和切片考試。理論考試全為問答題,答題方式要求通過畫圖來解答,并進行簡要的闡述。切片考試程序為:第一階段觀看電視屏幕,由教授隨意指出一個結構,學生在答題紙上填寫,填寫內容包括日文名稱和英文名稱;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分別由教授和副教授主考,考試方式相同,先在鏡下觀察切片并在答題紙上畫出主要結構,標注相應名稱,再看電鏡照片,回答提問箭頭的結構,并簡單畫出來,最后考官再隨機提問題,答錯扣分,答對加分。這樣復雜的考試程序,要求學生全面掌握所學內容,最關鍵的是日本的醫學形態學教學重視以圖說話。這種考核方式比較符合形態學的特點,有利于教師通過圖示講述形態特點,也便于學生利用圖示來理解記憶學習。
4學科教師配伍和管理對比
國內的醫科院校的院系設置中,以教研室為單位來承擔對應的教學任務,組織學與胚胎學是其中之一,以主任負責制,主任管理教研室所有教師。教研室日常教學的事務由各位教師完成,由主任指導監督和負責。主任對教研室負責,同時受所屬學院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層級結構分明,符合中國普遍管理模式,不利之處在于管理層次過多,不容易根據學科特色發展教研室隊伍。日本的醫學院校的行政管理,不是主任負責制,而是教授負責制[5]。在同樣是以教研室為單位的區劃中,日本醫學院校的一個教研室里只有一個教授,教授負責管理該教研室,同時在全校組成教授會,以民主投票方式決定學校內的重大事件。這樣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教研室自由自主發揮,教學科研均不受行政干預。
5討論
通過比較教材選擇,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及教師配伍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國的醫學教育在某些方面還顯得不夠靈活,對基礎醫學教育的投入跟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6]。我國的醫學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的理論授課與實驗教學為基礎,這種傳統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通過對比中日兩國在基礎醫學方面教學的對比,了解我國醫學教育的現狀,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以達到調整模式,優化教學,接軌國際的目的[7-8]。
參考文獻
[1]何亞平,劉立萍.從中外醫學教育標準的差異看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J].醫學人文教育,2008,29(1):68-71.
[2]尹曉然,張軍.國外臨床醫學教育現狀以及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啟示[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3):271-274.
[3]俞方,夏強,羅建紅,等.借鑒美國醫學教育,培養卓越醫學人才[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3-7.
[4]李建軍,黃健.高等教育與幸福-基于中日兩國微觀數據的研究[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13(1):96-107.
[5]汪秀玲,劉長庚.中日醫學教育方法的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8):28-29.
[6]張楊.中日高等教育政策與財政比較[J].教育與經濟,2002(2):29-31.
[7]易露茜,程伯基,趙士斌,等.全球化背景下的醫學教育研究與改革趨勢[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6):641-643.
[8]程現昆,李連宏.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理念,目標與定位[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6(6):7-10.
作者:陳姣蓉 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