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學課程設置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實驗課程學時偏少
與中藥學專業本科相比較,中藥學專業專升本實驗課程學時偏少。我校2011級中藥學專業專升本實驗課程共205學時,而相同課程中藥學專業本科為241學時。以中藥藥劑學實驗課程為例,中藥學專業本科為48學時,專升本為36學時。通過近幾年的調查發現,在專科階段,中藥藥劑學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實驗課程,但是中藥藥劑學實驗受條件限制,實驗過于簡單,課時過少,急需在專升本教育階段予以加強。
2課程設置改革
2.1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需求
教學改革要從課程改革入手,完善的課程體系有助于人才的培養與目標的實現。課程設置應注意以下兩點:(1)應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專升本教育屬于本科層次的教育,培養的學生知識水平應達到本科標準,為避免與中藥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雷同,必須根據專升本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適合其特點的課程設置方案、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2)符合人才需求。必須根據社會實際需求設置課程,除了必要的基礎課程外,還應增加具有一定先進性和實用性的專業課程,防止“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2.2做好專科與本科知識結構的銜接
在專升本學習期間,根據專業培養目標,首先解決好專升本教育存在的知識結構銜接問題[2]。專升本教育是在專科基礎上的提升教育,按理來說許多基礎理論知識不必再重復學習,但是,由于專升本學生來自不同院校,所學課程及教學重點存在差異,并且專科層次的基礎理論與本科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學生遺忘較多,且有些知識陳舊,在本科學習期間必須予以更新。盡管學生在專升本入學時皆通過了嚴格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考試,但這并不能說明學生的專業基礎一定能滿足中藥學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根據培養規格要求及課程相關性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科學設置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做到“有增有減”。如在中藥藥劑學理論教學中,中藥學專業本科課時為80學時,專升本為64學時。實踐證明,這樣的課時設置是科學合理的,既考慮了學生的專業基礎,也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求。
2.3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應采取統一與靈活相結合的原則,將課程按照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專業方向平臺進行分類。在設置時注意課程的整合,摒棄重復內容,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能按序形成。在課程設置上,除強化中藥學專業知識外,還應進一步拓寬專業知識口徑,增設新藥研究思路與方法、分子生物學、中藥鑒定現代研究、生物藥劑學、中藥炮制現代研究、藥學文獻檢索及科技文體寫作等課程,使學生了解相關學科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4加強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應通過多元化、新穎的教學手段和實踐內容為學生今后從事中藥生產和科研奠定堅實的基礎[3]。加強實驗教學是適應中藥學專業專升本培養要求,有助于對理論課程教學成果的促進和檢驗。應適當增加相關實驗課程的課時數,與中藥學專業本科相關課程學時保持一致,使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結語
近年來,根據形勢變化,我校對中藥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進行初步改革,部分課程設置的改動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收到良好效果。中藥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專業的發展需要,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并符合專升本教育的教學特點。中藥學專業升本課程設置在科學選擇課程的基礎上,對相應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突出重點,使之符合專升本學生特點,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更加科學合理。
作者:盛華剛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