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美術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兒童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兒童的發展更關乎人類知識文明、素質文明的進步,美術教育作為提高國民審美能力有效手段之一,對兒童素質教育方面的培養有著不僅重要而且特殊的作用。在兒童的表達語言中除了口語,圖畫的作用依次。通過圖畫來解釋兒童內心活動、情感已經成為關愛兒童成長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兒童美術教育的作用是促進審美意識萌芽、啟迪心智、培養愛心、發現生活之美的教育。近年來,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發達或是欠發達地區中學生家長對于兒童的美術教育的素質要求愈來愈高?,F如今,在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大于精神文明發展的今天,如何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的前進與發展?整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這一重要的社會文化活動尤其是針對兒童早期的美術教育。
一、制度下的素質美術教育
1999年制定并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1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又于2011年正式出臺《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我國正在逐步細化美術教育對于兒童全變發展的制度化管理,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到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再到義務教育的美術,接下來將會出現對于每個階段美術教育對兒童心理、生理、生活、社會認知等方面做出更加細致的分工。這正體現了我國對于兒童基礎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的提高。美術教育的人文性質不言而喻,美術課程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制定,致力于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探索性和綜合性的標準制定課程,通過美術教育與兒童學習、生活體驗密切聯系,使兒童在和諧、友愛、積極的情感生活體驗下,增進兒童想象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促進審美意識與能力的啟蒙,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社會文明的責任感,燃氣對未來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奮斗。
二、兒童美術教育培養目標
我國美術教育的總目標同其他科目相同,從三個維度設定,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隨著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在符合三個維度目標的同時,美育在培養兒童知識面上突出了綜合性、個性化并使其身心愉悅、健康等特點。對于兒童美育的目標而言,其培養目標可大致概括為:1.提高兒童的認識、認知能力;2.優化、拓展智力的進步;3.以游戲形式全面發掘兒童的智力潛力;4.重視兒童個性發展;5.保護兒童豐富想象、創造力;6.使身心健康、快樂。著名藝術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我教藝術科,不求學生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待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少兒美術教育,應當是啟迪心智、培養愛心的教育,至于將來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發展,由他們自己決定。對大多數孩子來說,藝術不過是一種素養而已。”某一次,去參加朋友兒子的百日宴問朋友:你想讓他以后做什么?朋友答:快樂就好了。我們往往在無意識下就會想自己的孩子的將來,但是這樣往往扼殺了孩子自主意識,然而兒童的美育課程目標不是“越早學習就越有希望成為藝術家”的誤區。
三、兒童美術教育實踐內容
摘要:美術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味,還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小學美術教學只有不斷地創新和拓展,才能夠適應新時期的要求,發揮美術的美育作用。本文將具體分析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有效進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美術;以人為本;審美
如今,美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術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審美能力。在小學階段進行美術教育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應用技能和在綜合素養,同時也是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小學生可以通過美術加深對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念,還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習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美術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視,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素質教育為小學美術教育奠定了基礎。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教學需要注重以人為本理念,引導小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促進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每個小學生發展的空間,確保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不斷發展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和審美能力。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筆者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科學編排教學內容、巧妙運用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評價、美術作品賞析等四個方面探討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科學編排教學內容,
體現美術教學的重要作用小學美術教師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和學情編排教學內容,使美術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真正體現美術教學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改變小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鼓勵小學生獨特的見解,其實小學生畫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他們參與了、收獲了,才是最關鍵的。小學美術教學不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為了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和觀察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在教小學生畫熊貓時,在新課引入時我會設計一段啟發的話:“同學們,我們經常在電視里看到有趣的熊貓,他們長得十分可愛,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入熊貓的世界,教大家如何正確地畫熊貓?!边@樣的開場會激起小學生的好奇,有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同時,為了讓小學生學會簡單的構圖知識和色彩搭配,我會讓小組合作畫出熊貓的輪廓,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熊貓身上的黑白花紋以及周圍的竹子等景物,使整幅畫活靈活現。
二、巧妙運用教學手段,合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是與新的時代息息相關的重大課題。審美活動是一種融感知、個性、情感、想像等因素為一體的精神活動,其主觀因素極強。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為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培養學生審美觀念,使他們能在生活中認識美和創造美,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辨明是非,提高審美理解能力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丑,從而愛美,并接受美的陶冶。例如在美術教學中,除了注重學生個人創作能力的培養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創作一幅作品,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最大限度上激發出了兒童對于美術的合作能動性,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感受美、認識美的興趣。
2.開展活動,提供素材例如《放風箏》一課,我就組織了放風箏競賽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盡情地跑、跳、追,教師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對這幅畫進行有針對性的賞析,讓學生用美術語言把放風箏的情景表現出來,大膽進行審美想像,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創造藝術環境氛圍,促使學生認識美術的社會作用
美術教育“以美育美”的教學理念,為在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提供了優勢。設計藝術環境既要有情趣性,又要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美,不僅讓學生認識到美術的社會性,還可以讓學生在藝術環境中認識物質世界的基本特征。
一、課題的確立
一九九八年,黨中央確立科教興國戰略,提出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國上下重教興教,教育戰線出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形成了共識,并取得一定成效??蒲写俳逃逃蒲幸褎菰诒匦小榱伺浜鲜〗虖d的《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總課題的實驗,大良鎮教辦組織了鎮各科中心教研組,制定相應的科研課題,美術中心教研組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制定了《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中智力的培養》這一科研課題。圍繞“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一教學重點,開展美術科實施素質教育的實驗研究。
在《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中智力的培養》這總課題的基礎上,再分幾個子課題,如《注意力、觀察力的培養》、《發揮想象力、誘發創造思維》、《記憶力、寫生力的培養》、《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用三年的時間分層次、不同形式地發開展美術素質教育。
二、課題的依據及指導思想
1、《美術教學大綱》明確了美術教學的目的、性質、任務,并要把美術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質、審美修養和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在教學中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美術欣賞、藝術原理、美學知識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可見美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公民的素質,也是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一、怎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仍然處于少年或兒童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大部分學生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之后,容易自然或不自然地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進而仔細認真地關注身邊的一切。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得到新結論,才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創造時間。
(二)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
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后,很容易對表現對象產生有意或無意的注意,并且自發地進行記憶。學生觀察的事物多了,自然記憶能力也得到提高,還會對本來毫無聯系的事物重新隨意地組合,進行增添或刪改。一段時日后,學生的想象力就會不由得豐富起來,逐漸在自己腦中形成創作素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介紹教材中出現的事物,比如講到自然界時,教師不僅應該跟學生提到花草樹木,還應給學生講解一些森林中的動物,勾起學生興趣,通過對動物外形特征的描繪,讓學生想象出一幅自然界的景象,并激勵學生將頭腦中形成的世界以畫筆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能夠培養學生敏捷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教師描繪的自然界的景象到為學生營造出一幅和諧、多彩、豐富的場景,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也為學生日后將要學習的“自然”這一課題的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